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峻是内乡县电业局计量中心主任。初识她的人都会惊叹她那亭亭玉立的骄人身材,如玫瑰花般的漂亮容颜。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不仅模样长得俊俏,而且工作也干得相当出色,在她从事计量工作的十八年中,她凭着对计量工作的挚爱,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科学匹配电能计量装置,每年为电业局节约资金二十多万元。近年来,她先后获得了“计量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技术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
知识,在苦学中积累
闪光的荣誉,是一串串汗水浇灌出来的。王海峻自从参加计量工作后,就找来了大量的计量专业书籍,孜孜不倦,一有空闲就啃书本。在别人逛街、聚餐的时候,她在刻苦攻读《电工基础》、《电能表校验与修理》等计量专业理论书籍;她还从电能表修校开始,反复拆装,不厌其烦,寻求最快最合理的装配,力争达到最理想的计量数据。她每天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她永远也无法忘记2005年春天的那个夜晚,她因为在计量中心拆装表计,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往回赶。由于她惦念着家中的孩子,摩托车骑得飞快,在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撞在一辆迎面而来的货车上,等她醒来时,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只感觉到头痛欲裂,医生说她是严重的脑震荡,需要长期住院。可她惦记着手头的工作,在休息半个月后,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强烈反对,硬是拎着一袋子药,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去上班了。
天道酬勤。在她的苦学下,很快,她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电力计量战线上的技术能手。
技能,在苦练中提升
计量中心的检定装置因为长期频繁使用,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同志们不会维修,每次都得打电话找厂家来维修,经常会影响正常的工作进程,耽误客户的宝贵时间。王海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下决心一定要自己学会维修。于是,她买来了专业的维修书籍,苦苦钻研。遇到晦涩难懂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早晨,当第一缕晨曦透过窗户,她已早早地起来了,洗衣做饭。把一切安顿好后,第一个来到计量中心,在有故障的台体上反复摸索。夜晚,服侍老人孩子睡下后,她还要骑摩托车赶到计量中心继续琢磨。多少个不眠之夜,她都在看书、调试、拆装中度过。面对丈夫的嗔怪,老人的心痛,孩子的埋怨,她总是付之一笑,说:“我只想把工作干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不懈努力,她终于学会了维修台体,其熟练程度不逊色于那些专业的师傅。厂家的师傅连声称奇:“小王,你真是太能干了!”
创新,在苦干中实现
王海峻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局变电站10KV馈线负荷与互感器变比不匹配,有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这种现象会造成电能表漏计电量,增加线损。她立即同生技科、用电科的同志们一起,连续一个多月在省、市局,邻县、各站、所之间穿梭取经,并将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编制程序,精确地计算出理论线损,制定出合理匹配的计量装置方案。按照方案,对13条匹配不合理的计量装置进行了纠正,一年可降低10KV线损0.5个百分点,增加效益十几万元。2006年,城区供电所几条10KV线损一直居高不下,王海峻综合分析后认为,由于线路过载和三相负荷不平衡造成计量装置不匹配是首要原因。经过改造计量装置,重新分配转移负荷后,解决了这一难题,使该所实际线损由12%降到11%,一年可节电421万KWh。
在工作中,她永远都是有心人。在对变电站计量装置现场检定的过程中,她发现有四座变电站是采用集控盘集中计量电能,这种计量方式PT、CT连线长,压降大,积少成多增加计量损耗,她建议把电能表直接安装到各馈线控制盘上,缩短计量二次连线,此建议实施后,一年节电15万KW.h在对配电计量开展普查时,她发现配电计量装置中互感器等级低,精度差,无法保证线路在小负荷状态时的准确计量,她积极建议,采用宽负荷的S级互感器,保证了电能表准确计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事例,还有很多很多。鉴于她的突出贡献,去年,河南省总工会授予她“河南省技术创新能手”荣誉称号。
王海峻就是这样,她用汗水浇开了一朵美丽的计量花,用一串串踏踏实实的脚印铸就了闪光的年华!
标签:王海峻,内乡县电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