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开始,杨立龙就在黑龙江肇源县电业局薄荷台供电所扎下了根。8年来,从普通电工到副所长,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用火一样的热情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农电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多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先进农村电工”荣誉。
他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用真情换来客户的爱戴。“我既然选择了做电工,就要做好。分内的工作如果做不好,我脸上无光。”这就是杨立龙朴实的话语。
小电工化身“供电110”
2004年的一天晚上,先是电闪雷鸣,随后风雨交加。薄荷台乡哈拉海村75岁的仲兆方老人从炕上爬起来,想准备晚饭。可是,一拉电灯,灯却不亮了。他赶紧摸索着找出杨立龙留下的联系卡,借着手机的微光拨通了电话。
拨完电话,仲兆方老人心里有些打鼓:“这么大的雨,杨立龙能来吗?”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杨立龙冒着大雨赶来了,进屋后还一个劲道歉:“大爷,这雨太大,我一时找不到您家了,所以来晚了,您着急了吧?”望着满身泥水的杨立龙,仲兆方老人感动得说不出来话来。
杨立龙脱下雨衣,马上开始检查线路,寻找故障点。他发现线路老化很严重,开关也已经失灵,如不及时更换,说不定会引发火灾。想到这里,他又冲进雨中,买回了电线和开关。两个多小时后,仲兆方老人家的灯重新亮了起来。
望着杨立龙消失在茫茫雨夜中的背影,仲兆方老人感慨万千:有这样的儿子,杨立龙的父母该有多大的福分啊!其实老人不知道,杨立龙的父母已经不能够享儿子的福了。
杨立龙14岁时,父亲去世,他与母亲一起撑起了家业。他24岁时,母亲去世,他又在幼弟面前扮演起父母的角色。2002年大学毕业后,杨立龙在薄荷台供电所成为一名农电工,把一腔热情献给了哈拉海村近500多户乡亲。
哈拉海村距离薄荷台乡10千米,杨立龙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往返1个多小时,进行巡线、维修和收费。为做到心中有数,他把这个村的大部分屋顶、电杆爬了个遍,各家各户、每条线路是什么情况,他都一一印入脑海。
为方便服务村民,杨立龙把手机号码喷在了全村每个变电亭的墙上。即使这样,他还怕村民记不住,又自费印制了服务卡,发放到每位村民手中。从此,这个号码就成了村民们的求助热线,大家亲切地称它为“供电110”。
从此,杨立龙与500多户村民紧紧连在了一起,电话的内容五花八门:电线坏了、电压不稳、家里停电了……他每天奔走于家家户户,乐此不疲,为乡亲们送去光明和温暖。
舍己为人不顾个人安危
2009年4月20日子夜时分,杨立龙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他接起电话,里面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杨电工,我是羊营子村的卢成文,我家柴草垛起火了,就快烧到上方的电线了,你快来吧!”杨立龙迅速穿上衣服,带上脚扣和工具袋,叫上同事陈玉海,骑着摩托车急忙往羊营子村赶。
只用了几分钟,杨立龙和陈玉海就赶到事发现场。他们发现,村民卢成文家和兰树荣家连在一起的草垛燃起了大火,火借风势,很快就要烧到草垛上方的进户线了。杨立龙迅速爬上电杆,先掐断了电线,以防电线短路二次起火或落地伤人。可是,越烧越旺的火苗却把杨立龙的衣服和头发烧着了。他断了电之后,一边拍着自己身上的火苗一边往下爬,结果不小心从杆上摔了下来,造成两根肋骨骨折。
见杨立龙受伤,乡亲们顾不上救火,纷纷要送他去医院。杨立龙担心贻误了救火的时机,赶紧对大家说:“快去救火,让陈玉海一个人送我去就行了。”
大火被扑灭了,杨立龙却在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妻子埋怨他:“火那么大,你不该冒险往电杆上爬。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我和孩子可怎么办?”杨立龙却说:“如果我不上去把电线掐断,电线着了火,损失的可就不是一家一户了。我受这点伤,换来了大家的平安,值!”妻子无言以对,却不后悔找了这样的丈夫。
真诚,热情,舍己为人,杨立龙的优秀品质感动了无数人。有人写来了表扬信,还有人也给他留下了电话号码:“杨师傅,您有事也可以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也可以帮助您……”
为大家服务就是幸福
杨立龙经常说:“当乡亲们用不上电的时候,我即使加班加点,也一定要尽快给他们通上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春耕生产期间,杨立龙组织薄荷台供电所全体员工成立了保春耕义务服务小分队,走村串户为全乡农民排忧解难。他们共检修电路20多千米,更换老化线路3千米,检修各种供电设备60多台套。优质到位的服务赢得了全乡百姓的好评。
其实,每年春耕时节为农民用电提供最大便利,一直是杨立龙坚持不懈的。2006年春天,哈拉海村村民刘军给杨立龙打来求助电话。原来,刘军家以前种地一直用柴油发电机抽水,后来一算账,还是用电划算,就打电话给杨立龙请求帮忙。杨立龙二话没说,立即赶往刘军家的地里,帮助他立杆、接线、装电闸……当天下午,新架设的电线杆立在大家眼前,潜水泵欢快地喷出了清泉。当刘军和在场的村民们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时,幸福的表情也写在了早已疲惫不堪、满身泥水的杨立龙的脸上。
对客户,杨立龙倾注了所有的爱。这份爱的具体方式就是,用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他们解决难题。2004年除夕,哈拉海村村民李伟突然打电话给杨立龙:“我家停电了!”“邻居家停电了吗?”杨立龙问。“没有,就我家停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十分焦急。
想到李伟一家将在黑暗中度过大年三十,杨立龙心里很不好受。他立刻骑着摩托车赶到李伟家,一进屋就甩掉棉衣,打着手电查找故障点。就在春节联欢晚会开播前5分钟,故障终于找到了——原来是火锅的插销有问题造成了短路。故障排除了,满屋通明,全家人不约而同地鼓掌欢呼。李伟赶紧连声道谢,非要敬杨立龙一杯酒。杨立龙笑着谢绝了,独自顶着寒风匆匆回了家。
“在客户面前,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这就是一种幸福。别人高兴,我就快乐,哪怕我倾尽所有……”杨立龙自豪地告诉我们。
科威特作家穆尼尔·纳素夫说过,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杨立龙就是这样,他用朴实的价值观,诠释了新时代农电工的幸福观。
标签:肇源县电业局,薄荷台供电所,杨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