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王红军:“发明痴”研制“机械手”

作者:董艳芳  2010-11-30

“柳丝吐绿,春燕衔泥”。听到这话,大多数人脑海中会自然浮现出春意盎然的美景。可如果你问河北衡水供电公司的王红军,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些由杆塔上鸟窝引发的线路事故。作为一名线路员工,他每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鸟儿“搬家”。别看这活儿不大,可处理起来也挺麻烦。听说最近他发明了一种“秘密武器”,可以轻松拆除杆塔上的“违章建筑”,笔者决定去一探究竟。

朝思暮想“机械手”

10月31日,星期天,笔者在办公室里见到了王红军。刚干活回来的他正拿着一本《机械制图》看得津津有味,桌上散落着一些手绘的草图,看样子又有了新的创意。难怪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落下个“发明痴”的美名呢。提到鸟窝拆除器,王红军的话渐渐多了起来。这一切,还得从鸟害说起。

近年来,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很多鸟儿偏就看上了输电杆塔这块“福地”,喜欢在上面筑巢做窝。鸟窝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给输电线路带来了许多隐患。鸟窝中的泥土会腐蚀金具,雨水冲刷泥土流到绝缘子上会造成污闪,树枝和金属丝搭到线路上会造成接地,鸟粪还可能导致绝缘子闪络……每年春天,王红军他们都要和鸟儿进行艰苦的“拉锯战”。

说其艰苦,一点也不为过。没有拆除鸟窝专用工具的时候,他们多是徒手作业,经常被鸟窝上带刺的树枝和金属丝扎伤,而对于地线架等特殊位置上的鸟窝,人手很难够到。使用铁钩吧,但钩落的树枝和金属丝可能会掉在导线上,造成接地跳闸事故。“我琢磨这事很久了,一直都想做一件顺手的工具,就像电影里的‘机械手’,能把鸟窝一块一块地拆下来,还不伤手。可这东西究竟该做成什么样,我始终也想不清楚,说真的,有时候做梦都会梦到。”王红军说。

后来,工区把这个项目作为“五小”课题,专门成立了攻关小组。大家集思广益,“机械手”的轮廓一天天清晰起来。

“书房”里的快乐生活

说王红军是“发明痴”一点都不假。他对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有着特殊的执著。

大多数人会觉得搞革新是件艰苦的事,而王红军却十分享受这个过程。作为一班之长,平时的工作已是十分繁重,再搞发明就只能挤占休息时间。为了这个“鸟窝拆除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泡”在了办公室。同事们劝他回家休息,他却打趣地说:“办公室就是我家‘书房’。”

初次见到“鸟窝拆除器”,笔者颇有些意外。因为这所谓的“机械手”看起来一点也不复杂,操作简单,轻巧灵活。不过,据说这里面可是用到了机械连接、机械传动,甚至还有仿生学的知识。想想看,对于这些整天爬杆、巡线的“门外汉”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弄懂这么多东西,“恶补”是少不了的。

“隔行如隔山,当时我们凭着想象画了草图就拿去加工,可人家行家一看就说这东西根本做不出来,我这才知道机械制造的学问大着呢。不懂就学呗,也就是从那会我开始接触主动轴、被动轴、四连杆这些专业名词。”提到发明过程,王红军说可以用“屡败屡战”来形容。可就是在一次次被否定、找问题、再改进的过程中,由上下钳口、把杆、扳把、拉杆和连杆等部件组成的第一代“机械手”还真就做成了。

反复改进“机械手”

一系列试验后,王红军发现这个“测试版机械手”并不好用。它虽也能拆除鸟窝,但由于下钳口与把杆是固定的,操作扳把时只有上钳口动,不够灵活。而且夹东西也不牢固,一些细小的树枝和铁丝还是会散落下来。怎样改进呢?王红军又陷入了思考。

解决抓握不牢固的问题还算轻松,再增加一个下钳口应该就能做到。可要想使上、下钳口都自由活动实在是个难题,王红军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用圆规作图时发现,圆规的两个脚可以自由移动,通过对圆规内部结构的研究,他一下受到了启发。很快,“升级版”的“机械手”诞生了。

改进后的工具下钳口变成了两根,这样在夹持鸟窝时会有三个力的作用点,抓得更牢。通过一个“四连杆”结构,“机械手”就完全可以模拟人手的抓握动作,干活又快又安全。这个成果得到了很多同行的青睐,一举获得了河北省电力公司2010年上半年“五小”成果评审一等奖。

但对于现在的“鸟窝拆除器”,王红军依然不满意。他说还可以换成绝缘材料,再加长把杆,这样,就能带电拆除一些特殊位置的鸟窝了。听着王红军的构想,笔者暗自感叹,这“发明痴”又着迷了。

来源:国家电网报

标签:王红军,衡水供电公司,发明痴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