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安徽省宁国市地处皖南山区西北侧,西南属黄山余脉,东南为天目山系,地势向北倾斜。宁国供电公司的农电工们就扎根于此,生于斯长于斯,与这里居民、一山一水都有很深刻的感情。
宁国复杂的山区地理环境和气候导致地质灾害频发,给当地民众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在安徽省唯一少数民族乡——宁国云梯畲族乡拥有丰富的农特产品,但因受交通、电力等限制,多年守着金窝窝,过着穷日子......
在种种不利的自然条件甚至灾害面前,扎根于斯的宁国供电公司农电工立足皖南山区,为百姓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让国家电网公司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他们用自己的勤奋与不怕艰难,为一方百姓克服恶劣环境、战胜自然灾害提供强力后盾,为地方群众创造幸福生活。
为库区移民“守”光明
在宁国青龙湾水库中心的几个岛屿上,住着一些水库移民。库中心岛屿上居民跟外界连通的唯一方式就是船只,一旦遇到大雪天,购买生活用品都成了问题,而输电线路一旦遇雪出现问题,维修起来将十分麻烦。2011年1月17日晚,皖南大地被新一轮的雨雪天气所席卷,山坡上、道路上都被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在恶劣的天气下,为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宁国供电公司积极组织员工进行特巡。宁国霞西供电农电工们所定时乘坐船只来到水库中岛屿上巡视线路。所里的老农电工徐宝双师傅还经常利用上岛巡线的机会为大雪天出行不便的老人们送去米、油、鱼等生活用品。
据悉,从水库岸边到库中岛屿至少需要10里水路距离,2里“羊肠雪道”共需近一小时的时间。在江中岛屿上,徐宝双师傅们任务较为繁重:除了对杆塔上部的绝缘子、横担的覆冰巡视记录,还要对基础线路巡视,对倒伏线路上的竹子就势砍掉。员工们在岛上做到一边巡视、一边消缺,确保每次巡视都能做到不走过场,隐患不留死角。
青龙湾水库中白屿岛上有一户74岁的杨周发老人家,子女都在外地上班,考虑到这里出门十分不方便,徐宝双师傅深知“空巢老人”的难处,也就充当了他家日用品的“采购员”,每次上岸抄表之前都会打电话问一下老人的需要,这不家中刚好缺米面油这些生活用品。该所所长颜在也十分支持员工为百姓办贴心事的精神,免费为老人采办,想到马上就要过年了还特意为老年口准备了鱼,由徐宝双师傅巡线时为他们送去祝福和关爱。
今年入夏以来,库区沿岸的蔡家冲台区经常出现跳闸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经台区责任人老农电工邓师傅核查为树障原因。
树障所在地为竹峰村蔡家冲村民组周旺培老人的家门口,这几十株枫树是老人家数年前在库区岸边的树林边栽下的,就盼着它们成了才变了钱,日后防老用的。
老人住的是几间破旧的低瓦房,唯一的儿子前几年不幸在库区摆渡中溺水身亡,媳妇也随后改嫁,年过七旬的老伴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丧失了劳动能力,还得常年服药,家里是一贫如洗。邓师傅知道老人家困难,也不忍心将这几棵“防老树”给砍掉,所以,每年清障时也只是将树枝给剪掉点,尽量避免老人的损失。
今年枫树长势喜人,老人看了又喜又忧,喜的是树快变成钱了,越来越有盼头了;担忧的是树稍总是会碰到电线跳闸,闹的乡里乡亲的在大夏天总是没电用,心里面过意不去。这不,前几天又有人打电话到供电所反映跳闸问题。恰逢这几天天热气压也低,没电的日子着实难过。没想到老人步履艰难的来到所里,主动要求派人把树给砍了,知道老人的困难,邓师傅就试探性的征询老人的赔偿问题,没想到老人家说到,“这几年因为我的树,害得乡里乡亲的经常没电用,更害的你常常半夜去送电,你看我这张老脸还怎么好意思提钱呢,砍了吧”
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所里当即安排人员将电力线路下面的枫树给清理了,随后,该所负责人将这一特殊问题上报给了阳光公司领导,为了感谢两位老人的理解和支持,阳光公司副经理俞绍文携带着慰问品来到老人家的居所表示感谢,并且要求该所将这一用户做为常年的帮扶对象,减免电费,确保老人今后用电无忧,履行好社会责任。
为山核桃果农架起丰收桥梁
夏日,云梯乡乌烟山村民组长蓝国华站在山岗上指着灭虫灯对着该村老农电工叶师傅乐呵呵地说:“可别小看这个灭虫灯,一盏灯每天工作四五个小时,可诱灭害虫成千上万只。今年增产是肯定的,产品能出口,户均收入5万元不在话下。”
这个安徽省唯一少数民族乡——畲族乡拥有丰富的山核桃、茶叶等农特产品。但因受交通、电力等限制,多年却守着金窝窝,过着穷日子。
2006年至今,宁国供电公司投资400余万元,将云梯乡建成新农村电气化乡,彻底解决了畲乡电网标准低、供电能力不足问题。
乌烟山村民组畲族同胞居住集中,有山核桃林250余亩、并以果大壳薄成为国内外客商抢手货。但过去因果农喷洒大量农药灭虫,影响了果实品质,出口率大大降低。为此,今年6月,村民购置15盏高效灭虫灯。
购置回来后,云梯供电所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所里老电工叶师傅还为每盏灯设计安装了定时开关和漏电保护装置,使用方便运行安全还节电。
2010年9月14日,山核桃收获季节里,南极乡杨狮村小葛坑村民组金元洼山上,飘着山核桃果脯的阵阵清香。余传高老汉和老伴儿正忙着用脱壳机将山核桃去壳后,把净籽扛下山。而在往年,他们要将两千斤的带脯山核桃用肩头一袋袋从山头扛回家后再去壳。
宁国市南极乡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天目山北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拥有山核桃林10万亩,年产量700万斤,被誉为“中国山核桃第一乡”,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山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近万元。
随着山核桃产量的逐年增加,老百姓是喜在心头,却愁在肩头。因为全乡700万斤的带脯山核桃往往都是老百姓用肩头一袋袋从山头扛回家,劳力费时且有一定危险性。由于种植山核桃山坡陡峭不宜行走,以往每年山核桃收获季节都有山核桃种植者大量摔伤的报道。脱下的山核桃壳无论是堆在路边还是倒在河里,腐烂发酵后都对环境都会造成严重污染,既破坏生态,又影响老百姓健康。往年南极乡的河里每到山核桃收获季节,河里的鱼儿被山核桃壳毒死打捞上来的有上万斤之多。
余传高是小葛坑村民组里较早使用脱脯机的,他家有400多棵山核桃树,不均匀地分布在金元洼山上,年收入两三万元。由于家离金元洼山有三公里的路程,儿女在城里上班,往年,每逢山核桃盛产季节,余传高和老伴儿就每天挑个五、六趟,连续挑一个星期才能将所有果脯收回家。2007年,政府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后,他们购买山核桃脱脯机,准备在山上直接脱壳。可是,由于海拔500米的山上没有电力线路,他们只有使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几百斤重的脱壳机和柴油发电机让余传高老汉和老伴儿感到体力不支。
2010年,宁国市被列为全国五家低电压整改试点县之一,该市供电部门抓住契机,大力开展供电需求侧管理工作。入夏以来,充分考虑到果农加工山核桃的地点分布广,大多分散在山上,果农在用电上存在诸多不便,该公司宁敦供电所组织施工队对46个台区进行增容,在山下安装电表8只,对线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向山上延伸架设线路20千米,通过施工改造有效缓解果农的用电需求,确保果农今年有个好收成。
得知余老汉的情况后,9月12日,宁敦供电所的农电工们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在老电工陈师傅的带领下专门在金元洼山脚下安装一块计量电表,并途中清理路障,牵了一千米的电线到山腰,专门供余老汉的脱壳机用。
当问及变化时,余传高老人激动地对陈师傅说:“如今,电拉到了山上,真是省时省力。以前我们一天要挑六趟下山,现在只要挑两趟,脯壳弃撒在山上,腐烂成肥后,汁水还能杀虫子。以前我们抬个柴油机上上下下,一点不方便,现在插头只要一插脱脯机就能转了,供电所的电工还经常都这儿来看看。有了供电部门的帮忙,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啰。”
与山体滑坡赛跑:霞西供电所服务地质灾害点工作
新年伊始,一股股暖流却在这寒冷的冬季流淌在霞西镇民主村28户山里人家的心头。望着一栋栋漂亮的新房屋和施工精美的进户线,他们的那股子乐呵劲溢于言表。村民组组长老张,更是兴奋地对来到这里的农电工们说到:“房子终于做好了,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师傅们,今天晚上无论如何也要留下来,尝尝家里刚腌制的腊肉……”这是今年年初在宁国霞西地质灾害点所发生的温馨一幕。然而过去的两年对于这里的老百姓来说,有着特别深刻和惊恐的回忆。
2009年4月份该村村民组发现世世代代所依傍的山体出现几十公分的裂缝,部分民房开裂。12月份山体裂缝宽度已经达到半米,深不见底,并有进一步蔓延、扩大的趋势。随时都有可能滑坡的山体,打乱了山里人原本平静而安详的生活。就在全村上百个人焦虑担忧的眼神中,当地政府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及走访村民,决定将民主村整体迁移到离原址1公里以外的地区。在政府的努力下,老百姓此时也开始多了份期盼与等待。
在此过程中,宁国供电公司霞西供电所积极投身到当地政府所举行的地址灾害演练中,确保灾情一旦发生之后第一时间切断电源,并准备自备电源(发电机)为人员抢救工作提供照明。同时,为确保新址前期基础设施如期进行,2009年12月21日至23日霞西供电所所长颜在率领二十名农电员工为移民工程突击架设三相电源新立电杆3基、改造线路1100米,为民主村整体迁移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2010年,重建进度开始全面加速。
2011年宁国供电公司全力配合当地政府做好重建中供电保障方面相关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接引施工照明所需电源、方便移民的新装用电办理业务。颜所长带领所里的农电工们将办公场地“搬”到了百姓的毛坯房中实行了现场办公,将原本需要用户到营业厅办理的业务在老百姓家里就可以办成。此举主动跟进政府,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了最大的便利,赢得了政府与老百姓的高度赞扬。
为保证民生工程早送电、百姓早搬家,宁国供电公司及时与村民组长老张建立起了跟踪服务,每月主动了解房屋建设的进度。去年下半年,该所共与之联系17次,现场勘察、走访6次。一系列急用户之所急的务实行动,为迁址工作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截止日前,民主村的28户老百姓全部有了安全温暖的新家。
方塘乡供电员工:河中抢修完美收官 战胜水灾恢复供电
2010年7月13日8:40至下午15:20分,特大暴雨袭击宁国市,境内多条河流水位暴涨。其中方塘乡、甲路镇、胡乐镇部分低洼地区的养殖户的鸡(鸭)棚被淹,霞西镇街道出现内涝,宁国供电公司已及时采取了临时停电措施。一些山区低压线路出现的断线、台区总保跳闸等故障经过及时抢修后,已于当日陆续恢复供电。
该市受暴雨影响损较为严重的方塘乡爆发山洪,山洪使一条小河改变河道方向,距离小河4.5米远的10千伏方桃101线218号杆被分道而行的洪水冲倒在一个十几平方米大小的乱石堆中,导致该条线路所属6台公用变,近500户用户停电。
故障发生后,宁国供电公司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及时采取停电措施。因大雨一直持续到天黑,且山水来势凶猛,倒杆位置受洪水阻隔,抢修人员和材料无法到位,为保障人员安全,当天未开展抢修。13日下午,方塘供电所余永翰所长及安全员、几名配电班班员,实地考察情况后,考虑到水大安全的问题,把抢修计划放在14日上午。所长来到当地村委会,向他们解释情况,并向农户家送蜡烛。这些举动的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
7月14日上午10:20分,雨势转弱,时下时停,河水水位下降,方塘供电所抢抓时机,12名整装待发的农电员工立即开始抢修工作。虽然一直在下着雨,但是抢修照例进行。大家到达现场后,挽起裤脚,穿上雨衣,师傅们一个一个站在水中央,以接力的形式将抢修用的工具运送到河对岸。雨水、河水、汗水掺杂在一起,衣裳紧紧的贴在身上,没有人叫苦叫累,谁的脸上都没有看到一丝疲倦。在长达5个小时的抢修里,方塘所十几名农电员工一起不管是淌水过河、立杆拉线等等都一样奋战几个小时。施工现场的河流虽然水位有所下降,但水流遄急,最深处有齐腰深,给抢修工作带来困难。抢修员工利用两根抱杆,在水上架起临时木桥,顺利来到抢修地点。在时断时续的雨中,抢修工作措施得力,安全保障到位,现场忙而不乱。抢修中,党员突击队始终冲锋在前,大家齐心协力在雨中完成了抢修任务。中午12点40分,停电用户全部恢复供电。至此,宁国市受此次强降雨影响停电用户已全部恢复供电。
在这中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12名农电员工在洪水中面对紧急抢修任务的那份从容与镇定,同事之间的默契和无处不在的关爱,无不显示出这个偏远山区供电所农电员工们的团队精神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沉着和严谨。在和他们一起的三个多小时里,安全员刘长春一直细心呵护工作班的每一位员工,当两名员工抬着材料通过一座临时搭建的双木桥时,他淌着齐腰深的河水,紧跟两名同事的脚步,张开双臂守护着他们的安全,那种对同事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心胜过千言万语。在这支队伍中,工作班成员王国方始终一言不发、表情凝重,抬杆、挖杆基,事事抢在前头。抢修接束后,大家才知道,他刚刚失去还不到半岁的孩子,来不及安慰家人、来不及释放痛失爱女的悲痛,就回到工作岗位!用他的话说,只有不停地工作、不让自己有一刻静下来的心才能暂时忘记悲痛。
呕心沥血作表率,殊功盖世间,无法磨灭;鞠躬尽瘁为人民,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在战胜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宁国供电农电人的表率作用,使当地群众看在眼里、铭记在心里,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面对严峻考验时不怕困难、吃苦在前、勇挑重担,发扬抗雪灾英雄精神,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好群众生活的幸福家园。充分发挥了自身服务性企业的优势与作用,并为国家电网公司在地方老百姓心目中塑造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标签:国网精神,宁国,农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