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一直以来我未能尽熟其意,现在在张权贤身上找到了正确答案:它指的是坚持不懈,任劳任怨地长时间从事同一项工作,在很长的时间里日复一日地做同样的事情,这就是一份固守、一份责任和一份忠诚。
张权贤是黎平供电局中潮供电所一名普通的农电工,他当过兵,皮肤黝黑,显得精神气十足,当过村支书,说话嗓门大,讲起话来像一个小喇叭。他在抄表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放弃村支书的农电工
成为农电工之前,张权贤已经连任了黎平县中潮镇兴隆村3年的村支书。
在2001年的村委选举大会中,张权贤仍旧以多票胜出,可是他却放弃了连任的机会,来应聘农电工,当时参加选举的某驻村干部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放弃支书不当,要去应聘工资又低、待遇不好的农电工,你怎么这么傻啊!”
在采访过程中,张权贤向我们诉说了他放弃支书选择农电工的原因。
在农网改造以前,张权贤所在的兴隆村是没有通电的,为了用上电,村里的群众自筹资金40余万元,加上政府10余万元拨款,才接通了湖南的电,但是由于线路线径小、供电半径又长,电压严重不足。每家的电灯都是红红的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更不要说添置家用电器了。接通电以后,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且不说电费和维护费用全部摊在群众自己身上使得电价很高,平时遇到用电故障至少也要等上好几天时间才来人进行维修,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用电以及经济的发展。农网改造以后,南方电网的电架到了村里,而且整洁规范,一户一表独立计费,电压质量高,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影碟机、电饭锅等家用电器,有的还做起了木材加工、粮油加工经济作坊,侗寨村寨的生活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然大家用上了电,可是村民们的文化素质不高,还有许多人不了解安全用电知识,更不懂得维护用电设备,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守护这迟来的光明,张权贤毅然辞去村支书的工作,干上了农电工,尽心尽责地守着这片秀美侗寨的光明。
村民们的“及时电”
张权贤在中潮供电所负责兴隆村、黄堡村、漂洞村1181户的抄收工作和低压线路维护、客户维修等工作。在他管辖的侗寨里,群众给他取了一个有趣的外号——“及时电”。
通对几个用户的走访,我们终于明白了“及时电”的由来。
张权贤每月的例行抄表和线路维护工作使得各村各寨的用户们跟他熟悉得像亲人一样,而且在他抄表和日常维护的工作中,他都随身携带一个大大的工具包,哪家的电灯泡、线路、闸刀、插座等设备出现故障,只要张师傅出现,立马手到“病除”,所以群众才给取了这样的一个外号。
张权贤当过兵,是一个党员,在平常的工作,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他不仅义务为每户村民进行用电维修等服务工作,还利用每次时机对客户进行安全用电知识宣传,使很多群众都懂得了一定的电力安全知识,近十年来,张权贤所负责的三村21个自然寨中没有发生一起因用电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
要干就要干好
张权贤负责的辖区,地处广西、湖南、贵州三省交界,包含了侗族、苗族、布依族、羌族、壮族、彝族等数十个民族,需要面对的少数民族语言就有10余种,在最初的工作中,他连最基本的沟通都成问题。为了及时了解客户的情况,他只有多跑、多问、多沟通,为了听懂不同的民族语言,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张师傅骄傲地说,现在,他会侗族、苗族和彝族三种少数民族语言,其他民族的语言基本也能听懂,在和客户交流时,已经没问题了。
张权贤的责任心在中潮供电所是出了名的,据中潮供电所张红军所长介绍,张权贤所管辖的21个台区的线损一直是全所最低的,每个月的电费也是100%的结零。
张权贤自己却说,在这些成绩的后面,其实并没有什么诀窍,如果说真有绝招,只能是出于他自己一份强烈的责任心。据他自己统计,他每个月走的路程都大概在1300公里左右,其中1000公里是摩托车能到的地方,剩下的都是靠双脚。在他工作的十年里,他已经骑坏了2辆摩托车,穿坏的解放鞋更是不计其数。
“要干就要干好!”这是他在采访过程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正是这句实在话诠释了他对责任心的理解,以及他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标签:黎平供电局,农电工,张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