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悠闲,悠闲心理压力更大,因为你不知道有什么事情会发生。不希望有事发生,有事发生就是好大件事,比赛的时候不希望有事发生又担心有事发生,心理波动很大。”
说话的人叫林新源,是台山供电局职工,10月中旬他和同事吴得胜一起到广州参加亚运保供电工作,他们的工作任务是广州大学体育馆的后备应急电源,根据亚组委的要求必须用发电车来主供场馆的照明。这个场馆有两台发电车,比赛期间一号发电车保障场馆50%的电源,而林新源、吴得胜负责的二号发电车是处于预备状态,也就是说一旦一号发电车出现问题,二号发电车要在三秒钟之内立刻反应执行一号发电车的任务,来了40多天他们负责的发电车除了演练,没有一次“真正”派上过用场。
亚运期间这个场馆进行的是击剑项目角逐,共决出12块金牌,可是他们却没能到场馆来看上一眼,他们工作的地点就在距场馆的300米的一块草坪上,警戒线把发电车附近100多平方米的范围圈起来,上面写着“高压危险”,亚运期间这就是他们的活动区域,击剑比赛那六天里他们每天这里待命17、8个小时。
场馆工程师林汉告诉我们:“从整个供电系统来说,可以说占场馆灯光百分之五十的功劳,因为他们职守的工作方式不同,处于发电车的备用状态,保障整个场馆的后备的电源保障,如果不是他们这样,到时真的出现问题,可能是无法挽回的,所以需要他们在这种状态下,坚守着整个亚运会,在亚残会当中又是这样坚守,在整个亚运会当中这是最无聊的工作,但是我认为他很重要,所以把他们两个放在这里,他们连这个场馆都没进来过,虽然从事保供电工作,工作是平凡的,但是平凡的工作更显示出重要性。”
当记者问及林新源,你们无聊的时候干什么?林新源一脸质朴的说:“比赛的时候我们都是在发电车周围空间那里散步,或者坐在那里看着运动员的车出出入入,平时都是在电视上看到的,这次是亲眼见到。”除了忍受寂寞,还要忍受噪音,一号发电机就在二号发电机旁边,这个800千瓦功率的大家伙发出的声音,让两人无法用正常的音量交谈。
对于他们来说保电工作考验的不单是体力、还有耐力和责任心,这个场馆的保电任务汇集了八家单位的同行在这里共同作战,在他们心目中哪怕某一盏灯不亮,都意味着整个工作的失败,所以他们要做到 “零差错”。
在林新源、吴得胜来看来其他同事要比他们辛苦,而来自贵州同事却说:“我们场馆在亚运会中不是最大的,作为击剑馆,它的赛事是最密集的连续六天,对每个工作人员来说都是非常辛苦的,台山的这两个兄弟在职守方面是非常突出的,我们好歹还有个办公室,头上还有个天花板,但是这两个兄弟在发电机旁风吹日晒,而且前几天的太阳还是很大的,很不容易。”
除了辛苦之外参加亚运会保供电工作也让他们在业务能力上得到提升,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中可以学以致用,还意外的收获到一笔精神财富,耐得住寂寞、磨练了意志,也许这次经历令他们终生难忘。亚运期间参与保供电人员达到5万多人,他们用责任和汗水兑现了“万无一失”的总体目标,实现“绝不发生一起涉亚重点保电场所供电事故、绝不发生一起影响公司形象的重大供电服务事件”。
亚运会上,运动健儿用比赛成绩赢取鲜花和掌声,裁判用公正裁决获得尊敬和认可……而南方电网人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演绎着不同的亚运故事,诉说着不同的亚运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讲,金牌不单属于运动员,也属于他们,有了他们,我们有理由相信“亚运更精彩!”
标签:保电,广州亚运,台山供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