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山西电力公司:使命见证忠诚

  2008-03-06

<P align=center>——记山西送变电突击队抗冰抢险一队 </P> <P>从2008年1 月中旬开始,一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了我国中南部19个省区市。20多天里,雨雪似乎忘记了疲倦,接二连三、不分昼夜的倾洒、飘落,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大,造成的灾害之重为历史罕见。电线被冻成胳膊粗的“长棍”,绝缘瓷瓶上结出了足球般的“冰球”,变电站里因短路发出的蓝光令人触目惊心。近60毫米厚的浮冰把不堪重负的电线压落在了地面,拽倒了一排排铁塔,电力中断,人民群众的生活、工农业的生产、交通运输出现了几近瘫痪的严重后果。</P> <P>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得知湖南电网大面积瘫痪的消息后,山西省送变电公司急国家所急,急灾区所急,主动向省公司请缨出战。1月30日上午,公司得到省公司“迅速调遣队伍支援湖南抗冰抢险保电战斗”的回复。公司领导慎重考虑后,决定由项目一处前去打头阵。</P> <P>梁集明是项目一处主任,27日他才从河北平唐工地赶回太原参加公司的职代会。当得知要去湖南参加抗冰抢险时,还在开会的他心头为之一震。接受这么光荣、艰巨的使命,他感到骄傲,但他也知道其中的责任之大,难度之大。眼瞅着到年根了,职工们在外忙活了一年,就指望着这几天好好和家人团聚一下,自己一个人去没有什么,但是弟兄们连家里的床都没有睡热,如何开这个口呢?施工人员中有的人已经买好了回家的车票,有的人甚至已经回家了,怎么组织队伍呢?</P> <P>灾情容不得耽误一时半刻,还没来得急细致筹划的梁集明于1月31日带着一名助手同公司总工胡延军、工程部主任朱凤一乘飞机火速赶到了湖南灾区。到达株洲的当天晚上,他连晚饭都没顾上吃,就详细做着抢险安排,迅速调配人员、设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选中来参加抗冰抢险的职工,没有一个有推托之辞。“梁主任,没问题!”“梁主任,我早就准备好了!”好职工呀,好兄弟!有了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坚定、自信的凝聚力,何愁环境恶劣、任务艰巨呢?</P> <P>2月2日,公司抗冰抢险指挥部成立,明确了在3月10日前完成500千伏船星Ⅰ回长沙东至衡阳段,拆除旧塔13基、组立新塔13基、架线6.5公里、架光缆19.6公里的施工任务,并决定组建四支抢险队,项目一处所有人员编为抢险一队,承担其中拆除旧塔7基、组立新塔7基、架线3公里、架光缆3公里,占总工程量一半以上的施工任务。如此艰苦的施工环境、如此短的工期、如此大的工作量,让一队队长梁集明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但他知道,这是领导对他的信任,对他们一队的信任。据此,他先后3次调遣人马参加抗冰抢险保电大会战。</P> <P>2日下午,7名工程骨干随省公司抢险车队日夜兼程赶到株洲;3日、4日,190多人的施工队伍从河北汗沽平、平唐工地抽调到抢险一线与大部队汇合。充足的技术和人力保障,让梁集明心中有了底,但是施工现场的情况还是让他大大的吃了一惊。</P> <P>一队负责施工的381至387号铁塔处于山区,虽然塔上和导线上的冰挂已经融化或掉落,但是从山上的积雪、地面的冰棱和铁塔的变形程度完全可以想象到这些天来冰雪的肆虐和残暴。漫山遍野都是被打弯和折断的树木,导线有的挂在树枝上,有的搭在低压线路上,有的横铺在公路上,场面可谓一片狼籍。看过现场的湖南设计院的同志说,“这种情况太罕见了,我干了几十年线路设计工作,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威力巨大的自然灾害。”</P> <P>为了能尽快圆满地完成抢建任务,队里决定先想办法解决将士们的基本生活问题。2日下午,项目部驻扎在了离现场较近的一家小工厂。3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选定了几个施工班的驻地,并用最快的速度购置了床铺和被褥。4日中午,所有施工队伍、工器具安排就位,具备开工条件。</P> <P>但是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更大的困难需要将士们去克服。南国的冬天虽然气温比北方高,可连续的冰雪侵袭带来的阴冷和湿寒,还是让这群北方来的汉子无法快速适应。一队项目部的条件不是很好,房屋非常简陋,而且室内没有取暖设施,只能用废旧的油漆桶改装成简易火炉,烧些木炭取暖。最难熬的还是晚上,白天忙碌了一天的将士们,本想美美睡上一觉。但是由于人多,炉灶少,热水供应严重不足,很多人都不能用热水洗脸、泡脚。被窝里是出奇的冷,即使每个人都盖着两床被子,也只能穿着毛衣、袜子入睡。进被窝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大家总结出了经验:先靠在床头用两只脚慢慢往里探,接着放进双腿暖一段时间,全身进去后,迅速把被子捂严实,并蜷成一团保持里面的温度。这时候,身子是尽量不乱动的,因为碰触到任何离开身体的地方都是钻心的凉。然而寒冷并不会就此罢休,他们像魔鬼一样透过窗户缝隙钻进屋内,在将士们的脑袋四周咆哮,撕咬着他们的呼吸和美梦。民以食为天,饮食也是一个大问题,当地饭菜以辣为主,吃的是大米或米粉,白面很难在市场上买到,一顿可以凑合,连着几天下来,大家的胃口就很难适应了。</P> <P>面对困难,一队的领导积极想办法解决。他们买来电热宝和暖水袋让将士们睡得舒服了点,从指挥部领来了白面、小米、陈醋,让将士们的饭菜可口了些。年三十,队里为大家包了想念多日的饺子,让在异乡度过不同寻常鼠年夜的将士们又增添了热闹的话题。</P> <P>如此艰苦的条件,大家没有一个人抱怨。因为他们心里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只有尽快拆除旧塔,立起新塔,架起导线,才能为灾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提供必要条件,才能把党中央、山西人民和电力人的温暖与真情传递给灾区百姓,才能对得起“光明使者”的称号。一队的领导精心组织,一队的将士奋力拼搏。行程劳累的他们顾不得休息,放下行囊就冲到一线,开道路、扛工具、拆旧塔、剪导线,渴了喝口冰凉的矿泉水,冷了挥挥胳膊、舒展舒展腿,疲惫不倒下、伤寒不倒下、头痛不倒下,对国家和企业的忠诚、对电网建设事业的热爱支撑着他们的信念,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2月4日晚,“轰”的一声,一队施工的386号铁塔完全倒地,山西电力赴湖南抗冰抢险战斗中全线第一基旧塔倒下了。之后的短短6天时间内,除耐张塔外的其余6基旧塔也顺利倒地,一队的抗冰抢险取得了阶段性胜利。</P> <P>然而,战斗进展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金具、塔材的到货情况不理想,新塔无法尽快组立,严重拖延了施工进度,这下可急坏了一队材料科科长黄立雄。他一面积极与负责材料供应的承装公司材料站联系,盯着材料到货情况;一面跑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一面还兼顾着工器具的发放工作。有时候一天下来,他需要奔波300多公里。身边的小徒弟们都劝他,“黄科,您年龄大了,又有糖尿病,得注意休息啊,可不敢这么玩命的干了。有什么事,您招呼一声,我们可以帮您干。”可黄立雄说:“咱干了一辈子送电工,这点苦累算不了什么?大家过年不在家,大老远来这为了啥?不就为了赶紧让老百姓用上电么。再苦,再累也值!”</P> <P>2月11日,经过积极的联系和争取,部分塔料和金具终于到货了。为了抢回进度,将士们天蒙蒙亮就起床,嘴里塞两口干粮就匆忙赶往工地。由于天气转暖,山上的冰雪已经渐渐融化,雪水渗到土里,变成了又粘又滑的泥巴,小运路全部变成了泥巴道。阴冷的气候、湿滑的小道、陡峭的山路、悬在路两边的树枝,小材运输都成了很费劲的活,更别说把10多米长的主角钢运上山顶了。上山时,大家虽然都穿着长筒雨靴,但是雨靴外面几乎全被泥巴裹住,穿着多双袜子的双脚依然抵挡不住渗骨的冰凉,走起来又重又难受。每走一步,雨靴都会陷到泥里,看不见脚面,有些时候脚拔出来了,鞋却还在泥里。381号铁塔是耐张塔,主角钢又多又长又重,运输十分困难,上山道路两旁植被茂密,且急转弯特别多。队里积极与政府和武警部队联系,得到了武警官兵的增援。但是武警战士们虽然人多有力气,可毕竟缺少施工经验。施工一班班长王怀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你们几个走前面,你俩到后面去。”“前面再低一点……”就在这时,他脚底一滑,重重地闪倒,但是他硬是坚持着站了起来,继续指挥,直到主材全部顺利运到山顶。中午回到驻地,他的脚踝已经鼓出拳头大的一个包。队长去看他,叮嘱说,“老王,你都50多岁的人了,老身板经不住折腾,好好在床上养两天,我再找个人盯现场”。“这点小伤算个啥?我自己的脚我比谁都清楚,一会儿用凉水敷敷就没事了!”第二天,拄着木棒的王怀生又出现在了施工现场,他知道紧张的工作和肩上的责任不允许他离开自己的岗位,不允许他放下手里的工作。</P> <P>经过队里200多名将士的共同搏击,2月20日,7基新塔重新屹立在了山头,比预计组塔工期提前了10天。</P> <P> </P>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山西,使命,忠诚,抗冰保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