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点亮无电农户心中的灯

作者:杨军  2007-12-11

<P align=center>——河南省淮滨县电业局“户户通电”工程综述</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户户通电”工程不仅让无电农户告别了祖祖辈辈靠油灯照明的历史,使他们安心、舒心、放心用电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FONT></P> <P>2007年9月24日,在河南郑州,河南省人民政府召开实现“户户通电”庆祝表彰大会,结束了我国第一人口大省18.8万户74.8万人无电的历史,也标志着河南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而在之前的8月份,地处豫东南淮河中上游的淮滨县已实现了户户通电。</P> <P align=center><STRONG>“洪水走廊”擂响“户户通电”工程战鼓</STRONG></P> <P>淮滨县因濒临淮河而得名,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淮滨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域资源匮乏,经济总量较低,是典型的农业县。县内电网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和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实现了全县乡镇及行政村通电。但由于一、二期农网改造资金紧张,规划设计标准较低,农村负荷增长较快,导致了仍有部分自然村和农户没能用上电,改造过的个别乡村也再次出现供用电“瓶颈”问题。</P> <P>2007年4月,河南省“户户通电”工程启动以后,淮滨县电业局为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精心谋划,成立了以党政班子为核心、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户户通电”领导小组和专职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组成了工程设计组、施工队和验收组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施工方案,建立健全工程设计、资金管理、物资管理、工程施工与验收管理等规章制度。淮滨县电业局把“户户通电”工程作为阶段性的中心工作和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建立快捷专用“绿色通道”,在人力、物资供应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给予极大的倾斜;在规划设计上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要求设计方案突出合理性、超前性和科学性。同时,加大“户户通电”工程的社会宣传力度,把党和政府的这一政策及时进行宣传;局领导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成立了淮滨县“户户通电”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局长主抓此项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及时与乡镇党委、政府沟通联系,争得各级党委、政府、村委和农户们的大力支持,并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使之家喻户晓,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P> <P align=center><STRONG>全力以赴 抢天夺时</STRONG></P> <P>淮滨县“户户通电”工程任务量大、时间短,计划从2007年4月10日至8月30日,利用近5个月的时间完成20个自然村的工程任务,新建配电变压器20台,10千伏线路16.37千米, 0.4千伏线路24.52千米。</P> <P>为抢时间,电业局勘察设计人员走村串户,平均每天工作约12小时、徒步30千米以上,从摸底调查到现场勘察设计只用了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县20个自然村、440户、1955人用电工程设计任务,设计方案和编制的工程预算书顺利得到上级的审批和肯定。</P> <P>由于淮滨县地域位置特殊,每年夏汛期间的防汛抗洪和迎峰度夏任务十分繁重,为保证工程进度如期完成,电业局制定了详尽的施工进度计划,全局上下全力以赴,组织了4个施工突击队、100多人的施工队伍,按计划全面铺开。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时间,按期完成任务,施工人员在村里租赁农户的房屋,吃住在村里,克服了气温高、雨水多、稻田施工难度大、施工时间长、居住环境差等不利条件,有的队员即使生了病,仍然轻伤不下火线。</P> <P>2007年7月,正值雨期汛期,施工二队在台头乡夏营村施工,连续的阴雨天气给施工带来诸多困难。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在规定工期内完工,队长王平淮同志带领施工人员,打破常规,抢天夺时,利用有限时间组织人员开展施工,在泥浆稻田地里一干就是一天,被雨水淋成了落汤鸡,感冒发烧,但他全不在乎,输完液后,又继续回到施工现场。</P> <P>与此同时,电业局组织验收人员及时验收送电,竣工一个村就现场及时验收一个村,当天工程结束,竣工验收送电不隔日。在电力人的不懈努力下,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村委会的积极配合下,2007年8月底,淮滨县“户户通电”工程如期完工。</P> <P align=center><STRONG>点亮的不仅仅是农户家里的照明灯</STRONG></P> <P>2007年10月16日,秋高气爽,正值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笔者陪同淮滨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团到“户户通电”工程竣工的乡村采访。在马集镇龙泉村第五村民组,映入眼帘的一排排整齐的电杆,一根根飞架的银线,一只只排列有序的电表箱,让人耳目一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走进村民小组长徐东升的家,寒暄几句后,徐老汉便拉开了话匣子:“在俺这没有通电前,干啥事都难!俺庄的小孩学习要在油灯下写字看书,打米磨面要到3公里外的集镇上去,吃水要人在压井里打水,一到夜晚漆黑一片,现在大变样了!你看俺这崭新的电视、电冰箱和双缸洗衣机,刚买不到一个月,俺儿子的小面粉加工房才建好一个星期,天天都有人来打米磨面,俺还安了个潜水泵,现在跟城里人一样,也用上了自来水。”说到这里,徐老汉脸上掩不住的喜色,又自言自语地说:“有电用真好、真舒心、真方便!”</P> <P>介绍完自家的变化,徐老汉对我们说:“走,我带你们在俺这村组里转一转。”一路上,他边走边说,手不停地在指划着——这是谁家,那是谁家,谁家添了电饭褒、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脑,谁家建了小加工,谁家办了养殖场……问他:“买电脑做啥?”“上网查农业生产和致富信息呗!” 徐老汉自豪地说。</P> <P>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先后巡视参观了乡镇供电所、自然村民组和配变台区,实地到农户家中进行询访查看。每到一处,看到的都是新建的网架布局、整洁的供电设备、和谐的用电秩序。“户户通电”工程给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给代表和委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淮滨县电业局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己任,积极践行电业服务宗旨,把“户户通电”这一民心工程变成帮农、扶农、支农、富农的具体行动,赞不绝口。</P> <P>“户户通电”工程不仅让无电农户告别了祖祖辈辈靠油灯照明的历史,使他们安心、舒心、放心用电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点燃了他们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户户通电”点亮的不仅仅是无电农户的照明灯,更是他们奔向美好明天的希望之灯。</P> <P> </P>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河南,淮滨,户户通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