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农村供电所里的创新家——记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优秀人才张加国

作者:程亚军  2011-03-22

【本网讯】“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班组的营业所长,一个地地道道生长在大海边的青年农电工,我始终坚信电力行业小小的创新,就是大大的社会效益”。

在今年3月的国家电网优秀农电工人才评选汇报会上,来自三门县供电局小雄供电所的农电工张加国用一系列本土的“创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通过。

是的,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光有实际工作经验而没有过硬的技能和丰富的理论难以适应电力行业的变化,必须掌握新设备的原理、性能和操作方法,使自己的业务技能不断进步和提高。这是每个农电工应该具备的意识,一个小发明、一个小创新换来的是我们整个电力事业的大革新、大发展。

因地制宜,“电线杆上做学问”

1986年,张加国高中毕业考入电管站当了一名电管员,大眼睛的他爱思考、爱研究变压器、导线、配电线路等,18岁的他身上处处透着一股灵气。

他经常帮助同事排除一些小的电力和电子产品故障,同事们都对他刮目相看。小雄供电所地处沿海地区,线路杆塔基础大多数处在水田和塘涂之中,挖掘基坑难度大,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个难题,张加国好几个晚上都没睡过塌实觉,他在所里组织一场大讨论,又到水田里认真测量,最终确立了杆塔基础施工危险点以及控制措施等相关技术标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风险。

塔杆施工符合规范了,可又迎来了台风。1997年的11号超强台风,将小雄辖区的一大片电线杆连根拔起,张加国又开始和同事们一起研究新课题,最后终于想到采用防风拉线分别从四个角落将电线杆牢牢拉住的办法,他们发明的防风拉线固定电线杆成为三门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最大的“亮点”。

因事而想,“立足农村供电所勤创新”

2004年9月,张家国所在的小雄供电所QC小组申请了“提高农村路灯启动时间准确性”课题,他就深入每个安装了路灯的村,针对辖区内老百姓反应的热点问题:农村路灯“天还没黑,路灯就亮了,天已经黑了,路灯却亮着”这种现象,进行了课研。通过安装改进型的路灯控制器,规范了农村路灯管理,提高了农村路灯启动的准确性,节约了路灯电费支出,并获得了三等奖,这个QC成果也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2007年,辖区小雄变电所至花桥变电所联络线遭到雷击,洪水冲垮,B相导线击断,针式瓷瓶击破,杆基冲垮,无法使用机械设备施工。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他召集全班人员,快速安全地完成了抢修任务。在这次抢修中,他发现配电变压器低压柱头发热、烧毁、瓷套管小油封老化出现漏油现象,导致台区供电缺相线或中性线接触不良,变压器无法正常运行。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和论证,他进一步加大导线的过流截面、用砂纸磨平设备线夹上的毛刺、在接触面上涂导电膏、改善过流条件等,节约了维修成本,同时也提升了电力部门美誉度。

因人而异 “农电学堂培养新鲜血液”

3月24日,在台州电业局农网中级工2011年培训学习会的讲台上。农电工张加国又当起了授课老师。2008年2月,张加国被聘请为台州电业局的农电工实际操作教练,从此他肩上的担子更沉了,也对他提出了更高的农电领域的要求。他的学生都声称张老师更注重他们动手能力,授课绝对是百分百认真,也会因人而异进行指导。

从一名坐在台下认真听讲的初级工,到掌握一些门道的中级工,再到技艺熟练的高级工和如今的农电授业者,这一路走来,从课桌到讲台的短短几尺距离,却是他从事农电事业二十五载努力不懈、创新不止的结果。多年来,他一直搭档项修波,利用业余时间相互学习电工知识,毫无保留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传授给其他农电工。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张加国,三门县供电局,创新家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