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就做一个最专业的人
1987年,24岁的赵亮从部队转业到了胶州公司店口变电站,成了一名变电运行人员,开始了“值三歇三”的变电生涯。离开了火热的部队生活,整日守在空旷安静的变电站,面对一组组陌生庞大的设备,一开始,赵亮还真有点不适应,不过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一头扎进了求索知识、掌握技术的海洋里。
那个时候,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捧着《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师傅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遇到问题就快问;检修工区的人员来站上检修,他就默默地守在一旁,用眼看用脑记。就这样,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工作原理、系统接线方式、设备巡视和操作要点以及日常运行工作,从一个变电门外汉变成了一名行家里手。1988年底,年轻的赵亮成为35kV营房变电站的站长。
经过自己多年的好学积累,他总结出一套从声、光、味、色以及信号等方面查找设备异常现象的快速方法,能够迅速准确的找到故障点,缩短设备带病运行时间。2001年在北郊站#1主变检修时瓦斯动作引起进线开关跳闸,赵亮根据平时的所学和经验,在不到二分钟时间快速检查判断,果断将#1主变瓦斯连片脱开,将进线开关合闸送电,这一操作大大缩短停电时间,将供电损失减至最少,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从1988年至2002年,赵亮从35kV营房、城南变电站站长,到110kV张应、北郊、南郊变电站站长,胶州公司28个变电站他走了7个。这期间他经历了二十多次全站停送电等大型操作,每一次都是靠着过硬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做出了正确无误的完美操作。他还起草编写了35kV龙山变电站,110kV北郊、泉州路等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每年都要对所辖变电站的现场运行规程进行定期修订,及时修订设备改造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有效地指导了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要把最好的经验传授给他人
2002年,赵亮担任了操作对队长,多了很多事务性的工作,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的专业。他常说:“变电运行技术一直在发展、在进步,我们不能吃老底,必须继续学习、继续钻研,才能跟得上发展。”
2004年,赵亮开始了对变电站防误闭锁装置的研究,他翻阅各种资料,书写了几十余份可行性报告,最终完成了12座变电站设备防误闭锁程序编制,使五防系统的管理、使用走上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了电网的安全。
为了缩短变电站改造过程中的停电时间,他还与与检修部门的进行沟通,在充分做好改造前期准备工作的情况下,让变电运行人员主动参与到了检修改造工作中,这样,变电运行人员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检修知识和技能,可以自行处理一些故障,即节约了人力、又节约了物力,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开展标准化作业以来,他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精心编制了变电第一种现场标准化设备倒闸操作作业指导卡、现场标准化设备巡视指导卡模板,这些指导卡和模板清晰明了、简单易学、非常符合实际工作,运行人员可根据这些模板编制相应倒闸操作作业指导卡和设备巡视指导卡。从这两年的使用情况来看,这些指导卡和模板特别是对业务技能不熟练的人员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既能较好的分析安全危险点,又能使每项操作有标准可依,成为公司80多名变电运行人员手中的“宝”。
近几年,他还根据新的管理要求修订了操作队各岗位职责、操作队巡回检查制度、操作队工作标准等二十多个工作标准、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为变电站无人值班打下了完备的管理基础。
虽然工作繁忙,赵亮始终不放弃对自己进行“充电”,这些年来,他参加过青岛供电公司变电运行技能在职培训,获得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发的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了山东供电系统第四期变电运行仿真培训,获得了电力行业仿真培训证书。
在自己“充电”的同时,他不忘对别人进行“充电”,两次对胶州市供电大客户值班人员进行了变电运行知识培训授课,培训工厂电工60多人。2009年4月,在公司农电工农网配电营业工技能鉴定实做培训授课,培训农电工100多人。
标签:赵亮,胶州市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