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2岁的曹春武转业到山东宁津县电业公司时,随身携带着三样东西:一支高射机枪弹壳制作的拐杖、一枚金质军功奖章和一张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的“一等功”证书。他说,这是战争留给他的纪念。战争还带走了他的半条右腿,给他身上留下80多处弹伤。
对这名二等甲级伤残的一等功臣如何安排,领导着实费了一番心思。由于曹春武行动不便,领导安排他负责图书管理,这给了他学习电力知识的绝好机会。两年后,曹春武找到领导,要求到生产一线。领导下意识地看了看他的右腿,曹春武赶紧大踏步走了一个来回,说:“谁能看出这是条假腿?我还年轻,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虚度年华!”在他的强烈要求下,1989年6月,领导安排他来到偏远的刘营伍变电所,成为一名运行值班员。
曹春武有一双“火眼金睛”,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他总能看出来。今年夏天,气候异常,曹春武随身携带一部微型收音机了解天气情况。7月19日,气象台预报有大到暴雨,他拖着受伤的右腿,将设备区仔细巡视了一遍,在电容室屋顶上发现了一条残留水渍的裂缝。他赶紧骑上摩托车,到5千米外的商店买来一块加厚塑料布。此时已是电闪雷鸣,可他还是爬上了屋顶。暴雨骤至,曹春武被风吹得直摇晃,下来时,已被淋成了“落汤鸡”。就在同事们催他换衣服的时候,他盯着设备区内渐渐上涨的雨水,再次发现险情:变电所排水不畅!他再次冲进雨中,沿排水沟一路排查,原来,出水口被附近建筑工地的淤泥堵住了。来不及返回取工具,他就跳进没膝深的排水沟,用手扒开杂物。同事们赶来时,发现曹春武正伏身在沟里打捞什么,原来是他的假肢掉进了沟里。
由于工作严谨、业务精通,曹春武被宁津县电业公司任命为刘营伍变电所所长。从此,这个距县城20千米的变电所,就成了“人才培训基地”。曹春武带过的徒弟,有的成为变电所所长,有的成为出色的变电检修工。
在曹春武粗犷的外表下,有一副火辣辣的热心肠。家住农村的变电检修工王四海,两个儿子同时考上了大学,双喜临门,王四海理应很高兴,可曹春武却发现他愁眉不展。曹春武悄悄问他:“是不是遇到难事了?说出来大家帮你!”王四海未语泪先流,原来是高额的学费压得全家喘不过气来,借遍乡亲邻里,又狠心卖了房子,还差7000元。曹春武一听就急了:“再难也不能卖房啊!”说完他就跑回家,拿了7000元钱交到王四海手上,说:“孩子的前程要紧,钱你先用着,还不还无所谓!”像这样的事情,同事们还能说不少。
如今,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后,12名离职的变电所所长全都参加了新成立的变电操作班班长竞聘。经过公开答辩、业务考核和理论考试,曹春武再次独占鳌头。有人说,有着“一等功”荣誉,本可以享受安逸生活,为什么还要如此拼搏?曹春武的话或许可以给出答案:“我是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军人,许多战友为保祖国平安血洒南疆。我只有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才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
标签:曹春武,宁津县电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