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当一颗平凡的石子——记尖扎县供电公司直岗拉卡供电所副所长王天龙

作者:白燕  2010-08-04

王天龙,青海尖扎县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从事过抄表、应收、实收、报装等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一如既往地履行着自己传播光明的神圣使命。十几年如一日,他用双脚丈量着每一条输电线路,用真诚服务温暖着每一位用电农牧民的心。

去采访的路上,我们一再问同行的尖扎县供电公司党支部书记王海岩:“王天龙怎么样?”“人朴实,工作也很踏实!”

正如王书记所说,王天龙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朴实:一件半旧的灰白色棉布夹克,言谈中总是带着微笑。

亲人眼中的忙人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自参加工作以来,王天龙时时处处用雷锋同志的这段话自勉。他时常说:“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要为农村用电事业服务。”

在亲人的印象中,王天龙是个忙人。家离单位仅几千米,他却难得回去几次。由于每月1日要上报报表,所以元旦、五一、国庆节他几乎都在所里度过,心疼他的妻子总说他“卖给公家了”。有一次,女儿患病住院,王天龙正在外地抢修线路。同事们再三劝说他回去看看,可他考虑到手头的工作实在离不开,行程一拖再拖,最后还是没去成。

2008年夏季的一天,李家峡地区公网线路1号公用变低压侧刀闸烧坏,70余户客户被迫停电。难得在家休息的王天龙得到消息后,马上与所里的其他员工一起,火速赶往现场抢修,并很快恢复了供电。刚刚回到家的王天龙屁股还未坐稳,就又接到了李十五路25号杆高压隔离刀闸烧坏的报修电话。他二话没说,起身就走,与同事们一起,仅用1个小时就将故障处理完毕。

最让王天龙难忘的是今年6月2日,李十六路发生故障跳闸。17时左右,王天龙与其他员工兵分两路进行巡线。当他骑着摩托车查完22级分支线路时,天空突然下起暴雨,来不及躲雨的王天龙顿时被淋成了“落汤鸡”。当接到已查出故障点的电话后,他立即冒雨赶回所里准备抢修材料。在处理了针式绝缘子螺帽脱落的故障后,他顾不上换上干衣服,又开始沿着山路检查后段线路。刚刚下过雨的山路泥泞难行,不时有碎石滚落,贴在身上的湿衣服冰凉刺骨。劳累了一天的王天龙回到所里时已是深夜,来不及吃口热饭、喝口热水就疲惫地和衣而睡了。第二天,他就发起了高烧,浑身无力,领导让他回家休息,他却坚持带病做完了所有缺陷分析报告。

客户眼里的热心人

在诸多农村客户眼里,王天龙是个热心人。12年的农电工作,他走遍了供区内的沟沟壑壑,对每一个村的情况都了然于胸。由于服务热心,王天龙在当地百姓中有着很高的声誉,大家遇到问题都会给他打电话。

在王天龙负责的俄家二社,居住着一位无儿无女的藏族老婆婆多措。老人生活窘迫,家里唯一用电的就是一个25瓦的灯泡,一个月十几元的电费让她心疼不已。前来抄表的王天龙看到老人家的情况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立刻为老婆婆更换了陈旧的电表,检查了闸刀和漏保,还更换了老化的线路。从那以后,老婆婆的电费降到了每月三四元钱。心存感激的老婆婆把王天龙当成了自己的贴心人,王天龙也经常利用抄表收费的机会帮助老婆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直岗拉卡供电所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面鲜红的锦旗,还张贴着一封来自青海路桥公司阿岱至平安高速路项目部的感谢信。原来,今年4月,该项目部在提出用电申请后,王天龙立即带领员工进行现场勘察,很快就拿出了接电方案,并迅速架设线路、安装高压计量箱和负荷开关,在最短的时间内,安装了100千伏安和315千伏安变压器各一台,确保了高速路施工的顺利开展。后来,在得知该项目部自维的低压配电箱出现故障,且无法得到厂家的技术帮助后,王天龙立刻前往故障点,为客户进行了义务检修,很快就排除了故障。

同事眼中的能人

在同事看来,王天龙是个能人,而且待人真诚,勤学肯干,大家有什么困难都会向他倾诉,他也把大家的困难当作自己的事。工作中,王天龙更是迎难而上,不怕苦累。

今年春天,在10千伏李十六路线路检修中,王天龙主动担任检修负责人。这次检修面临着线路使用年限长、简易铁塔根部腐蚀、跨沟跨房多等难题,可能造成断线、铁塔倒塌,影响线路的正常安全运行。为此,王天龙翻阅了大量技术资料,经过反复摸索论证,大胆提出改造方案。通过实践,他提出的方案顺利解决了上述难题,为线路安全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由于不断努力学习,王天龙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也帮助他积累了丰富的配电检修经验,使他成为了所里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凭借着过硬的配电工技能,他多次参加青海省电力公司、黄化供电公司举办的生产技术比武,并在装表接电、抄核收、配电线路等专业获得过好名次。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王天龙不断探索安全工作的新途径,在预防预控上寻找突破口。他还不断在学习新技术、应用新设备中充实和完善自己。同时,他把与员工的思想交流作为工作重点,使整个供电所始终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中,形成了一个团结、凝聚的集体。技术上,他坚持做到精益求精,并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他不但要求自己技术过硬,还注重全所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坚持每周组织一次专业技术学习和故障分析会。王天龙对工作的那份认真与执著让人感动,也正是这份发自心底的爱和责任,激励着他十几年如一日地战斗在这平凡的岗位上。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每天面对琐碎平常的工作,王天龙一干就是十几年。从上世纪90年代的电管站,到现在的规范化供电所,他用满腔热情点亮了万家灯火,也照亮了自己的平凡人生。

来源:国家电网报

标签:尖扎县供电公司,王天龙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