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陕西】邓大文_“三新”路上续新篇

作者:杨舒雁  2007-04-27

读写大文

邓大文,这个普通的农电员工,他凭着对农电事业的无限热爱之情,抱着“让父老乡亲都能早日用上电,过上好日子”的坚强决心,舍小家为大家,带领小河供电所的全体职工,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带领大家改造和建设农村电网,认真实践电力服务承诺,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在小河的山水之间写下了一篇地老天荒的传奇,在商洛山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在几年前已成为全国农电系统优质服务的一面鲜艳旗帜。

他22年如一日,长年扎根深山,凭着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作风和思想境界,凭着坚实的脚步,一路走来。在落实“三新”战略中,努力塑造农电新形象中,他无怨无悔,把满腔热忱奉献给了自己始终热爱的农电事业,积极服务于“三农”,始终坚持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他以所为家,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谱写出了一曲曲爱民、为民的赞歌。

随着以他的典型事迹为题材塑造的大型花鼓戏《揽月》,在全省巡演、在中央电视台播映后,他的事迹感动了公司内外千千万万的人,被《国家电网报》拟评为感动读者十个人物之一,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这是对邓大文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忠诚电力企业和农电事业,忠诚奉献于社会和农电的一种馈赠。

走出小河,走出山阳,翻越秦岭,走向三秦,当2007年钟声刚刚敲响,继2004年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优质服务十大标兵”之后,他又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特级劳模”称号。1月12日,他应邀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再次站在了国家电网公司的领奖台上。他的先进事迹再次得到了电力系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认可,集中反映了商洛887名农电职工扎根山区,真诚服务的情怀,是商洛农电在体制改革后,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奉献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真实写照。

由于工作原因,平时与大文接触的比较多,与他本人接触一次,每次都有新的感受。他在获得诸多的荣誉之后,并没有在耀眼的光环中眩晕,而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上升服务高度。在国家电网公司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中,他深刻认识到,新农电战略是“两改一同价”之后,农电建设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农电事业大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只有正确审视农电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才能更好地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的战略。突出在一个“新”字上下工夫,力求大事做好,小事做细,带着感情落实好“三新”农电战略,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新农电战略带来的实惠和全新服务。

他始终立足于本职,坚持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在实施“三新”战略中,不断深化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看似平凡,却蕴藏着伟大,彰显了农电职工这种纯朴的奉献精神和落实“三新”战略的自觉性。

和谐农电的排头兵

邓大文,这个响当当的名字,这位朴实的陕南汉子,脚踏实地,逐步走向人们的心田。一串串脚步,一珠珠汗水,一路路歌声。

22年前他就是一个致富能手,在当地经济还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率先在小河镇盖起了第一座楼房,小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但他为何却干上了吃苦受累、挣钱又少的村电工呢?就因为有一次在为一位亲戚娶媳妇的时候,女方嫌男方家不通电,结亲当天就变卦了。这件事在他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觉得不能只想着自己发家致富,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山区的父老乡亲都能用上电,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

1984年小河电管站成立了,大家一直推选他当站长,他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从此,他便与电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带领职工踏遍了小河的山山岭岭,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到处都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经过10年时间的艰苦奋斗,以超前的思维和惊人的毅力,终于使小河电管站所辖的三乡一镇实现了“户户通电”,比山阳县政府提出的实现“村村通电”目标提前了三年,比全国农村实现“户户通电”目标整整提前了12年,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筑和谐农电打下了早期基础。

多年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促使他自觉养成了践行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一切言行与“和谐”相适应,努力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时刻体现着和谐农电的和谐服务。长期以来,他和所上的职工与住地用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供电所的职工为“自己人”,因为,他时时想的是如何去为群众多办实事,咋样去解群众的燃眉之急,始终与广大用户心连着心。每逢“三夏”大忙,他就拉上所里自购的脱粒机,走村窜户为群众义务脱粒小麦。多少年来,不论是哪类用电户,只要来一个电话,抢修或服务人员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他干工作,从不分份内份外,有一天晚上,小河街道发生火灾,他立即带领所上的职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火,并一直奋战到凌晨3点,使被大火烧毁的22位用户的线路在第二天全部恢复正常。河边的水泥桥坏了,他自己带着工具和材料不声不响地去修补,他经常组织所上的职工,悄悄把小河镇街道打扫的干干净净,平时,他看到那里堆有垃圾,自己开车义务清运。崇高的品质成就了可贵的信誉,如果邻里发生了纠纷,都愿意请他出面调解,被当地政府和群众喻为和谐社会建设的践行者,和谐农电的排头兵。

和谐社会建设的践行者

他时常说:自己是一个农民,就是要为“三农”服务。工作中,处处体现出了和谐农电的内涵,不论走到那里,身上始终离不开踩板、工具和镰刀这“三件宝”,身上随时备有保险丝、黑胶布等备品备件,发现那处通道不畅就及时清理,随时为用户和群众提供服务。大年三十是人们团圆的日子,但团圆离不开电这个特殊的能源,20多年来,为了让群众过好团圆喜庆的春节,自己没有与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他带着职工,在几条负荷大的馈路中间来回转,发现那家灯不亮,立即上门修复,那里有故障,那里就有他的身影,从没有误时误事的现象。他对待工作是那样的执著和热爱,一年365天,每天他总是第一个起床,在无声无息中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安排好一天的工作。是他不知道累吗?不是,有时他累的回到家里倒在床上就睡,连饭也不想吃。

长期关心弱势群体,帮困扶贫,更能体现出他追求“和谐”的理念。有一次,他到袁大娘家收电费,袁大娘当月只用了一度电,可她翻遍了家里的坛坛罐罐,还差一角五分钱,大文于心不忍转身离去,走出村子很远了,袁大娘还是追上来硬塞给他两个鸡蛋,要把电费补上。大文的眼圈红了:“你老留着换盐吃吧,差的电费我给您老垫上”。可老人倔犟的说:“你们把电送到咱这深山老林可不容易啊,咋能让公家和你再吃亏!”。这事给邓大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为这些可敬的老人办些实事。从此,关心弱势群体、为他们进行个性化服务的念头,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从1992年开始,他把辖区里的37户五保户登记造册,对这些无依靠用不起电的五保老人,每月每户用三产收入补贴2度电费,让这些老人都用上了电。平时这些老人家里的灯泡坏了,保险烧了,邓大文都派人送去材料并为其安装好。多年来,共从三产收入中补贴电费2万余元。从1994年起,大文带领所里的职工开展向敬老院孤寡残疾老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他们像老人的亲人一样,冬天为他们送去全新的棉被、棉衣、鞋、袜、电热毯,夏天为他们送去冰糖、水果、茶叶,过春节还要送去大米、白面、大肉、油、盐等,并为两所敬老院配备了电视机、压面机等。有一年冬天,敬老院一位老人说:“活了这么大,不知穿皮鞋是啥感觉”,他立即到山阳县城,花160元钱为老人买了一双皮鞋送去,并亲自为他穿上,老人感动地说:“大文不是儿子,却胜过儿子”。多年来,仅慰问敬老院一项花费达8万余元,平时,因工作路过敬老院时,大文都要进去和老人们聊天,嘘寒问暖,使老人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大文关心孤寡残疾老人,自己的生活却十分俭朴,他家中子女都没有成家立业,加之老伴身体又不大好,经济也相当拮据。他从不沾烟、酒、肉,甚至连饮料都不喝,身上穿上的衣服从不讲究,能对付换季就行。他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十大标兵”后,国家电网公司给他个人奖励了10000元,他立即从中拿出4000元留给敬老院的老人,用于当年慰问品的采购,其余6000元平均分给了职工。他说: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再说我干的是份内的事,而得到的荣誉却很多。

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国电力报》、《西北电力报》、《陕西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省公司在山阳召开了学习现场会,并在全省发出了向他学习的号召,山阳县委、县政府也及时做出了在全县开展学习邓大文活动的决定,系统内外各单位陆续组织人员到小河供电所现场参观学习。

当年风华正茂的邓所长,现在已是满头白发,但他仍一如己往,时刻没忘记自己的使命,没有忘记与自己有着深厚友谊的广大农民朋友,默默奉献在供电一线,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农电和“三新”战略的道路上,续写新的篇章。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陕西,邓大文,三新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