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荥阳市乔楼镇孙寨村,只要一提起农电工王满池,村民们都挑大拇指:“工作认真,热心肠,好人哪!”
年过半百的王满池,从1985年当上电工的那天起,他就把服务群众用好电当作头等大事。多年来,他一顶安全帽、一身油渍斑斑的工作服、一个鼓鼓囊囊的电工包,步履匆匆,孙寨村的大街小巷留下了他风风火火的足迹。
“招商引资成效大,有老王的功劳!”
荥阳市锦绣花卉种植园是孙寨村引进的一个招商引资项目。去年8月12日,天气非常炎热,室外温度达到了38摄氏度,又正好是周六休息时间,种植园老板苏金有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王满池打电话,请他去安装用电。没10分钟,王满池便带着工具赶到了种植园,他二话没说,便投入到工作中。装表接线,在大太阳下忙活了三个多小时,直到园区里的线路都通了,他才站到树阴下休息。此时,他的衣服早被汗水浸得湿透了,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落。苏老板非常感动,拿来了香烟和矿泉水招待他,他摆摆手,谢绝了对方的好意,匆匆地离去了。
回到家,老婆看他脸色不对,赶紧端来凉开水,他一口气喝了三碗,还是头晕心慌。到卫生所一看,医生诊断他中暑了,要他输液5天。老婆心疼地骂他傻,说他干活不要命。王满池憨厚地笑着说:“咱是电工,客户用电不找咱找谁?找了咱,咱就得给人家弄好,弄不好咋佩当电工哩?”老婆知道他的秉性,叹口气,不言语了。
作为新农村建设第一批试点村,孙寨村良好的供电环境为该村招商引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去年先后有10余家外办企业落户该村。电力筑巢引凤成了新农村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说起王满池,该村支部书记王万岭深情地说:“没有电,啥也干不成!俺村这几年招商引资成效大,这里面有老王的一份功劳!”
“俺家奔小康离不开王满池”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孙寨村年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以上的农户达到全村总户数的70%以上。除了种植业,半数以上的农户办有家庭加工厂。村民王运和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平时除了种田,还自办面粉加工厂,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由于不懂电,每当机器遇到故障,王运和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给王满池打电话。
“给满池打电话好使,一打就来。保险烧了,他换;线头断了,他接;机器内部问题,他也帮俺翻弄。俺家奔小康,离不开人家王满池!”
有一次,他正忙着给同村准备摆满月酒的村民轧面条,突然电闪雷鸣,没一会儿便下起了瓢泼大雨。一声炸雷之后,他家的轧面条机不转了。他一下慌了手脚,200斤面条必须在下午6点之前轧完,误了事儿,乡里乡亲的,咋交待呢?
怎么办?当然是找满池了!他一拍脑袋,赶紧去拨电话。电话通了,他急匆匆地说了原委。挂了电话之后,他才突然想起,天下着这样大的雨,人家满池会来吗?
没一支烟工夫,披着雨衣的满池浑身湿透地出现在他家大门口。王运和激动地跑过去,紧紧拉着他的手,感动地说:“这样大的雨,咋也没想到这么快你就来了!”
王满池笑着说:“你用电有困难,俺是电工,咋能不来呢?就是下冰雹,俺也会来的。”擦干手,王满池开始认真线路、表盘,又耐心细致地检查了机器,终于凭借自己的经验修好了机器。王运和无法表达他的感谢。他孩子似地拉着王满池问:“你回去看看,俺家的电费是多少?俺提前给你交!”
在工作中以真心换真情,王满池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尊敬和对他工作的支持。20多年来,孙寨村的电费月月结零。
“满池不容易,俺支持他的工作”
孙寨村的群众对王满池的工作都很满意,但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王满池的妻子。这么多年,田里的农活全是妻子一个人操持,农忙、农闲都别想指望上他。家里的家务更别提了。“没见挣多少钱,却不知道顾家!家对你就是吃饭睡觉的地方,象旅馆一样吗?!”妻子有时会怒气冲冲地向他发脾气。这么多年,对妻子、对这个家,王满池心里充满了歉意。面对妻子的埋怨,他总是憨厚地笑笑,认真地说:“咱干着电工,全村大大小小关于电的事儿,咱都得负责。既然干了,咱就想干好。家里田里,辛苦你了。”妻子刀子嘴豆腐心,王满池一番话,消了妻子的怒气。
前两天,妻子患了重感冒,王满池难得在家陪她。晚上11时,电话铃响起。村民王新安说:“俺家断电了,家里有病人,快来修一下吧!”
妻子躺在床上,叹口气说,俺家里也有病人哪!转脸却催王满池快去。她说:“满池你不容易,俺支持你的工作!”妻子的话,让刚强的王满池感动不已……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王满池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全心全意为客户热心服务的事迹,在孙寨村广为流传。由于事迹突出,他连续三年被乔楼供电所评为无违章个人和服务之星。
标签:王满池,荥阳市电业局,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