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30年,在人的一生中却漫漫无边。
从农村电工到供电所长,莱芜供电公司农电工尚庆林用了31个春秋。
从青春年少的小伙到年近半百的汉子,他用青春丈量着自己的执着和真诚。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尚庆林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在30多年的农电生涯中,他心甘情愿的做着一桩桩平凡事,而且力求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让人心服口服。
1979年春,年仅17岁的尚庆林当上了村电工,他没有想到,这一干就是30多年。那时,他是供电站最小的农电工,不论是节日值班、故障抢修还是工程施工,处处都活跃着他的身影,师傅们都愿意教他,老站长也常常让他来协助做一些管理工作。时间一长,他对供电站的总体工作就比别人多了一份领悟,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站长常常派他去跟村里打交道,由于年龄太小,村领导一看来了个大孩子,往往不把他当一回事。对此,他虽然感到十分为难,却并没有退却。几经来回,村里的领导看他真诚实在,办事认真,也逐渐认可了他。2000年1月,尚庆林受命接管铜山片工作,铜山片系纯山区,线路绵延30多公里,供电范围延伸到张家洼办事处的于家庄、大固山、大陡沟、黄崖头、青杨行等村庄,是出了名的硬骨头,跑过铜山片的片长都对他投来怀疑的目光,同事郭言亨对他开玩笑说:“哥哥!铜山片可不好管,你可得小心别挨揍啊!”尚庆林接管铜山以后,经过深入了解,走访沟通,和电工兄弟们交友交心,很快找出了症结所在,不仅结清了欠费,线损也降到了合理范围。
导线丝毫不差,电费分文不欠
在农村供电所工作,不是架线施工就是抄表收费,要说一次施工导线不缺,一次收费电费不欠,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要是几年、十几年如一日,几乎没有人敢打保票。然而,尚庆林却可以拍着胸脯向所长和全体农电工承诺:“我能行”。
1998年,大规模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拉开帷幕,10千伏和庄线、常庄线被列入改造计划。这时的尚庆林不仅跑遍了常庄乡的每一个山村,而且已经成为熟悉农电工作的行家里手,从勘察设计、计划领料到架线施工,他带领常庄供电站的兄弟们起早贪黑,跑断腿磨破嘴,在规定期限内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1999年9月,农电体制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常庄供电站撤并到苗山供电所,尚庆林被安排到常庄、和庄供电区域负责农网改造、用电管理等日常工作。和庄乡原来由博山转供电,不仅网络差,电费回收更是人人避之不及。改直供后,他迎难而上,跑遍了和庄乡的大小村庄,通过多方协调沟通,很快打开局面,一些村支部书记对他称赞说:“没想到人人都躲得大难题让你这个外乡人轻轻松松的拿下了”。2000年春节刚过,10千伏铜山线的改造计划确定,并且要求6月30日完成。当时,辖区有12个村委会不配合农网改造,工作压力非常大。所长开会研究成立低压电网改造施工队并签订责任状。尚庆林负责铜山片的两个施工队,他克服人员少,地方协调难度大等困难,跑村串户做工作,发现铜山片到供电所最近的村庄也有20多华里,远的有40多华里,电网改造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用高,村委意见大。找到症结以后,尚庆林立即向所长汇报协调解决电杆二次运输的问题,减少了运送的时间和劳动量,省时省工,村委及村民都非常满意。进入3月份后,全局的农网改造倒计时开始,所长立即成立一个20人的10千伏线路施工队,计划用三个月时间对铜山线进行改造,担子又落在了尚庆林的肩上。他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一个村一个村的做工作,一个村一个村的勘查设计线路,有的很快就同意了,有的说什么也不情愿,尚庆林只好反反复复地跑。这三个月,尚庆林每天早上五点多就离开家,晚上十一点才到家!他的新摩托车骑成了废铁,至于到底跑了多少路,磨破了几双鞋,他从来都不在意!
铜山线施工完成后,负责材料发放和废旧材料统计的郭言亨对尚庆林说:“哥哥,你真行,领出去的导线怎么和回收回来的旧线一样长,这活你是怎么干得?”郭言亨的不解,正是尚庆林的得意之作,他不仅严格把好施工关,而且还把废旧材料丝毫不差的交到供电所,他负责铜山片的电费也是分文不欠,一时成为美谈。
不管红脸黑脸,完不成任务就没脸
“不管红脸黑脸,完不成任务就没脸。”这是尚庆林常常说起的一句话。供电所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地方,作为所长,尚庆林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很清楚,他不仅把每一项工作标准落实到工作中,而且提出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目标。
2001年4月,尚庆林调到寨里供电所任所长。寨里镇是农业大镇,大部分农电工都与村委会签订了农灌承包合同,而且都是无表用电,有的台区线损率超过40%以上。针对这种情况,走遍了每一个台区,亲自测算每个台区的理论线损率,并按照理论线损率给农电工下指标,这引起了一些农电工们的强烈不满,有的农电工甚至找到他的办公室里,威胁他说“如果不把线损率调回去就别想出门。”尚庆林明确告诉他“我给的指标是有根据的,你所管理的线路线损不可能高过我给你的指标。从现在开始,我让别人去管理这个台区,看看线损到底是多少!”在事实面前,这些电工无话可说了,但是仇恨却刻在了他们的心间。
这件事给尚庆林很大的震动,他意识到,农电工承包村里的农灌事业,部分电工借此机会截留电费,私设“黑户”白条收费,更有甚者将综合台区“四到户”的动力大户隐满不报,全部按居民生活电价上报,不仅印象了公司的效益,而且也给企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何才能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尚庆林经过了无数个不免之夜推翻了一个又一个方案,最后决定分三步实施:先把农灌线路装上关口电能表,再让农电工退出农灌承包,然后再对农电工实行异地管理。
尚庆林的构想很快得到上级领导认可。关口电能计量表安装完毕后,个别工作人员无法浑水摸鱼了,各条线路的线损率很快降下来。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虽然他们无法从电费中获得利益,又在农灌价格上做文章,农民浇地收费奇高,经常发生投诉举报,尚庆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给各村委会和农电工们下达了农电工不准承包农灌的通知,虽然有的电工反对,可是却获得了镇政府和各村两委的广泛支持,在一个月内,所有农电工都解除了与村里的合同。为从根本上解决“关系电、人情电”问题,尚庆林又提出了“农电工异地管理”的新思路,并很快在全市推广。但是,骚扰电话、恐吓电话接连不断,有时深夜还打到家中,2003年夏天,尚庆林在一次勘察施工方案时遭到不明身份人员的殴打,公司领导亲自过问,莱城公安分局介入调查,最终使肇事者得到应有的处罚。
标签:尚庆林,莱芜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