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在川流不息的马路边,在霓虹闪烁的夜空下,在狂风暴雨的闪电里,时常会出现一个纤细、轻盈的身影在来回穿梭和奔忙。——她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着蓝色工作服,手拿照相机,肩挎摄像机,英姿飒爽,干劲十足。她,就是张彩艳,一朵绽放在即墨电力施工现场的“铿锵玫瑰”!
作为即墨供电公司安装公司办公室的一名普通职员,张彩艳承担着收发文件、撰写材料、新闻宣传和协助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等诸多工作。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敬业、好学、奉献的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工作第一
在张彩艳的潜意识里,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2006年7月31日,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用电负荷急剧上升,公司为了缓解线路的供电压力,紧急决定为10KV文城线分流减压,施工时间安排在晚上。听到这一消息后,张彩艳顾不上为家人做好晚饭,来不及照顾生病发烧的孩子,抓起相机赶赴工地,和工友们一起奋战在工程一线。闷热的天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汗水随着帽檐淌下来,蚊子将脸和手臂咬起了大包,又红又肿,痛疼难忍。可作为现场唯一女性的她却全然不顾,毫无娇气,一边跑来跑去拍摄采访,一边帮着干这干那。直到凌晨施工结束,张彩艳才和工友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家中。
心中永远装着“责任”二字。2007年8月26日(星期天)凌晨4时许,即墨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强雷电、强降雨。被雷电惊醒的张彩艳立即意识到肯定会有电力事故发生,顾不得多想,她赶紧拉起丈夫,让丈夫开车送她去单位。一路上,暴雨如注,积水及膝。来到单位一看,果不其然,事故电话接二连三,工友们也陆续地赶了回来。6点钟的时候,狂风暴雨仍在猛烈的肆虐着,但抢修工作却已在暴雨中展开了。张彩艳不顾大家的阻拦,毅然坐上工程车,同工友们一起踏上了抢修抢险的征程。一路上,她顶风冒雨,趟水踩泥,将工友们暴雨中现场抢修的动人镜头一一拍下,自己浑身上下也成了泥人。抢险结束后,她又连夜写成《战雷斗雨保电畅》这一生动感人的通讯,先后被即墨市、青岛市等多家媒体采用。由于淋雨和劳累,第二天,张彩艳发起了高烧,却仍坚持上班。
2008年5月,110KV北鳌线输电工程开工,该工程工作量大、工期紧、技术要求高,安装公司60 余名员工驻扎在鳌山镇工地,历时半年,夜以继日进行施工。在此期间,张彩艳几乎每天都往工地跑,拍摄了大量反映电力职工辛勤工作的图片,她撰写的稿件《银龙腾飞山海间》被多家媒体刊登,她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像上足了劲的发条一样,为工程建设默默奉献着。
2009年7月19日凌晨3:00,即墨市供电公司对110千伏广城线、广曲线进行停电改造。头天晚上,张彩艳准备了两个闹钟放在床头,并将时间调在2:00……施工现场,灯火通明,百余人的队伍、轰鸣不止的吊车,组成了一副壮丽的电力施工场景图。而张彩艳,则成为图画中一抹亮丽的色彩,她一刻不停地穿梭忙碌,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画面。日近中午,在炎炎烈日下,张彩艳的脖颈、胳膊被晒破了皮,汗水随着帽檐直往下流,她顾不得休息、顾不上吃饭,和工人们连续奋战12个小时,直到下午15:00,工程顺利完成并验收送电后才撤离工地。当笔者问张彩艳累不累时,她说:“我吃这点苦算什么,同常年奋战在一线的工人相比,自己差得远了。”
好学当头
张彩艳来安装公司之前,从事的是幼教工作,对现在这个新岗位,可以说是非常陌生,各式各样的施工工具和种类繁多的电器材料以前她从未接触过,有关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也不是很了解。但为了干好这项工作,张彩艳暗下决心,要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最多的知识,尽快熟悉胜任新岗位。
“做工作的有心人”。张彩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一踏上这个新岗位那天起,她就和各类电力杂志、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并随时随地向身边的工人师傅们请教各类器材的名称和用途。在施工闲暇、行车途中,她都会留心询问并记下相关的问题。在张彩艳的办公桌上放满了《农电管理》、《采访技巧》、《新闻报道形式大全》等杂志,这些都是她视若至宝的精神食粮;还有《山东电力报》、《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等报刊她更是每期必读,看到好方法好点子就用笔勾划出来,认真做着笔记。她还专门建立了剪报本,看到好的文章就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张彩艳的包里、布袋里装满了小纸条、笔等,以便随时记录下好词好句。晚上回家,她经常顾不上吃晚饭就开始上网查资料、啃书本,写稿子。张彩艳如饥似渴地学习电力知识,及时掌握来自各方面的电力信息,凭着这股勤奋好学的钻劲和谦虚认真的精神,从写材料到写报道,很快她就样样得心应手,熟能生巧。
奉献是金
在作好单位新闻宣传的同时,张彩艳还承担了大量办公室事务性工作,对于每一项工作,她都认真对待,尽职尽责。张彩艳常说,凡事除非不做,做就做好。为了写好一个稿子,她亲临生产一线,亲身感受体验,常常多次采访了解每一个细节。夏天,她不怕风吹日晒,炎炎烈日晒黑了她白皙的皮肤;冬天,刺骨的寒风,把她握着相机的裸露双手冻得又红又肿。为提高文稿质量,张彩艳撰写的每份材料、稿件都要逐字逐句反复修改推敲,几易其稿、精益求精。为保证稿子的时效性,她经常晚上熬通宵,星期天加班加点。每天早晨孩子还在睡梦中时,张彩艳已悄悄做好了饭菜,提前来到单位,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去年春节前夕,张彩艳的父亲病重住院,为了不耽误工作,她晚上陪床,白天上班,没有请过一天假,一直干到腊月28日才休息。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时,张彩艳同工友们一样起早贪黑,在工地上啃馒头、吃咸菜,喝凉水,没有丝毫怨言。她认为,只有深入到工作第一线,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能真正体会到电力工人的不易和艰辛、平凡与伟大,也只有这样才能采集到最好的素材,撰写出感人的报道。
奉献总与爱心相伴。在2007年8月26日暴雨抢修那天早晨,安装公司的一名农电工在赶回单位途中,突遇车祸,被120车送到医院。得知这一消息后,张彩艳马上赶到银行,从自己的工资折上提取了3000元现金,为这位素不相识的农电工垫付了医药费。2008年,汶川大地震深深震撼了张彩艳,她时刻关注和牵挂着灾区人民的疾苦,先后三次捐款捐物,并踊跃报名前往灾区支援建设,虽然最终没能亲临灾区,但她积极坚守后方,撰写了多篇感人至深的报道和文学作品。张彩艳结对资助了四名贫困学生,帮助他们继续完成学业,还抽空前去家中探望,送去学习用品和慰问金。2009年9月,张彩艳从电视上得知外地一白血病女孩在即墨治疗并捐献遗体的消息后被深深感动,第二天就驱车前往医院探望,并送去红包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她同患者及家属贴心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境。此后,张彩艳又连续在网上发表帖子,呼吁全体市民帮助这名不幸的小女孩。今年初,安装公司一名农电工的孩子患支气管炎住院,张彩艳知道后马上和同事前去看望,并对这名家境困难的农电工进行捐助。在今年的玉树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张彩艳又积极捐款支援灾区。“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是父母一生的言传身教,也是我处世最基本的原则。” 张彩艳如是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五年来,张彩艳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执着,先后在《即墨市委工作简报》、《青岛晚报》、《山东电力报》、《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农电管理》、《中国农电报道》、《即墨电视台》等刊物、媒体上发表作品160余篇,较好地宣传了即墨电力三个文明建设成果,成为公司的一名骨干通讯员。张彩艳连续多年获得公司或即墨市“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各类征文一、二等奖,每年都被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在大会上做典型发言。张彩艳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劲头,不服输的顽强拼搏精神,被誉为一枝独具风采的“战地玫瑰”,优雅而美丽地洋溢着迷人的芬芳!
标签:张彩艳,即墨市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