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从车底下勇救30多名儿童;他连续十多年,每年坚持资助两名以上贫困儿童完成学业;他是常州供电公司农电工中第一个参加江苏省红十会组织的捐献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他的事迹曾经感动龙城常州,他就是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优秀人才,江苏省溧阳市供电公司城郊供电所抄收二班副班长潘伟。
用爱诠释社会责任
潘伟,削瘦的脸上架着金边眼镜,面对采访,竟会象小姑娘一样臊红了脸,给人的第一印象文绉绉的一副书生气。
1999年,高中毕业的潘伟通过招聘考核,走上了农电工作岗位。十多年来,他先后担任过抄收员,线路运行工,用电稽查员,抄收班副班长,无论岗位更迭,他总是以饱满的热情,痴迷农电,立足本职。工作中,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多次获得溧阳市,常州地区岗位标兵和技术能手称号。
然而,这位不善言辞,看似腼腆的小伙子,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中却有一颗火热的心。
早在2002年11月28日,这是令溧阳市城南小学33名小学生和他(她)们的家长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天空雾蒙蒙地下着密密细雨,下午四时十分左右,在104国道溧阳罗庄路岔道口处,一辆由无锡向南京方向行驶的20吨位满载货物的大型货车,为躲避横穿道路的一辆小面包车而急速左打方向盘后越过中间隔离带,将对面行驶过来载有33名小学生的城南小学接送车撞出五、六米后翻倒。接送车上的小学生有的被巨大的冲击撞成重伤,有的被破碎的玻璃划伤,......车厢内的33名学生被挤压在一起,呼救声、哭喊声、呻吟声乱作一团,可车门却被压在车身之下,受伤的学生一个也出不来,情况万分危急。这时,刚完成电力故障抢修工作路过现场的潘伟二话没说,掏出手机迅速报告了交警部门交通事故发生的准确地点,随后,又抡起随身携带的扳手,果断地砸破玻璃,钻入车厢,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将受伤受惊的学生抱出车厢。营救中,潘伟生怕孩子们被残留在车窗上的尖玻璃划伤,他在抱出每一个孩子时,总是将自己的整个身体呵护着,而营救结束后他的手背、脸颊却被车玻璃划了一道道血痕。
事后,当地媒体在报道此事时,评价道:作为一名电力工人,潘伟救出的不仅是三十多名小学生,更是唤醒了人道主义精神。
一个胸有大爱的人,他的壮举绝不是一时冲动。十多年来,潘伟热衷公益的事做了一桩又一桩,他的美名也一次又一次远扬。
十年前,他通过溧阳市妇联加入春蕾扶贫救助活动,每年资助2名困难儿童;五年前,他又通过贵州坡帽小学助学工程江苏项目组,每年资助2名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学业。
三年前,他又加入溧阳市第一家公益性组织汇众社义工协会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参加环保、敬老、交通、智障儿童的义工活动。
他是常州农电工系统中第一个报名,加入江苏省红十字会人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
……
用真情书写职业操行
了解潘伟的人都知道,他做事从不张扬,他不仅出色地干好份内的事,而且喜欢“多管闲事”,辖区用户若有困难,他从不推托,而且做起来比自己的事更上心。
2000年,在干抄收工时,潘伟就跟辖区内有名的贫困户溧阳市溧城镇大林村的潘才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潘才林脱贫缺少资金,他就到银行帮他担保,借钱给潘才林买了一台榨油机,让他们夫妻为农户加工粮油,好早日通过搞副业致富。当时,潘伟的做法曾遭到同事和家人的质疑,有人说他犯傻。有人好心劝他不要一根经,“你一个管电的,管好老百姓用电就好了,老百姓致富是政府的事,再说潘才林家穷,又没文化,如果不能致富,到时银行的钱还不起是要担保人还。”
潘伟却是个认死理的人。他不单是管了,还要管好。
潘才林文化底子薄,对榨油机维护和修理知识一窍不通,榨油机三天两头出现故障。潘伟就自己买了榨油机的维修与管理方面的专业书,自己先学会了再手把手地教潘才林。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潘才林的榨油机又不出油了,当时潘伟早已不分管大林村用电了,可是着急的潘才林夫妻还是第一时间想到了潘伟,潘伟赶到后先帮他检查了机器,发现机器没有问题。后来,他通过连续几天用电高峰时段对该村变压器负荷进行测量后,发现导致榨油机不出油的“罪魁祸首”是该村的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通过对该变压器三相负荷的调整,电压稳定了,榨油机的油又咕咕开始了直冒。
几年来,潘才林夫妻通过勤劳的双手,终于走上了富裕之路,不仅还完了银行贷款,还盖起了小洋楼。
其实潘伟心里比谁都明朗,管好辖区老百姓用电只是份内事,是应该做好的事。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麾下的一名农电工更应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敢于担当社会责任。
他对所辖区域用电客户的管理是用心,用真诚去做的。溧阳苏豪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主要从事丝绸纺织服装生产,近年来,随着国际纺织行业的滑坡,该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步入了困境,为了降低电费,减少生产成本.企业准备由原来400kvA减容至200kvA,但又担心将来企业生产形势好转后,重新增容增加费用。
在一次例行用电检查时,潘伟了解了企业的困难。他认为,如果供电部门能帮企业渡过难关,不仅可以促进售电量增长,更能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经过对该企业生产班次和用电情况的调查分析,该企业如果按现行的生产班次和用电量,即使减容至200 kvA,虽然变压器损耗有所减少,但由于用电类别的改变,由原来的大工业电价改为普通工业电价,企业的总电费支出并不会明显减少。潘伟建议该企业将基本电费按容量计算,改为按需量计算。企业采纳他的建议后不仅节省一大笔基本电费支出,又保住400kvA的变压器。
十多年来,象这样真正为用户着想,急用户所急的事,潘伟说他自己也记不清究竟做了多少次。难怪溧阳苏豪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狄志明逢人要夸潘伟是用真情履行职业操行的好电工。
用知识张扬生命活力
4月18日,采访潘伟时,他正在溧阳市供电公司农电培训基地参加农电“抄核收”集中培训。
潘伟是位对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农电工,近几年,他多次参加常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组织的知识技能竞赛、培训, 2007年参加常州市职业技能大赛,一举获得农网配电营业工抄核收方向全能第1名的成绩。2008年,又荣获“常州市技术能手”称号,并被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破格提拔为农网配电营业工技师资格。
为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平时工作中,他十分注意积累总结,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心得,加以整理,形成文字,并将其推广。几年中,他撰写的《降低农村供电线路的线损率》获常州市供电公司优秀论文;《提高农村住宅小区电缆供电的可靠性》获溧阳市供电公司优秀QC成果;以安全生产为背景撰写的《一封安全家书》曾获常州供电公司组织的安全征文二等奖;创作的安全好习惯用语入选《常州供电公司安全好习惯》丛书;在用电稽查岗位上,他钻研反窃电技术,撰写的反窃电案例,被收录到《常州供电公司反窃电丛书》中,本人也多次荣获常州供电公司“营销稽查与反窃电先进个人”称号。
日常工作中,他更是一位热心人,学到了知识技能从不保守,而是将所学技术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特别是对新进大学生进行帮教,带领他们适应新的环境,熟悉新的岗位,掌握新的技术,更快融入到工作角色之中。在近年来的高级工培训工作中,他还将所学知识,毫不保留地教给参加高级工培训的十多名同事,答疑解惑,手手相传,帮助他们更快的取得进步。
他深信,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员工,技能是一方面,修养是另一方面。走上农电岗位后,他一直注重文学修养和品格修养,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些年,他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一批文章,并相应获得一些荣誉。《老潘的笔记本》、《二十年后再相会》等文章曾获溧阳市供电杯征文一等奖;《城南往事》曾获常州供电公司征文三等奖;《见证杨庄村三十年用电发展史》被收录到常州供电公司《我们的三十年》一书中;多部作品在国家级、省市级报刊发表。
潘伟的工作算不上惊天动地,他的事迹也称不上轰轰烈烈。但是,他的把百姓当亲人的品格,他永不停息的求学精神,他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正是我们新时代农电工所需追求的人生境界。
标签:潘伟,农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