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事业——记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供电所管理人才吴秋奎

作者:吕文胜 徐仲飞  2011-05-05

[本网讯]他作为一名农电工,一名普通的基层管理人员,没有俊朗的外表,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他却有着脚踏实地的作风,有着过硬的技术。在今年在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遴选工作中,更是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供电所管理人才,他就是江西省广丰先供电公司下溪供电所所长吴秋奎,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吴能人”.提起他,大家都齐刷刷地竖起大拇指:不简单!了不起!好样的!大好人!

“不简单”,向学习要能力

农电工作会干不难,真正干好却不容易。电力科技日新月异,一个合格的农电工,光会接线送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电力飞速发展的形势。

不管昔日作为一名普通农电工,还是后来走上供电所长岗位,吴秋奎始终紧握学习的武器,向书本学、老师傅学、实践学,通过学习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下溪镇属于城郊,区域内各类企业对用电的要求高,用电结构复杂,如同欣机械厂要求在生产期间不能停电。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企业,他平时爱刻苦学习理论知识、钻研业务技术,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一种快乐。同时注重总结学习方法,苦学加巧学,摸索出了许多学习的小窍门。比如,对“电缆地埋时如何采取保护措施”问题,他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想想自己工作中怎么采取措施的,一条条就背出来了。就这样,他攻下了一个又一个“战斗堡垒”,诸如《农村电工岗位知识及技能培训题库》、《安全规程》、《农电工实用技术》、《农电培训教材》等电力书籍都被啃了下来,其中522页的《农村电工岗位知识及技能培训题库》共4000多道理论题,都能从容应对。

汗水和丰收永远是忠实的伙伴。吴秋奎理论知识熟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业务技能迅速长进,工作因此更加得心应手。一些企事业单位只要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就经常会想到他。有一次,大众修理厂在使用电动起吊设备吊修汽车时突然出现了故障,车子被悬挂在了半空中晃来晃去,非常危险。他们试修了几次,但没有成功,最后不得不向他请教。他获悉后二话没说,立即赶到了现场,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不一会就解开了该厂上上下下心中的疙瘩。

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吴秋奎紧抓“打造知识型团队”目标不放松,通过每周一工作会议、每月底安全生产与经营分析例会等途径,以及每半年举行一次业务知识竞赛、师傅带徒弟等形式,将自己的学习精神融化为全所员工的学习行动,使每一个员工都成为业务标兵。

“了不起”,从村电工到降损能手

吴秋奎于1988年6月成为一名乡村农电工,先后从事抄表、配电运行、漏保专职等工作,一干就是4个年头。当时农村还没有进行电网改造,用电管理体制没有理顺,而且农户居住极为分散,农民安全用电意识淡薄,窃电成风。他接手管理的吴村镇区线损率高达40%.为了能有效降低线损,他不能有丝毫懈怠,背起电工包,骑着一辆自行车走村串户查线路。由于没有专门的校核工具,他就用自己土制的方法--一只15瓦的灯泡试验电表度量,逐家逐户校对,并按台区位置、供电线路画出线路图,便很快便找出了问题所在并迅速付诸改正,如对不合格的电表一律更换,将所有的电表从农户家里移至屋外,并用箱子把电表装好,按顺序编号,用自购的铁锁锁好。此外,他还加强夜间巡视和白天抄表,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不给窃电者以可乘之机。在那时通过他不懈努力和精心管理下,辖区内线损降至一半以下,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由于工作上吃苦耐劳、兢兢业业,降损成效显著,吴秋奎由普通乡村农电工成长为吴村镇电管站站长,直至走上用电管理体制改革后基层所长岗位。

“好样的”,当好农民群众用电救急员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吴秋奎的座右铭。无论份内外或者领导交办,他都率先垂范,义无反顾做好每一件事。电力施工、线路抢修,甚至是客户发生设备故障,他都会到现场指挥、协调并全身参与。2009年12月17日晚上18时20分左右,10KV914下溪线B相不完全接地,由于此条线路供电面积广,此时正值用电高峰,影响比较大。虽然当时天色很晚,并且风雪交加,寒气逼人,但他接到通知后,立即带领抢修人员奔赴现场,通过近半个小时排查,终于查出事故点,并立即组织抢修。他率先登上电杆干了起来。看着在杆上他们脸上流下的不知是融化的雪水还是汗水,在场的群众无不为之感动:“吴所长,算了吧,太辛苦了,我们少用一晚上电也无所谓……”.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停止抢修,一个小时后,线路便全部恢复送电。

去年7月28日,天气格外闷热,使用空调的人聚增。由于用电负荷过大,下溪镇石塘村的变压器上端因跌落式保险烧断而导致停电。事故就是命令。吴秋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人员开始抢修。盛夏的夜晚异常闷热,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蚊子还要不时来凑“热闹”,隔着衣服把人身上咬的是一个个疙瘩,又痒又疼。但他自始至同与抢修队员战斗在一起。由于晚上灯光灰暗,跌落式保险螺丝生锈,难以更换,在此期间他曾有过放弃抢修的念头,但看着围观群众那焦急等待并热心帮忙的境况,他迅即打消放弃抢修的念头。通过近1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送电成功。此时此刻,已是凌晨12点30分。

看着周围群众那一张张喜悦的笑脸和街道通明的路灯,吴秋奎为供电所员工成为群众用电救急员而感到额外欣慰,同时对自己曾有的放弃抢修念头而惭愧。

“大好人”,俯首甘做孺子牛

很多人选择工作,往往第一个考虑的是待遇和收入问题,可吴秋奎并不这样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电工工资收入不高,辞职不干的很多。当时大伙儿都认为有着高中文化水平的他肯定会另谋高就,事实上他一干就是22年。不仅如此,他还干出了出色的成绩。因为他业务较过硬,在用电管理体制改革以前,曾有不少企业出高薪聘请他担任企业电力维修工,但他毅然地放着每个月2000多元的工作不干,死守着每月只拿四、五百元工资收入的农电工岗位不放。

尽管后来吴秋奎走上了所长岗位,但没有丝毫架子,与职工打成一片,同事有什么困难总喜欢找他帮忙。无论份内或份外的事,他总是有求必应。业务上,身为所长的他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对知识点进行了系统分类,量化各种操作技能训练,细化每个技术动作,一有空就与同事交流技艺,推动员工提高业务水平。由于他淡泊名利,乐于助人,肯传技艺,同事们经常亲切地唤他为“大傻子”.

下溪是个人多耕地少的城郊镇,辖区不少年轻人为了生计,纷纷出外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一些无子女的孤寡老人,生活更是艰辛。该镇大坪村有一老大妈70多岁,无子女,家中只有她一人守着那清冷而寂静的家。由于大妈身体不好,他经常去看望、问候她,并吩咐大坪台区责任人多给予老人的关心帮助。老大妈室内所用的导线是使用了多年的胶质线,因烧柴煮饭的缘故,经常接触不良,无法正常照明。他就自己掏钱购买新的导线和开关,利用空余时间带领员工到老大妈家,为她重新布置室内线。当布线完毕合上开关时,灯亮了,老大妈流泪了。柔和的灯光折射下,老大妈脸上的皱纹越发显得生活艰辛。从那时起,他就与这位老人结下了帮扶对子。几年来,他一直自掏腰包为大妈垫付电费。此外,吴秋奎还发动员工一起参与这样的善举,长期为4名农村贫困老者垫付电费。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吴秋奎同志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精通一行的信念,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不仅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还当好一个基层单位的“掌舵人”.在无数光环的背后,他仍然不断加强专业理论和各项相关规程政策的学习,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在供电企业小小的修校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一方“不起眼”的小天地里,画出浓墨精彩的一笔,创出了大家有目共睹的好成绩。已步入不惑之年的吴秋奎,对自己多年来的坚持与付出无怨无悔,带领自己的团队,依然激情飞扬地在农电舞台上忙碌着。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供电所,管理人才,吴秋奎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