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透过他黝黑的脸庞和干裂的嘴唇,直觉告诉我,他已在施工一线历战多天了。在攀谈中,他没有夸夸其谈,没有豪言壮语,质朴的话语里可以听出来他是一个真抓实干敢啃硬骨头的人。在同事们的眼里,他不仅是一名营业站长,更是一名敢挑重担、率先垂范的共产党员。他就是安定区供电公司李家堡营业站站长张家东。
关键时刻的“救火队长”
2005年5月,张家东被公司任命为石泉营业站站长。而当时的石泉营业站,由于长期以来管理粗放、纪律涣散等原因,职工服务意识差,常年投诉不断,越级上访时有发生;综合线损高达38%,供电经营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职工组织纪律性差,工作作风差。面对这一切,走马上任的张家东没有气馁,没有退却,他认真分析原因,开始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他从整顿职工队伍入手,加强对全站职工的教育管理,严肃考核,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面对居高不降的线损,他带领站上一班人对全站线路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巡视,深入分析原因,从技术上和管理上着手降低线损,使线损从38%降到了19%。他认真接待客户来访,及时处理供电故障,及时化解供用电矛盾和纠纷,使全站实现了零投诉。在他的努力下,到2007年5月他离任时,这个曾经令公司领导头疼的营业站面貌焕然一新,石泉营业站由后进站成为了全公司的明星班站。
急难险重的“排头兵”
作为“长”字辈的人物,张家东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名领导来看待。哪里有困难,他总会第一个出现在哪里。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他总是和同事们在一起共同努力。正是有了这样一位带头人,李家堡营业站的工作才会有声有色。
2011年4月30日晚上九点,宁远镇红土下街变台突然停电,张家东二话没说,迅速带领两名值班人员赶赴现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他和两名值班人员就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进行着最艰难的抢修工作。高压侧完好、变压器运行正常、引线接线完好,只有低压熔丝烧断了,显然,是低压线路过流所致。为了查清故障原因,他和同事们打着手电筒逐杆逐线仔细查看,轮流登杆寻找故障点,在连续攀登了16级低压电杆、一一检查了64只绝缘子、徒步行走了两公里路后,终于发现了故障点,原来是低压线路短线所致。杆上作业本来难度大,更何况是在漆黑的夜晚,但张家东没有就此罢休,虽然这时人们都进入了梦乡,不再急着用电,但习惯让他不会把任务留给明天。他与同事们开始了艰辛的排除故障、恢复送电工作,当合上最后一道开关时,时针已指向了凌晨两点。乡亲们感激地说:“我们没想到你们今晚这么迟了还会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了个电话,没想到你们还真来了。”
站里站外的“一把手”
张家东所领导的李家堡营业站,共九名职工,却担负着为全镇4001户客户供电服务的职责。山区山大沟深,农户居住分散,营业站一边要负责对辖区内65公里10千伏线路和76台低压台区的抄表、收费、巡视、维护、抢修等工作,还要进行农网工程施工、报装接电、线路检修等工作,工作任务不可谓不重。张家东本人每月要按时抄算76台计量箱的表计,仅这一项工作就至少得耗去他五天时间,还要进行任务艰巨的工程建设。作为站长,他还要负责营业站的日常管理、考核、各类软件资料记录、工作计划总结、接待客户来访、营业普查等工作,一月下来,能够休息的时间屈指可数。从今年1月1日至5月4日,124天时间他只休息了16天。李家堡虽然距城区只有不足半小时的车程,便他却很少有时间回家,陪家人吃顿饭更是奢望,更多时候只能在电话中寄托对父母妻儿的思念和关切。
从今年3月开始,在正常抄表值班工作之余,张家东和五名外线工完成了1.1公里的10千伏线路架设,让29户农户摆脱了“低电压”的困扰,完成了285电杆的运送、立杆,还有500多基10千伏电杆的标号工作。这些工作,都是把一个月的时间满打满算地分解到每一天进行的。在施工中,张家东一边要与镇政府、村社、农户协调工程建设工作,还要和同事们一起施工。在施工现场,他的身影总是在快节奏地运转着。晚上歇息后,别的施工队员早已进入了梦乡,张家东还要振作疲惫的身体做记录、整理工器具、收拾材料、计划第二天的工作。每天天不亮,他又要早早起床,办工作票、填写作业指导卡、准备各种施工用具等。而站内各种记录台账,也只能在施工间歇或晚上睡觉前挤时间完成。用职工们的话说:“张站在这儿既当爹又当娘,真是里里外外一把手!”
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张家东,已在农电一线奋战了二十年,他的青春年华,是在安定区的群山沟壑里沿着条条银线走过来的。他无怨无悔地以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农电职工的神圣职责,以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昭示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正是他这样平凡而不甘平庸、质朴而不失崇高的一名名奋战在农电一线的党员,让党旗伴随着万家灯火照亮了山村的光明前景和明天。
标签:张家东,安定区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