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杨治武:为梦想而扬帆

作者:柴进峰 张蕾蕾   2011-03-22

【本网讯】他,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村电工,却两次荣获郑州市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多次在省、市电力公司组织的技能竞赛中夺冠,今年又被评为 “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农电工管理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能手。他,就是巩义市电业局回郭镇供电所的农电工杨治武。

人人都有梦,他也有梦。今年44岁的他,在高中时就对物理中的电学、电子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立志成为一名农村电工。毕业后,他在工作之余用刻苦钻研自学来的电力知识和无线电知识,无偿为村民提供服务,还自筹学费,到原河南省电力技师学院深造。凭着精湛的技术,1998年他被巩义市局聘任,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农电工生涯。

对待工作,他就三个字:“严、细、实”

杨治武所在的回东所负责7个自然村50台综合变8500户居民的安全用电及营销管理工作。有事没事他都爱跟村民唠几句安全用电常识,村里的广播成了他最有力的宣传工具,挨家挨户下村巡视是他每周必做的工作之一,排查隐患、解除故障自不待言,有时碰见私拉乱扯电线的村民,他上前制止还要挨顿骂,别人问他“值得吗”,他说:“值得!安全管理就是要‘防患于未然’,我宁愿听骂声,也不愿听哭声。”在他的感染下,全所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了“零事故”。

在回东所的农电工中,杨治武有个绰号叫“低压线损的防火墙”。每星期他都要求所里组织对线损高的台区夜巡、查窃电。哪一个台区线损高他就会主动和该台区专责电工联系查找、分析线损高的原因,并对照具体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于表计三封,他倍加重视,常常起早贪黑检查补封。口袋经常带着一个小本,遇到什么缺陷都及时记下,根据故障缓急情况想方设法给予处理。

2008年4月,柴沟村排灌站在浇地过程中由于机泵老化,发生了短路故障,无法使用。时任包村电工的杨治武接到报修电话,从十几公里外的供电所赶到排灌站,及时排除了故障。为了确保村民安心浇地,他就一直守在泵房。中午,当村干部邀请他去吃饭时,他婉言谢绝了,只是从小卖铺买了一桶方便面对付了一顿,这让在场的干部群众深受感动。

谈起技术,他除了“学”就是“钻”

虽然精湛的技术得到了村民和同事们的认可,但他并不满足,他知道要想做好一名农电工,必须不断充电,与时俱进。除了继续向老电工学习实践外,他还系统地自学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继电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等知识,并大胆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

有一次,辖区内一家铝制品生产企业新装了一条生产线,但是生产出的铝带多是次品。鉴于杨治武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该企业负责人请他帮助查找原因,消除缺陷。通过对生产流程多次观察、研究,结合以前学习的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知识,杨治武自行设计线路,编制程序,成功地开发了一套既能纠偏,又能自动控制错边的设备,从线路设计、编程到安装、调试,仅用了4天时间,就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改造成本仅为南方某自动化研究所的5%,打破了南方在这一技术改造方面的上的技术垄断。后来同样的技术又在几个带钢厂和彩钢厂得到了推广,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企业节省了一笔非常可观的资金。企业老板出重金酬谢,被杨治武婉言拒绝。他说:“‘人民电业为人民’,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客户服务是我们电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多年来,走村串巷的服务不知磨坏了他多少双鞋,枕边的专业书不知被他翻阅了多少遍,当别人在茶余饭后打牌、聊天时,他却耐得住寂寞,独自一人捧着心爱的专业书躲在角落里学习。辛勤的付出没有白费。2003年,杨治武在郑州市农村电工岗位知识及技能竞赛中一举夺冠,并连续两年被授予“郑州市农村电工技术能手”和“河南省电力系统优秀农电工”称号;2006年九月在郑州供电公司农电工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同年十二月,在郑州市第三届“天伦杯”职工技术运动会中,荣获电工技能竞赛第一名,被授予“郑州市技术状元”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十二月,在郑州供电公司组织的“农网配电营业工”技能竞赛中荣获第一名,并再次被郑州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在省电力公司组织的岗位知识与技能竞赛中代表郑州市取得了集体第二名的好成绩;2010年,在省公司“9516”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技能竞赛中获集体第三名、个人理论成绩第二名。

面对客户,热情服务始终不减

每逢“三夏”大忙时节,也是农村私拉乱接、违章用电引发安全事故的频发期。为避免“三夏”期间出现安全用电事故,杨治武每天满头大汗地行走在乡村小道上巡视检查线路,并在村里的广播上宣传安全用电常识。不管谁家停电,还是谁家电器出了故障,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立即赶到,所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认识他。

2月28日深夜,值班员杨治武拿起电话听到客户很着急地说:“是供电所吗?我是清西村5组马继成,家中前天刚买的鸡苗正在用电升温,突然断电了,要是一夜没有电,我的1万只鸡苗可就要被冻死了……”此时正下着小雨夹雪,天黑路滑,摩托车骑不了,从供电所到该村还有8公里多的路程。来不及考虑,杨治武便背上抢修工具出发了……1小时后,当他趁着手电筒微弱的灯光、一步一滑地赶到马家时,浑身都湿透了。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是电能表进户线和控制开关发生故障,他用30分钟将故障排除,恢复了用电,马家保温鸡舍里的1万只小鸡苗又开始唧唧喳喳恢复了往日的活跃。当他顶着雨雪步履蹒跚地回到供电所时,时钟正好指向子夜24时。

说到家庭,他总是感到愧疚

杨治武好像很有时间,不然他怎么能比别人多学那么多?他怎么能在村民需要服务的时候随叫随到?而他好像又没什么时间——父亲患脑血栓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母亲也是年老多病,可妻子根本指望不上他,家中里里外外全靠自己一人承担。一家五口住在总面积不到40平方米的2间瓦房里,每到下大雨时,屋顶就漏雨。妻子多次催他抽空修房,杨治武总是那句话:“明天吧,明天一定修好。”但那注定只能是句空话,所以他一直对妻子心怀愧疚。

“是兴趣把我引上了农电工这条路,追梦的路上,我无怨无悔!”杨治武这样告诉笔者。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杨治武,巩义市电业局,巩义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