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05年3月,河口区人大代表、新户东村李书记提出了一个关于“农电维修服务不及时”的提案。2006年8月17日,他亲自将一面锦旗送到了新户供电所所长解文江手中,至此一起“人大代表提案风波”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书记“挑刺”
新户东村的村民大部分都是商业用户,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使他们的用电负荷一增再增,而原先的低压设施不堪重负,一遇阴雨天气就经常停电。有一饭店老板李某,曾经因为拖欠电费和一名农电工发生过口角。该饭店的线路老化特别严重,三天二头的停电跳闸,然李老板因为对供电所的误解,拒不接受低压整改的建议,出了问题就打95598。爱“挑刺”的李书记听说此事后,认为电力部门作为服务行业,除了问题,无论如何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于是他就向区人大提出了“农电维修服务不及时”的提案,希望政府督促供电所改进工作质量。
2005年3月,正值解所长走马上任,这件人大代表提案成了他的第一道难题。为了澄清误会,他带领副所长李千军走访了附近的村民,进行了调查摸底,发现大部分村民均反映农电工的服务态度很好。但是也还是有极个别用户对农电工工作表示不满,特别是距离供电所较远的用户。经调查,电工反映,维修时间全在耽误在了路上,尤其是遇到恶劣天气,确实做不到及时到户抢修。了解原因后,解所长带着农电工向李老板致歉,向其耐心解释了电力部门的电费电价政策。解所长当着李书记的面立下了军令状,今后绝对不会出现维修不及时的现象。
有诺必践
军令状是立下了,可新户供电所辖区较广,四十多个村仅有八九名农电工,最远的村距离供电所有三十多里地,骑摩托车还需要半个小时,如何能保证维修及时?众人拾柴火焰高,解所长召开了全所会议,号召大家动脑筋、想办法。最后农电工李连新出了一个主意:建立一个系统的农电工去向制度,每次大家外出工作前把自己的去向及联系方式登记在表上,若是碰到紧急维修,值班人员可以打电话通知最近的农电工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进行维修。这一措施的实行,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新户供电所再也没有听到过用户抱怨维修不及时。
真情化“结”
然而真正化解了李老板的新结的是一次“雨中抢修”。05年6月一天傍晚,突降大雨,李老板的饭店突然停电了,如果不及时送电,势必会影响今天的生意。李老板急得团团转,急忙打电话向供电所求助。正在值班的农电工李连新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披上雨衣骑上摩托车就赶到了现场。冒雨维修是最危险的,李连新爬上房顶打着手电筒,顺着墙头仔细地查找事故点,终于在墙角线路接头处找到了故障。原来李老板的饭店线路已经老化十分严重,又因下雨造成了线路短路将接头烧毁。故障排除后,饭店重新恢复了光明,在得知李连新饭都没吃就赶来给自己抢修线路,李老板被彻底感动了,逢人就夸供电所的服务好。不仅如此,第二天李老板就停业一整天,请农电工对饭店的低压设施进行了彻底整改。
奋战酷暑
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村,新户东村加快了小康文明村的建设步伐。今年7月份,因线杆走向影响整个小康文明村的设计规划,李书记就打话给新户供电所求助。解所长接到电话后,马上组织人员查看了现场,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线路改造方案。第二天,组织人员一大早出发进行移杆。当天正是酷暑,气温高达三十五度,但是所有的农电工没有一人抱怨,一直坚持干到下午二点钟,移电杆5基、恢复送电后才回所休息。李书记自己第二天就中暑打起了吊瓶,但是所有的农电工顶着火辣辣的日头一直工作了7个小时。8月份,小康文明村第二次检查验收前,李书记又请新户供电所为村里移杆9基,这次所有的农电工一直坚持干到晚上八点。此事对李书记的触动很大。
新户供电所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但赢得了广大村民的好评,也彻底改变了李书记对电力部门的不良印象。为了表示感谢,他将一面写有“热情服务无私援助、携手共创文明新村”的锦旗送到了新户供电所。
最近,李书记又向区人大递交了一个提案,内容是号召全区的服务行业向电力部门学习。
标签:农电,维修,服务,提案,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