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株洲县,百姓对于95598电力服务热线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了。在电话的那头,坐席员悦耳动听的声音,无时无刻地在滋润着客户的心田。然而,在株洲县的田间地头,还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被老百姓亲切的称呼他们为“贴心人”。
要做客户的贴心人
时间要追溯到2009年7月。气温在节节攀升,株洲县95598远端受理的工单中,反映因2008年冰灾而造成的客户财产损失投诉也日益增多,客户的抱怨也较多。
面对客户抱怨,总站紧急向局领导汇报,并请示专题处理。就这样,一个临时搭建的队伍在农电系统成立了。由总站优质服务专责牵头,各个供电所的副所长和综合班长组成小分队成员,开始集中处理这类投诉。
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查摸底后,小分队发现,全县共有800多户客户的受损财产需要处理,维修或赔偿费用将近12万元。在动员会上,局长朱盛开说:“要做,就要做客户的贴心人,要把客户的困难当成我们自己的困难来解决!”
为了拉近与客户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小分队的成员秉承一个原则:走进客户家中。在那段时期,因为白天要处理日常事务,雷打石供电所副所长谭志明只得利用晚上的时间一家一家去走访。因为客户散布在辖区内的三个乡镇,谭志明磨破了一双胶底鞋,磨破了四双纱手套,废弃了10节电池。他笑着说:“没想到,这种事情不亚于抬杆子爬杆子,消耗也蛮大的!”
就这样,企业与客户的距离近了,百姓感觉更加贴心了。面对着小分队的来访,抱怨后,百姓都不由得露出满意的微笑,连连称道:“这样好!这样好!太贴心了!”
大年初一,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们。
随着客户财产损失的事件圆满处理,小分队的工作得到了客户的普遍认可。他们对供电服务工作中问题拾遗补漏,快速响应,近距离处理的做法,赢得了“贴心人”的美誉。
总站和电力局看到了这种机制的好处,便于2010年年初,将“贴心人”服务小分队的做法固定了下来,从体制上和制度上给予保障,让小分队的工作纳入日常中来。
2010年大年初一,全国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时候,小分队成员们的电话都时刻保持着畅通,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越是节日,我们的神经就越紧张!”
果不然,在上午九点多的时候,王瀚辉的手机响了。一个来自三门镇的客户在电话中说:“我家的电视机坏了,今天才发现,请你们速来处理!”
客户的电话直接达到小分队成员的手机上,这样的事情很多。在这些客户眼中,小分队处理问题很及时很迅速,往往每件事情都一定会有答复。就是这种信任,让小分队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原来,这个客户在去年时候,因为投诉与王瀚辉有过联系,从那以后,他便将王瀚辉的手机存入到了电话里。他说:“我有事就直接找你!这样我放心!”客户长期在外务工,初一才回到家中,却发现电视机没办法打开,有邻居说可能是前段时期电压升高烧坏了。在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客户给小分队打来了电话。
挂断电话以后,王瀚辉才想起这个日子是大年初一,客户家没有电视该有多么冷清,但是,到哪里去找维修工呢?
经过一番考虑,王瀚辉将家中一台电视机搬上了汽车……
当电视机摆在客户家中的时候,客户说:“今天是大年初一,发现问题后,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你们!”
儿子都不管的心结,被你们解决了。
“这是一种应急体制!”局长朱盛开说道,“在当前社会对供电服务要求日益严格的情况下,我们的小分队起到了沟通信息、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作用!”
在小分队的经历中,很多时候,很多问题都是客户自身造成的,队员无论从能力上,还是职责上,都无需去解决这些矛盾,客户需要的,往往只是队员耐心的倾听和贴心的理解。
在2010年4月的一天,王瀚辉照例打开邮件查看服务工单。一条来自南阳桥乡思枚桥村客户的投诉跃入眼帘。原来,该客户因一时疏忽欠缴了400多元电费而产生了违约金,表示对此事不理解。
随后,小分队对客户进行了走访,当面解释了违约金制度。但老太太的思想难以接受,不断地重复着:“我只是一时忘记了缴费时间,多年以来我都是按时缴纳的啊!”
在随后的两天内,老太太不断地往小分队办公室和队员的手机打电话,表示不解。每当接通老太太的电话,队员们都十分耐心地听取倾诉,末了再进行细致的解释。
终于到了最后一次,老太太说:“谢谢你!你比我的亲人还贴心!我儿子都不管的心结,被你们解决了!”
最后,老太太心甘情愿地缴纳了违约金。
就是这样,小分队的队员们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平凡的工作中用平凡的言行拉近了企业与客户的心;也正是这种平凡,赢得了百姓的认可,也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2010年以来,小分队共受理各种各样的客户抱怨2100多起,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标签:贴心人,株洲县,服务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