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一朵玫瑰,需要朴实的根茎才能绽放美丽的花朵;一支乐队,需要优秀的乐手才能演绎华美的乐章;高楼大厦,需要稳固的基石才能支撑雄伟的身躯。休宁供电公司农网项目办主任宋和平就是这样的根茎、乐手和基石。
宋和平是一位有着1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对电力事业执着的爱伴随着休宁电力事业一步步发展,他把人生最美好的28年光阴献给了他所挚爱的电力事业。
他曾担任溪口供电所所长。溪口供电所地处山区,山高路陡,交通极不方便,电网日常维护困难,故障抢修任务繁重。宋和平带领全所职工经常穿梭在高山深谷,用辛勤和汗水守护着山区的那片光明。“和平一到,光明就到”成为当地群众的口头禅。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员多,家中多是一些老人和孩子,有时连一个灯泡坏了也会给他打电话,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接到电话的他总是毫不犹豫地赶去处理。
2008年,宋和平被调到离家近60公里外的榆村供电所担任所长。这一年春节前夕,整个南方大地恰逢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持续1个多月的低温雨雪天气带来的覆冰、冻雨,使我们的供电设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一次紧急抢修任务,发生在海拔达1200多米的白际山上,此时,通向白际的简易盘山公路,因表面结冰已达5-6厘米厚而封闭,平时只要1小时的路程,现在需要近一天的时间才能到达,但宋和平带着他的队伍在冰雪没膝的白际山中,硬是踏雪徒步行走40余公里,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事故地点。在零下8℃的风雪中,宋和平在处于风口山脊的电杆上作业时几乎被冻成了冰雪人。同事们多次喊他下来取取暖,但他却说“不要紧,山区里的老百姓还等着用电呢!”硬是在杆上坚持连续作业三个多小时,用最短的时间为山区的老百姓送去了光明。宋和平正是凭着一个电力人朴实的胸怀,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架起了国家电网与山区老百姓的“连心桥”。他因此获得2008年度国家电网公司表彰抗雪救灾恢复重建先进个人的称号。
2010年3月,为进一步加强农网工程项目管理,公司从各个供电所抽调22名精兵强将组建农网项目办,他被选聘为项目办主任,具体负责全县农网完善工程的组织实施。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工作之余,他重新拾起书本,开始自学配电运检专业知识。这位近50岁的山里汉子,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系统的掌握了配网改造理论知识和管理知识,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农网工程项目。
休宁县白际乡严池村坐落在海拔800多米的石壁山上,由于供电线路老化,每逢恶劣天气时,严池村民总要遭受停电之苦。
2011年3月,为改善严池村的用电环境,休宁供电公司启动了严池村的电网改造项目。项目负责人当然还是宋和平。
严池村至今不通公路,连自行车都不能骑。去施工现场必须先从县城坐2个小时的车子到白际,然后再爬山10里到严池,从勘察现场开始到现场施工监督,晕车的宋和平每次去严池都是对体力的一次极大挑战。上下20里的山路啊,宋和平不知道走过多少个来回,他的鞋子和裤腿上经常沾满了石壁山上的泥土,这位朴实的汉子却从未抱怨过。
作为电力人,宋和平是称职的,是优秀的。但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他却是不称职的。由于常年一心扑在工作上,他很少有时间过问家事、关心孩子,虽然妻子很支持他工作,但有时也免不了会有怨言。特别是两个孩子,因为交流沟通少,即使今天已经长大成人了,仍与他显得比较隔阂,每当说起这些,我们分明能够感到他内心深处的那份内疚。
宋和平没有时间待在家里,他的那个家里已经落满了灰尘。他的妻子、两个儿子现在都在外面打工,一家四口现在分散在四个不同的地方,离家最近的是宋和平,但他却没有时间回去扫一扫家里的尘土。为了工作,他甚至没有完整的双休日。他时时刻刻用一个共产党员为人处事的态度、原则和操守演绎着他对电力事业的热爱。“履职尽责,创先争优”,这八个字是对他工作的最好诠释。他就是那块电力金字塔的基石,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有的只是朴实、认真和勤勉,在电力系统这个大家庭中,他是普通而平凡的,然而正是千万个普通而平凡的宋和平们铸就了电力人这支铁打的队伍,铸就了“国家电网”这块熠熠生辉的品牌,铸就了我们更加辉煌的明天!
标签:宋和平,休宁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