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老张,我腰间盘脱出病又犯了,你回来一趟吧”她用微弱的呻吟哀求着自己的丈夫,电话那端:“孩子他妈,这几天正是变电站安装的关键阶段,实在离不开工地,我对不起你……”
在巴林左旗农电局提到张才,人们都会称他为“变电专家”。局领导对他的评价是技术过硬、勇挑重担、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是一名称职的生产一线领导;在职工眼中,他是一名吃苦在前、甘于奉献、关爱职工、深得民心的好干部。他在供电行业工作了30多年,先后从事过变电检修员、班长、生技科副科长、科长等工作,他数十年如一日,把钻研技术当作自己最大的乐趣,早在80年代末的一次“赤峰市供电系统变电技术比武”中就获得了“变电技术第一人”称号。
张才学历并不高,只有初中毕业的他,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白天工作,晚上就抄起文化课课本,孜孜不倦地学习,先后攻读了中专、大专课程,经他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了吉林大学毕业文凭。在工作实践中,他善于观察每一个细节,虚心向他人学习,特别是涉及技术问题,“细节决定成败”成了他的座右铭。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9月,经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考评调研组验收,巴林左旗农电局所辖11座变电站,全部达到了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变电站”水平。他本人也连续十几年被东北电网有限公司、赤峰市农电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2000年,左旗农电局农网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张才通宵达旦的撰写变电站建设与改造工程可行性报告,为保证全旗供电网络和输配电设备安全运行,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现场的数据采集,为增强供电能力,提高供电可靠率,他提出增加66KV变电站布点,缩短供电半径,逐步实现环网供电建设规划方案,并提供了负荷预测、线损预测等详实的数据和技术资料。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采纳了张科长的意见,并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左旗新建白音诺尔、隆昌、南塔、白音乌拉、凤凰山工业园区、查干哈达六座变电站。这是我局自成立以来送变电最大工程,技术难度大、新问题多。从勘察设计、土建工程、设备安装、运行调试的任务落到了张才的肩上。
他作为变电站建设安装项目负责人,每天都要起早贪晚周密部署各项工作,据与他共事的同事讲,张科长为了不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每当接到一个工程,他就把自己的行李搬到工地上,晚上常常加班到零点后。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工作他都要身先士卒,尽管紧张忙碌、疲乏劳累,当领导关心的劝他要注意身体,他总是笑着说:“我是铁打的,没事的”。
自从变电改造工程开工后,他很少关心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就连儿子毕业后被学校招聘为教师,他也没时间去送。儿子央求他:“老爸我今天第一天报到上班,你送我到学校吧,见一见我们校长”,“我实在是没有时间,单位还有好多工作等着我去做”张才说。儿子很理解爸爸,他说:“我知道你忙,没关系,我会好好工作的”。
妻子患有严重的腰间盘脱出症,不能正常工作,无奈她辞去了工作在家休养。每当犯病时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几年下来,张才没请过一天假在家陪护多病的妻子。
经过三年的艰苦工作,新增的南塔变电站、隆昌变电站、白音诺尔、白音乌拉变电站等项目一次试验成功,顺利通过了东北电网公司的验收。合理的布局、精湛的工艺让参加验收的人员赞叹不已,有的甚至验收结束后,组织相关人员来此参观学习。前不久,蒙东公司领导又特意指派张才同志为兴安盟科右前旗农电局变电站技术指导。
“淡泊名利,乐于奉献”,这正是张才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日常工作中他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想到的是为党和社会作出贡献。有人问他:“你这样没日没夜地干,加班工资也没有,又没多给一分钱,你到底图个啥呀?”也有人笑着对他说:“你这样长期吃住在施工现场,没有照顾好家人值吗?”对于这些,他都一笑置之。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地位有多高,财富有多大,而在于他为党、为人民、为社会贡献多少!他虽然得到了局领导和社会的好评,但他常说:“劳模,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它鞭策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我,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它属于给了我力量和帮助的领导和同事们,属于为支持我工作而默默奉献的家人。”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就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当成了家。从变电站建设、改造工程的可研、初设、技术、计划、改造、结算,都是他亲自主持工作,每个工程施工环节都要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他负责的变电站新建改造资金规模4700余万元,新建66KV变电站6座,改造66KV变电站7座。张才就象一头“老黄牛”,辛勤耕耘着。他的事迹很平凡,但他用平凡的工作构筑了他不平凡的业绩。
30多个春夏秋冬伴随张才走过风华正茂的青春、硕果累累的中年,30年来,他一心扑在农电发展的事业上,不计名利,默默奉献,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农电事业中闪闪发光,他就是共产党员——张才。
标签:张才,左旗农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