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从交通学校中专生到电力大专,从普通青年到中国共产党先锋队的一员,从默默无闻的农村电工到今年2月入选首批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优秀人才,被授予“优秀营销技能人才”称号,江苏灌南县供电公司大圈供电所农电工、共产党员马丙乾用自己的汗水和奉献,十年磨一剑,成为众人瞩目的一颗新星。
梅花香自苦寒来。马丙乾的成功是学出来的,拼出来的,干出来的。1999年底,年仅20岁的马丙乾从交通学校毕业后,被聘为汤沟供电所农电工。面对一窍不通的陌生领域,马丙乾坚持拜老职工为师,一切从头学起。当时正逢农网改造,考虑到他初来乍到,领导让他在家值班,可他谢绝领导好意,坚持主动参战。不管师傅们在杆上换线,还是在杆下打拉线,他都仔细看、认真学,跟着练。打好的拉线只要师傅们有一个说不好,就拆了再打,直到师傅们挑不出毛病来。夏季施工,登上十几米高的杆塔,就像抱一团火,但为学技术,马丙乾争着上,每天都忙得精疲力竭衣服冒盐硝。晚上别人休息,他却坐在灯光下,啃起从师傅处借来的有关高低压线路施工的业务书。困了,打盆冷水冲冲。白天干,晚上看,不懂就问。《农村供电所人员岗位技能培训题库》、《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农村电工必读》等电力书籍都被他翻坏了。超负荷的付出,让马丙乾人瘦了黑了,但他却迅速成长为所里的业务“尖子”。
为全面培养马丙乾,三年多的农网改造结束后,领导又让他负责辖区内设备巡视检查、缺陷处理和安全性评价工作。当时全镇共有高低压电杆约3000根,变电设备近百台,为了让设备可靠运行,他起早睡晚,顶酷暑冒严寒,认真巡视。每到夏季,灌南地处黄海风灾多,汤沟又地处西北林木多,为保证供电安全可靠,每到灾害天气别人往家跑,他往外跑,节假日也不休息。由于他工作细致认真,先后发现和处理各类发现隐患、缺陷30多起,保证了高低压线路设备健康运行。
尽管已完全胜任基层所各项工作,但永不满足的马丙乾仍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2006年9月份,马丙乾通过成人高考,成为了南京工程学院城乡供用电专业班的学员。当时许多同学满足于60分拿文凭,可马丙乾不这样想,他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一有时间就啃书本记笔记,不懂就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难点,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优秀。是年,马丙乾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其中的一员。
学中干,干中学,理论加实践,让马丙乾如虎添翼。2007年9月,江苏省电力公司和省电力行业协会联合举办江苏省农电人员职业技能竞赛。马丙乾经过层层选拔,被选入连云港市公司集训队,进行封闭式训练。训练采用的是淘汰制,当时正逢酷暑,为不被淘汰,马丙乾刻苦学习,起早睡晚,不知淌了多少汗。就连竞赛前放假三天他都没有回家。功夫不负有心人,马丙乾终于进入五人小组,代表连云港市参加省公司农网配电营业工电费抄核专业的比赛。比赛中,面对各路高手,马丙乾沉着应对,经过队友共同努力,终于获得团体第一,个人第七的成绩,并被破格晋升为抄表核算收费专业“技师”。2008年9月份,他再次代表连云港供电公司参赛,获得了团体第一,个人第三的好成绩,被省电力行业协会授予“江苏省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参加竞赛回来后,领导再次给马丙乾压担子,让他担任了抄收二班班长。当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不景气,电费回收形势严峻。在全省电费回收排名中,名次靠后。为改变现状,马丙乾带领大家以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三千”精神,反反复复进企业访客户,宣传国家电费回收政策。并通过上门收、设点收和延长收费时间等方式,想方设法方便客户,保证了电费每月按时结清,维护了公司利益。为此,马丙乾不仅获得江苏省电力公司授予的“电费回收先进个人”称号,还多次被市、县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 、“农电十佳岗位标兵”。
面对成绩,马丙乾十分淡定,他说:“成绩属于过去,挑战在于将来!”
标签:马丙乾,灌南县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