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地图上,沿着长长的海岸线,在距澳门岛西南方向约58海里处,有两个形体玲珑的岛屿,它们一个状如跳跃起舞的海狮,一个形似展翅飞翔的海鸥,守望在烟波浩淼的南太平洋上,这就是被称作“南海双璧”的上、下川岛,是有名的海滨度假旅游胜地。
2007年10月24日,川岛电网正式移交江门供电局建设管理后,改造残旧的电网就成为新组建不久的川岛供电所的头等大事。与此同时,身处海岛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与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台风常临、暴雨常至,也注定了他们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然而,在川岛供电所党支部的引领下,全所员工克服一切困难,以实际行动向岛上居民和各方游客诠释了“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内涵。
这是一个爱学习的集体
川岛供电所分为上、下川两部分,共有员工28人,其中党员9名。员工虽然少,但党员比例非常高,政治思想觉悟也很高,身处距离大陆20海里左右的海岛,所里的党员们深知自己从事的工作对海岛旅游产业发展影响颇大,一言一行代表着电网企业的形象。于是,他们不仅自身注重加强学习,也经常向其他员工宣传上级的会议精神,增强员工的政治意识,目前又有5名员工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
在川岛这个特殊的环境,大家坐到一起开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由于上下川岛不是互通的,水路是唯一的交通渠道,而两岛之间每天只有一班船来往,开一次会就要留意未来几天的天气,台风、暴雨都是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川岛供电所的党支部会议硬是没挪下过。为有效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该所利用支部会的机会把支部建设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既布置了业务工作,又加强了思想建设。
这是一个讲团结的集体
川岛所的员工有很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在这里互学互帮互助氛围非常浓厚,因为所里员工知道,宽阔的海域、多变的天气,常常会使他们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必需团结一致,才能解决问题。在党员们的带动下,同事们经常在一起探讨工作上的问题,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和工作氛围。
运维班长黄宏俊手把手的对新员工周伟全、赵权斌进行耐心的指导,使二人成为川岛所配电维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骨干;党支部书记彭正立则把自己突出的营销技能倾囊相授,使杨大创、甘仲科等新员工在每月20日之前就都做到电费回收率100%;身为所长的陈伟俊和副所长梅伟杰,更是一有空就对新员工进行技术技能的指导,使得方青山、李家党、李坚东等迅速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多面手。
这是一个能战斗的集体
上、下川岛位于碧波荡漾的南海之中,是多台风、多暴雨的地方,海面阵风超过9级便封航。与此同时,上、下川岛总面积255.3平方公里,人口3.46万人,而川岛供电所一共只有28名员工。
面对重重困难,近年来,在川岛党支部的带领下,川岛供电所全体员工,出色的抵御了天鹅、莫拉克、杜鹃 、巨爵等台风的侵袭;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陈伟俊所长、梅伟杰副所长身先士卒,全体党员任劳任怨,带动其他班员日夜加班,出色完成了规范化建设任务。
24小时轮值制度,是川岛供电所员工一直坚持的工作。每逢刮风下雨的时候,只要接到群众的求助电话,值班人员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保证群众正常用电。
由党员黎文湛提出的微笑服务,更是带动全体员工向客户展现最具亲和力的微笑,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促进了工作开展。在一叠厚厚的感谢信中,这样一段文字代表了川岛村民的心声:“不管白天还是深夜,线路有故障,你们都随叫随到;每次线路有问题,电话通知你们,都不超过30分钟赶到现场。今年以来,我已经6次电话通知你们线路有问题,次次都那么迅捷,真是急用户所急……在此,我代表浐湾新村村民在此向你们供电所全体成员表示万分的感谢!”
标签:台山供电局,川岛供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