“喂,你好,我们这里的电线被烧断了,你们快点来抢修嘛。”8月15日21时28分,一位杨姓先生打进95598热线。
此时,重庆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座无虚席,一片忙碌,60多名话务员语音急促而轻柔。
“……你们是在长江二路143号附2号,你的电话是6855××××,对吧?我们将尽快派人抢修!”20号接线员刚放下电话,另一个电话又打进来了。
21时45分,杨家坪供电局事故应急处理分队立即派出一支4人小组,带上工器具和电线,20分钟后赶到了现场。
拉刀闸、验电、挂接地线,布置警示标志和围栏,一切都采取标准化作业。漆黑的夜里伸手不见五指,在只有1米多宽的过道里,抢修人员穿着厚重的衣裤,登上梯子,趴在3米多高的房壁上撤除、搭接电线。
汗水从额头滚落下来。被浸透的铁锈色工作服,在应急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而此时的气温仍在39℃左右。
“这次故障是由于下户线老化、负荷过载造成的,主要是将原来16平方毫米的铝芯线更换为25平方毫米的铜芯线。这只能算一般抢修。”杨家坪供电局线路检修中心安全专责杨鹏告诉笔者,“在迎峰度夏期间,杨家坪供电局成立了5个抢修小组,每个小组每天都有10多起抢修任务。”
22时40分,抢修人员合上刀闸。“电来啰!”居民何德亮高兴地大喊了起来,重新享受起清风明灯。
当晚,抢修小组又相继来到大渡口区月光村、坨家垇处理低压电缆故障问题,直到清晨7时。
其实,不只是杨家坪供电局,重庆市所有供电企业都像这样苦战“秋老虎”,力保电力供应。
从7月份开始,重庆遭遇连晴高温和特大旱灾,电力抢修每天高达三四百起,抢修人员顶着炎炎烈日,活跃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忠诚地履行着社会责任。
标签:抗灾,电力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