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重庆武隆大溪河畔,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照,人们经常能见到一位皮肤黝黑、身板硬朗、肩跨帆布电工包的电工,风里来雨里去地为用电户服务,他就是在电力战线上奋斗了32个春秋,在线路岗位上无私奉献数十载的武隆供电公司鸭江供电所所长彭刚。
彭刚曾是鸭江供电所的一名普通农电员工,他身边的同事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为“老彭”。 1979年,彭刚选择了基层农电事业,进入电力系统,从事抄表、收费和线路维修工作,那年他年仅18岁。从那以后,他在这个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整整32年……
现在的老彭已经是供电所长,他这个“兵头将尾”32年来,起早摸黑,抗酷暑、战严寒、风里来雨里去,足迹踏遍了整个鸭江的山山水水,只要哪里线路出了故障,故障点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他带领的全班12名员工,担负着全镇29个村、165个农业社、147个配电台区的12000多户村民的供电任务。为了保障广大客户用上安全电、放心电,他给自己和所里定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有客户来电话,无论何时何地保证风雨无阻、随叫随到,及时抢修。“为客户供好电、服好务是我们供电人的天职”他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09年迎峰度夏期间,正值用电负荷高峰期,镇上一台公用变压器因客户线路过负荷被烧坏,接到报修的彭刚为了判断该台变压器的受损情况,他在室外温度高达50多度的变压器旁一站就是半个小时,滚滚的热浪扑面而来,但他没有丝毫退却。彭刚深知,早一分钟送电就能早一分钟解除客户的燃眉之急,解除居民的酷热之苦,太阳当顶暴晒,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背,他也顾不上擦一擦,在到最后送电成功,他要从变压器上准备下来时,才发现自己脚上的绝缘鞋底几乎要融化,脚底正钻心地疼着。在返回所里的路上,他腰间的手机铃声又响起。广复村村民家突发火灾,他来不及歇息,又立即带领同事投入到抢火中。玉米、谷子,一袋袋的从老彭肩上扛到了坝子边,一个小时过去,两个小时过去了。眼看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又帮忙搭上临时用电,确保受灾农户夜间照明。
鸭江镇位于武隆县西北部,面积120.7平方千米,人口23402人,情况复杂。彭刚对辖区内每条线路,每户用电情况都了如指掌。在镇上,不管哪家有事,或临时用电等诸多琐事需他帮忙,他从来没说一个“不”字。别人称他腿勤,他自称闲不住。对待困难户,更是有副热心肠。他常说,自己是一个党员,做啥事要想着大家,不能让群众看不起。保禾村有位黄大爷,80几岁,常年一个人在家,行动不便,家庭十分困难。每次收电费时,彭刚总是替他交上。遇到灯泡或者什么电器坏了,他自己买新的给换上。还要检查线路,生怕他家用电发生问题。就这样,你家10元,他家8元……多年来他帮人修线、接灯、买灯泡、买电线、垫电费不计其数。
每当逢年过节,彭刚总是与员工一起到处巡视、检修线路,保障节假日正常供电,而往往节假日用电负荷增大,如遇上恶劣天气线路就更容易出故障,2010年除夕之夜, 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都在吃团圆饭或守在电视机旁边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谭坪村由于用电负荷增大造成停电,接到报修电话后正在值班的彭刚立即带上几名员工冒雨赶到现场……不知什么时候,很多老百姓已经围满了变台,有的给他们拿来了手电和雨伞,有的拿来了干衣服,一位老大娘还端来了一大碗热腾腾的荷包蛋……两个多小时过去了,电灯亮了,老彭笑了。当返回所里已是深夜11点,说实话,这是第几次除夕之夜不能和家人团团圆圆吃年夜饭,连老彭自己也记不清了。
对待工作,老彭是非常讲原则的,而且公私分明。 2008年8月23日,他在巡线时发现一村民在外线上直接挂线偷电 ,老彭马上向他解释这是违法行为,要求村民拆下电线,按规定缴纳追补电费,并接受处罚。那位村民一下子就火了:“什么?你要罚我的款,平时咱俩这么熟,翻脸不认人了,有种你就罚……”。面对客户的恐吓,老彭不温不火,耐心的向他解释,直到那位村民心服的交上1万元追补电费。
雁去雁来,花开花落。这位大公无私、工作认真负责,为电力事业鞠躬尽瘁、奉献32载青春,深受百姓和同事们爱戴的“电黄牛”,在拼命工作的同时却亦头发白了、颈椎病犯了、腰椎间盘突出了……可是这些他却从没有向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说起,而是独自承受着伤痛的折磨,从未影响过自己那份平凡而伟大的工作!
标签:迎峰度夏,武隆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