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惊心动魄的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平凡的像大海边的一粒沙子,但就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满腔的热情架起了一座座亮丽的彩虹,心甘情愿地奉献于电力事业上。今天我们就把镜头对准方城县清河乡双河村电工张克明,去感受一位朴实又普通的农村电工对岗位的热爱和奉献之情。
镜头一:6月10日,正中午,饭时,清河乡双河村村头。“大忙人,到这时候了还忙在着哩!”村民张大伯大声打着招呼。
乡亲们称呼的这个“大忙人”就是村里的电工张克明。他,1米65的个头,衣着蓝色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左肩挎着工具包,瘦弱的身躯扛着几乎是他身高两倍的梯子,奔走于乡间村头。
“年年麦收时,是我最忙的时候,但又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张克明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自“三夏”保电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清河所成立了便民小分队,任张克明为队长,每天深入到田间地头,检修用电设备,加强线路巡视力度,启用季节性变压器,随时解决农民“三夏”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三夏”安全用电无事故。
清河乡“金叶园”是河南省重要的烟叶生产基地,烟叶成为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烟农李金和大伯说:“近年来由于烟叶种植规模的扩大和电动烤烟房的增多,烟叶生长、生产环节中对电力的可靠性需求较高,负责我们这一片的电工张克明对我们帮助很大,他不仅电力知识学的好,还自觉学了种烟技术,了解我们的需求,帮我们架线路浇水还给我们维修农机具,真是我们的帖心人啊!”
镜头二:6月4日,清河三中,校内突然一片漆黑。“怎么办啊?都快高考了,我还没复习完呢。”
同学们正在上晚自习“努力奋战”,突然停电了,校长一个电话打到张克明那里,他刚忙完地里的农活正准备吃饭,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的碗筷,不顾一天的疲惫迅速赶往学校,经过排查发现是学校内部线路出现了问题。由于校内全部停电,只能用几个手电筒照明,但是张克明凭借自身过硬的基本技能, 20分钟就恢复了送电,瞬间教室里一片欢腾,张克明会心地笑了。校长走上前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真是感谢你啊,可为我们学校解决了大问题,等下我们一起吃个饭,让我好好谢谢你!”张克明婉言谢绝道:“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这饭我就不吃了。咱做电工的就是干这活的,为群众解决用电问题这是我们的责任。”
镜头三: 2010年3月3日召开的方城县电业局年度工作会议上,又一次出现了张克明的身影。这已经是他第6次以“优秀电工班长”的身份参加会议了。
自1998年经群众推选,而立之年的张克明当上了村电工以来,他负责乡直西、乡直南及大叶冲三个台区六百余户村民的用电工作,其中乡直西和乡直南是清河乡最大的台区,党政机关、学校以及各职能单位都在辖区内,用电情况复杂,工作琐事多。张克明一心扑在乡亲们用电服务上,多少个寒来暑往,多少个阴天下雨,只要乡亲们一个电话,一个口信,他总会立即出现在人们面前,为群众解除燃眉之急。他的足迹遍布台区的每个角落,从发放安全用电宣传资料,到清理线路通道,夜巡查线、抢修、走访客户……如今,他负责的台区供电量最多时达7万多千瓦时,虽然电费额度大,但都能保证按时结清电费,线损也达到了规定的标准,群众安全用电也有了保障,乡亲们对他都齐赞好。
付出终有回报,张克明同志除连年被县电业局评为“优秀村电工”和“优秀电工班长”荣誉称号外,2004年被推荐参加南阳市供电公司组织的电工班班长培训;2008年被市局授予“市级优秀农电工”;2008年末,张克明被村党支部推荐入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普通党员的责任。
标签:优质服务,张克明,方城县电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