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湖北】王升钰_不用扬鞭自奋蹄

  2007-04-26

——记湖北安陆伏水供电营业所电工组长王升钰

湖北省安陆市,古时因山川秀美而成为“李白第二故乡”,而今,在这块充满灵气的土地上,安陆电业人涌现出了既普通又神奇、既真诚又辉煌的典型,王升钰——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电工,凭着自己的好学与真诚,曾为安陆电业人赢得了极高的赞誉,今天又默默地书写了新的篇章。

2002年6月,从“全国农村电工知识与技能”竞赛的现场——古城西安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代表湖北队参赛的王升钰荣获个人全能第五名,个人总积分第三名的好成绩,他为湖北代表队夺得团体第二名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此荣获国电公司“全国优秀农村电工能手”光荣称号。在这之前,他在孝感电网8个县市区农村电工技能竞赛,他是第3名。同月底,湖北赛区决赛,他是第1名,并摘取“荆楚农村电工状元”桂冠。2007年1月15日,获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像码砖垒墙那样学技术

“没有技能被人瞧不起”,这是王升钰对生活和工作的感悟。1988年7月,高考落榜的他回到家乡洑水镇的洑水村务农,由于家境贫寒,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到村砖瓦厂帮工,砖瓦厂活很累,成天运黄土、摔泥巴、打模子,工作之余,别人偷闲玩扑克,可他出于好奇心,经常跑到电工杨厚全师傅那里帮着拿个扳手递个钳子,看他如何维修电动机,渐渐地,他们成了业余师徒关系。一个月后,杨师傅一个人当电工忙不过来,就向砖厂领导要求,叫王升钰正式当他的徒弟,从此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一次,厂里专用线路出了故障,经查找,发现是10米电杆上的弓子线烧断,于是他拿出踩板准备登杆,可是作业起来并不象想象中那么容易,下杆就更难了,10米杆竟用了十几分钟。这件事后,他深深地认识到,没有技术是要吃亏的,于是他跑到书店买了一本《电工基础》,照书本上的介绍,慢慢地练习,终于学会了登杆,并逐步达到了熟练的程度。在西安比赛时,王升钰在个人技能竞赛中比杆上作业,他90公斤的体重似燕如飞,赛时50分钟,他只用40分钟便完成全套杆上比赛,一位裁判说:“这个胖子有功夫”。

砖厂有大小电动机7台,变压器2台。王升钰的好奇心变为不甘人后的进取心。

一次砖厂45千瓦电动机出故障,专烧接触器,杨师傅请来2位师傅修了3天3夜也没查出故障,最后改为补偿器启动电机才解决问题。王升钰站在一边帮不上忙干着急。他说“我在高中学物理成绩差,只懂欧姆定律,无法干活。”当电工要有理论基础,于是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焦尔·楞次定律、法拉弟定律……王升钰边学边干,初步看懂了平面电路图。

一年后,杨厚全师傅辞职,王升钰单独干起砖厂电工。这时洑水35千伏变电站发现他挺能干活,就聘请他为义务护线员,当起业余外线工,王升钰大喜过望。

1991年11月,砖厂新任厂长带来了电工,新领导瞧不起王升钰的技术:“你们看,他遇到难题还要外请师傅,我可不愿多花钱。”

王升钰丢了“饭碗”,他靠砖厂会计的关系,到洑水农机厂当了厂电工。王升钰回忆道:“没有能力,技术不好,就是投亲靠友也要遭白眼。”他白天维护农机厂切削车间的5台机床的电机和翻砂车间的鼓风机,晚上,他啃那本《电工基础》,但是遇到电机控制的技术难题,厂老板还是要去请外边的师傅。

抬头白云高,回首红日低。为了不被人瞧不起,再不遭白眼,王升钰加大读电工理论的“胃口”,终于掌握了电气控制回路的原理及技术。

“知识技能靠平时积累”。湖北赛区决赛,王升钰在11个地市代表队的44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取个人总成绩第一名,一位大学毕业的选手对王升钰说“我连理论都考不赢你,我真服你了。”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王升钰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洑水变电站成了他的“图书室”,每次去变电站帮工,他都要学《安全规程》、《技术规程》;到职工宿舍借阅《计量技术》、《线路维护》、《电力法规》等书籍。他说:“我像码砖垒墙那样学一点、积一点,强记硬背,做掌握电工实用理论和技术的有心人。”

严格是最好的老师

电力工作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严谨规范,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在王升钰聘为洑水变电站外线工后,便跟着站里施工队学习外线施工了。王升钰回忆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站里维护班长陈师傅,他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从不放过一些细小的环节。”

第一次跟陈班长施工,是在12米杆上组装金具,由于王升钰不太熟练,一不小心一只螺栓从手中掉到了地上,监护员正准备系在吊绳上吊上去,可陈班长却叫他下来捡,陈班长说“做事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自己做错的事自己改。”他照办了。工作结束清理现场时,陈班长又发现他组装的单羊抱箍有1只螺栓穿向错误,王升钰认为这是小问题无所谓,可陈班长地坚持要他登杆更正。这天累得他浑身胀痛,吃饭时夹菜的手直发抖。正是陈班长的严格要求,使王升钰逐步学到了过硬的本领,洑水变电站也逐步把他放到重要岗位锻炼。1999年11月,站里让他出任洑水镇网改安全质量监督员,负责网改的质量和安全监督。他学习和请教的机会更多了,越是不懂的东西越是想弄懂,他想多学一点技术没有坏处,自己工作需要,说不定在工作中碰到问题能派上用场。2000年12月,杨桥村农网改造进入尾声,局里却一时没有寸脚,施工队将停工待料,眼看年关将至,村干部急得团团转,施工队员们也发起了牢骚。看到这一切,他便和施工队长和队员们一起商量,能否将书上介绍的一种装双夹的方法派上用场,即杆身两边装双夹改为一边上下装双夹将瓷瓶夹在中间,这样做便可省去寸脚,横担也不会变形,这样装在洑水站还没有先例,经过反复商量、研究,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办法可行,于是他们就采取这种方法,赶在春节前完成了施工任务,村民们感激不已,王升钰第一次感受到了拥有知识的快乐。

用真诚换取用户的理解

2001年11月,安陆市400多名农村电工参加招聘考试,王升钰被招聘为正式农电工,站时安排他接管红桥、金店两村直抄。

红桥村用电秩序混乱,线损过大,电费难收,群众对电工不信任,只好由村干部代管。他进村后,通过走访、询问,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电价过高,出了故障无人管,有些人窃电,村干部不交电费。针对上述问题,他主动与村干部取得联系,向他们宣传国家有关政策,恳谈农电工的难处,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还坚持白天、晚上巡查,基本上杜绝了窃电现象,同时想尽一切办法取得用户的信任,力争做到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我,把服务工作做到家,把过去的坐等服务改为上门服务,把用户的有求服务变为无求服务。谁家的灯不亮,他立即去修理,哪个村的线路有毛病,赶紧去维修。红桥村7组一用户,家里灯不亮,便自己处理,由于没有用电常识,导致短路烧毁了导线和漏电保护器,他知道后,便赶到他家找到故障,并爬上爬下更换了被烧毁的导线、漏电保护器,做完这一切,已是满手油污和满脸的汗水混在了一起,围观的用户都说现在好了,出了故障不用愁。他的付出得到了用户的认可,终于取得了用户的信任,用户按时缴纳电费。通过这件事,他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农电工,只要心里装着用户,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他们也会回报农电工一份真情。

辉煌只是人生旅程的一个音符

王升钰载誉归来,公司领导考虑他的技术特长,把他从伏水所调到了雷公所任外线班长。在这个岗位上,他的技术特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施展,白天,他带领同事们巡线,查找故障点,处理安全缺陷与隐患;晚上,他又给年青的同事们讲技术课。在雷公所这个团队里,他象一面旗帜引导着所里的良好风气,使这个所形成了讲学习、讲奉献的团队,在这里工作的时间里,因为他的出色表现,他被吸收为光荣的中共党员。

对企业有贡献,组织是不会忘记的。今年7月,为了充实伏水供电营业所的技术力量,同时也为了照顾王升钰的家庭,他被调到伏水供电营业所任莲花电工组组长。该电工组的所辖区域属山区,管理比较混乱,为了扭转这个局面,王升钰结合公司的营销台区精细化管理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报供电所,然后组织人员挨门挨户抄录用户表计信息,重新建立用户档案,对低压缺陷进行了处理,并规范用电秩序,避免了电量流失。今年11月,该电工组被孝感公司台区精细化管理一次性验收合格。

马行千里,始于足下,农电工是我们电力企业最基层的力量,广大的农村是他们的赛场,也是他们的竞技场,王升钰作为一名普通的农电工,象一匹不松套的马,朝着前方,默默地走着,奉献着……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劳模,质服务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