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生产技术专家这样成长——记聊城供电公司继电保护班班长时殿军

作者:高月新 张慧   2010-07-19

今年4月14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传来消息,时殿军被山东公司作为高级技能人才唯一人选,推荐到国家电网公司参加公司享受政府津贴专家人才评选。消息一经传出,性格内向的时殿军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时殿军是聊城供电公司继电保护班班长,高级技师。他于1989年参加工作,从1994年开始从事继电保护工作。从一名普通员工到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专家,他用20多年演绎了一段供电员工的成长故事。

工作上的铁人

继电保护是个精细活,技术性强,责任重大,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大家常常把二次保护工作比喻为电网的中枢神经系统,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时殿军所在的班组,负责着聊城电网21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调试、检修、消缺等工作。“每当刮风下雨,别人都往家里跑,我们保护人员却是要往外跑,遇到恶劣天气,晚上担心得睡不着觉,半夜里爬起来抢修也是常事。”时殿军笑着说。

2009年农历大年三十,220千伏杨桥变电站1号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异常,时殿军立即赶往现场处理缺陷,由于设备的六氟化硫气体报警,检漏不合格,必需更换互感器。当时,北风凛冽,雪花漫天,时殿军带领班员在室外一干就十几个小时,都冻得说不出话来。等1号主变恢复正常时,已是午夜,远处传来阵阵鞭炮声,他就这样在变电站里过了年。

时殿军也因为工作能吃苦,被同事称为单位里有名的“铁人”。

技术上的尖兵

时殿军在20余年的工作生涯里,经历了继电保护技术的几次重大变革:电磁型向晶体管型变革、微机保护型向综合自动化的变革,现在则是逐步向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是对知识和能力的挑战,但他凭着对工作的挚爱,迎难而上,每次都实现了华丽转身。但这背后是外人看不到的艰辛。

2007年3月,在220千伏光岳站定检工作中,稳控装置出口存在延时偏差较大的现象,这关系到聊城电厂7、8号两台30万千瓦机组的安全运行。他丝毫不敢大意,拿出逻辑图、策略方案、定值仔细核对,确认启动延时判据存在漏洞,及时与专业部室、生产厂家联系,提出了程序修改方案。程序修改完成后,他又连夜进行试验,确认符合逻辑要求后,装置恢复运行,消除了聊城电网的重大隐患,而他因为长时间得不到休息,身体虚脱而累倒。

高职毕业的时殿军,深感知识不足,他又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华北电力大学专升本函授班,通过刻苦学习拿到英语四级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他常说:“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做好电力工作就是一句空话。”

在2004年9月山东电网继电保护技能比武中,时殿军带队取得团体第1名、个人第2名的好成绩;同年11月,他又参加全国继电保护技能大赛,并荣获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008年10月,他通过了国家电力技能考评员培训,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证,并多次参加山东电力继电保护高级技师、技师的评定工作。

20年的不懈学习,20载的努力钻研,时殿军将自己打造成了一名继电保护领域的尖兵。

来源:国家电网报

标签:聊城供电公司,时殿军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