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梁应辉:农电战线上的守望者

作者:杨 杰    2010-05-17

景泉、石泉,在不知情的外人听来,似乎是个水丰草茂的好地方。但是,这恰恰是陇中山区两个最边远的乡镇,海拨在2200米以上,常年狂风怒吼,高寒阴湿。有一名电工,从参加工作起,二十六年来一直坚守在这样的地方,他就是定西市安定区供电公司职工梁应辉。

26年的坚守

梁应辉1984年参加工作后,在景泉乡从事外线电工工作。当时正处于农电大发展时期,他既要和同事一起为景泉乡农村用电的普及而长年奔波,又独自承担着景泉乡境内10千伏线路的抄表、巡视、维护工作。1995年,又调到石泉电管站,先后从事10千伏线路的抄表巡视、用户表计的抄表、还有日常施工、检修等工作。梁应辉幽默地说:“两‘泉’都是定西最边远的山区,我参加工作二十六年来的工作地点一直与‘泉’相关。”

现年53岁的梁应辉,目前已是安定区供电公司年龄最大的外线电工。26年来,虽然老梁工作几经变动,但工作地点一直离家较远,由于工作忙,几个月才能回一趟家,工作在哪儿,常年就驻守在哪儿,亏欠家人的太多了。他说自己再有两年就退休了,退休后可以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在年迈的父母跟前尽尽孝心,把以前欠家人的弥补一下。

石泉营业站站长任继成说:“老梁是石泉营业站的‘活字典’,职工们工作中每有不清楚的事,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问老梁。”的确,在石泉工作的十几年里,从10千伏到0.4千伏线路,从抄表到施工,从架线到检修,他跑遍了石泉乡的沟沟岔岔,农电工作没有老梁没干过的,各类技术标准也没有老梁不知道的。

91天连续在岗

当笔者问老梁,每月能休息几天,他说:“从去年腊月二十八来,一直到今天,除了中间回去过一天,再也没有休息过。”我翻开日历算了一下,梁应辉从2月12日上山,直到5月14日,前后93天,老梁却上了92天班。

老梁说家里现在就老伴一个人,还种着一些地。前几天老伴打电话问他能不能请一天假回来帮着种洋芋时,他说:“现在换电表这么忙,我们的人整天都在电杆上挂着,哪有时间种洋芋,你还是自己想办法吧。”老伴气得二话没说,挂了电话。

一辆摩托车知道

梁应辉每个月要单独抄1100户农户的表,这1100户人分布在石泉乡的大坪、下坪、吕坪三个村,还有李家堡镇的锦鸡、红川等村,路途遥远,居住分散,山大沟深,只抄表就得一个星期的时间。和安定区的大多数外线电工一样,老梁把每月的表抄完后,还要值班、施工,每月几乎都是满打满算地上班。

5月份开始,石泉营业站安排更换淘汰表计。老梁说农户都在忙着种洋芋、给玉米放苗,家里都没人,要换一块表,先得骑着摩托车到田间地头把户主找回来,然后办理换表手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就趁着中午人们在家吃饭的时候赶紧工作,常常是中午顾不上吃饭,休息一下只是奢侈的想法而已。老梁伸出红肿的手说:“这几天拧螺丝,手都肿了。”笔者问他那为什么不休息一、两天,他说:“站上工作忙,一松劲,后面的工作又赶不上了。”

当问到老梁每天能跑多少路时,他说全凭了那辆摩托车,山区很多地方都能去,速度也较以前骑自行车快了不少。这些年跑的路程,只有那辆摩托车知道。3月份,所里施工,所长照顾老职工,让他留在站上值班,结果这山上风大,每天有断线烧保险的事发生,一个月下来,烧了三箱油,换了一个前胎。

言谈举止间,没有任何豪言壮语, 26年如一日的坚守,90多天的连续奋战,他没有丝毫怨言。在返程的路上,我感到,正是这样一个个平凡的农电人,才点亮了旱塬腹地的一盏盏明灯。

标签:甘肃,定西,农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