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涞水县电力局输变电工区的王春新在局里是出了名的“傻”,被大家亲切地喻为“大傻班长”,说起“大傻班长”的“傻”故事来,一件件的还真是傻得可爱,傻的让人暗挑大拇指。
胶鞋跑破两双半
安全帽下的王春新个子不高,憨憨的,咧嘴大笑时会露出一颗大“金”牙,走路时两手乍着,摆来摆去,有点像鸭子走路的姿势。作为一名线路运检班长,两年多来,王春新带领他的两个兵踏遍了涞水县15个乡镇284个行政村。对150多公里的35千伏输电线路每一基杆塔都做到了然于胸。
刚接手35千伏输电线路时,线路资料与实际不符,查阅起来比较困难,不能适应状态检修需要,各项管理存在着很多不安全隐患,需要对各条线路逐一进行隐患排查,资料采集梳理,建立健全数据图文管理。2009年初王春新利用线路巡视的机会,带着两个兵历时一个半月用数码相机对12条35千伏线路杆塔进行拍照,并将线路图片整理成册,输入计算机,建立起图文数据管理资料库,为检修工作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工作全部结束时,王春新硬是将崭新的胶鞋穿坏了两双,还有一双也磨得不像样子,前脚脸马上就要露大脚趾头了。
技术革新不畏难
在工作中他敢想、敢管、敢说、敢做。由于输电线路敷设面广,再加上涞水县地处燕山和太行山交界,山区约占全县面积75%以上,条件恶劣,山区输电线路跨度大,经常发生风偏、舞动现象,造成相间短路,跳闸停电事故,影响山区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2009年3月,为解决山区35千伏线路因跨度大,易发生风偏、舞动造成跳闸停电的现象,王春新主动找到局领导,与生产技术部、调度所联合成立QC攻关小组,他带领班组人员在山里一扎就是20多天,通过反复的试验、论证、研究,终于创造性的发明改进了适合35千伏、10千伏电压等级的相间绝缘隔离棒。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明显,被涞水县电力局大力推广,一年多来,该局同比减少事故停电20多次,减少经济损失30多万元。
王春新在工作中发现,有些耐张段线路还是不理想,他经过测算在线路大档距处加装相间绝缘隔离棒的同时,还在大耐张段线路上加装了重锤,从而使输电线路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极大的提高了供电可靠率。
默默无闻踏实干
虽然几年前王春新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脾脏被摘除后给他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他在工作中依然是身先士卒,从不抱怨。 一年中王春新运检班共清理树障3200多棵,加固杆基、拉线、改造交叉跨越16处之多,并多次组织事故巡视和抢修,保障了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2009年12月20日17时,急促的电话铃声在线路运检班响起,局调度所通知山区35千伏六坡332线路接地,山区两镇大面积停电,王春新一听,马上协调组织人员,冒着严寒驱车70多公里赶赴山区对六坡332线路进行仔细的排查,经过2个多小时的细心查找,终于找到了事故点,等抢修完毕,山区村寨已是万家灯火,这时他们才感觉出肚子在咕咕叫了。这样的事情在王春新这里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每逢急促的电话响起,他们就做好了上战场的准备,遇到抢修工作,王班长总是亲临现场查看、想办法、出点子;施工程序和技术不懂,他便利用业余时间请教老师傅。在抢修工作中他认真把关、检查和参与各项工作,保证了检修质量和人员安全。
王班长对待工作从不马虎,总是一丝不苟。 在班组要实施的每一项工作前,他都要到现场查看核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编写出详细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每次开工前必须组织班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程开工过程中他坚持哪里最艰苦就坚守在哪里,在他的带领下班组人员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规范了工作流程,业务技能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条条银线记录着他和班组成员跋山涉水的足迹,百余座杆塔凝聚着他们晶莹的汗水,“大傻班长”常年翻山越岭巡视线路、红外线测温,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每条输电线路的长度,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青春的诺言。
标签:王春新,涞水县电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