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

作者:胡科伟    2010-06-25

他是客户心中的 “一盏灯”,他将人生的支点焊铸在高高的电杆上,让生命的激流随那绵延的银线奔腾、延伸。 他像“一盏灯”点亮了城市的万家灯火,也照亮了自己的美丽人生。——题记

1976年汪春泉与同龄的一批知识青年作为下放知青,被分配到祁门县横联乡莲花大队,对于刚从学校毕业的他来说,农村的现实条件是十分艰苦的,但因为他的诚实肯干,吃苦耐劳,同村的长辈们都给予他很高的赞许。1980年,下放结束后的汪春泉通过招工考试,顺利进入了祁门供电局,从进祁门供电局的那天起,他就和配电线路抢修打上了交道。三十年来的摸爬滚打,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让他从一个电力行业的门外汉成为祁门供电公司输配电线路方面的技术专家。三十年奋战在供电抢修一线的他,以刻苦的学习和扎实的工作创造了突出的业绩,因此他连续多年祁门供电公司被为优秀职工,在2008、2009年度又被黄山供电公司评为抗冰抢险先进个人和“安全卫士”称号。

该苦钻研、成为技术带头人

或许是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或许是对这份工作的挚爱,刚上班那时,汪春泉白天跟在师傅后面认真学习,晚上还要反复揣摩,并找来《电工基础》等专业书籍,时常是深读到半夜。争强好胜的心和对工作的热爱和负责,加上刻苦的学习与揣摩,汪春泉的技术水平日益精进,很快就在局里冒了尖,可以这样说,面对一般的电力故障,只要经汪春泉一了解,十有八九定能分析出事故原因来;对于应对线路抢修和用电故障抢修这类的突发事件,在处理问题上是有一定的区别,但都必须有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汪春泉常说的:“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有时由于现场复杂、危险,有的需要带电作业,特别是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力设备故障已呈多元化、隐蔽化和复杂化特点,这就要求抢修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得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作指导。为此,汪春泉十份的刻苦钻研理论知识,并对每次的抢修事故,都进行事后总结分析。在三十年的配电抢修生涯他写完了个人的工作日志也将近二十多本。

爱岗敬业做表率

汪春泉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事过配电、线路维护、抢修等工作。苦、脏、累成了这些工作的代名词。他30年如一日,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象一颗螺丝钉一样“铆”在工作岗位上,足迹踏遍了整个县城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他带领全班员工,担负着城区10KV高压线路, 40多台公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和3万户居民的用电故障抢修工作。他常说,我们是电力110,我们不可以愧对用户的要求!班里几个人在一起,或动、或静,都透着军人特有的气质。

祁门供电公司自实施供电服务承诺以来,他就把 “优质、方便、规范、真诚”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始终做到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为确保服务承诺的兑现,他向全班提出了“一准二快三不得”,即电话内容要听准,准备动作要快,抢修动作要快,不得多花客户一角钱,不得浪费单位一米线,不得损公肥私贪一利。

在祁门供电公司配电线路抢修班里,无论是正常的上班还是加班,汪春泉都要提早十分钟,这已经成为他的惯例。在抢修班,值班最多的是汪春泉,节假日不休息的是汪春泉,遇上深更半夜外出处理故障时第一个出发的还是汪春泉。2008年7月,正值用电负荷高峰期,祁门县县委公用变因短路无法正常运行,当天正好是祁门县小尾洋火锅城开业,老板娘十分着急,当汪春泉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后,首先分析出一定是变压器有损坏,他不敢丝毫耽误,火速赶往事故地点,当时他就在室外温度高达40度的变压器旁一站就是半个小时,汗水湿透他的衣背形成多圈白斑。当他要从变压器台架下来时,才发现自己脚上的绝缘鞋底几乎快要融化,脚底正钻心的疼痛。或许你不会相信,还没有来得及休息的汪春泉,腰间的手机铃声又响起了,祁门县公安局公变处又发生一起故障!汪春泉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夏天邪了”!

也在这个夏天,祁门县城网改造进行到攻坚阶段,由于高温酷热,人困马乏,工程进度放慢。公司里考虑到抢修班迎峰度夏抢修任务重,没有安排他们这方面的工作。掌握情况后的汪春泉在按排好抢修保电任务后,主动请缨,分担一部分改造工作,确保进度不受影响。

冰雪中绽放党员风采

2008年的1月中旬,中国南方地区普遍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的侵袭,祁门县电网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酷考验,祁门电网遭遇到严重破坏,多处出现险情,35KV安凌线和多条10KV线路以及全县多个配电台区受损,出现多处倒杆断线现象,涉及10多个乡镇的居民出现无法正常用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配电线路抢修班的班长,汪春泉自抗冰抢险以来,在公司的每次任务中总是冲锋在前,带头抬工具、拉线、巡线,手冻僵了,划破流血了他全然不顾,依然忘我工作。1月30日,听说公司要由他牵头带队去赤岭乡、安凌乡参加抗冰抢险恢复供电任务,他二话没说,整理行囊就带队去了一线,在冰天雪地中,山路崎岖难走,为确保抢修质量和进度,他经常一天来回30余公里,用嗓子嚎着与队员沟通。进赤岭乡的第二天,他嗓子就喊哑了,2月2日在踏冰巡视线路时,他因顾着看上面线路,一不小心滑倒,脚严重扭伤,但为了赶工程、保质量他没吱一声,毅然咬着牙一跛一跛投身到火热的抢险工作中。2月6日,在安凌乡抢险救灾的过程中患上了重感冒,但为了赶进度、保质量他只吃了几片药就在工地上紧张抢修,人发烫的厉害,他未吱一声,晚上蒙着背子迷迷糊糊睡了一觉,第二天又拖着发软的身躯又前往施工一线。当公司党政工领导在一线现场对他进行慰问道辛苦时,他用低哑而坚毅的声音答到:“一定要以攻坚克难的精神,顺利完成抗冰保电任务。”

“一个故障就是一道命令,供电抢修救急象救火,我们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做完事,让客户满意,让领导放心”。朴实的话语诠释了汪春泉对责任的理解、对岗位的忠诚。他早已习惯了值班房里急促的电话铃声,习惯了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地飞奔在县城的大街小巷,习惯了365个风风火火、忙忙碌碌的日日夜夜。他就象一只系着无数根线头的风筝,线那端是城域内的所有用电客户,线的这头是他无数次的牵挂。三十年来,汪春泉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在人生的道路上,他用生命作笔,热血为墨,书写着对党旗的火热情怀和无限忠诚。

标签:身边,共产党员,祁门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