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电闺女“静秋”——记国家电网公司农电优秀技能人才郑华

作者:陈刚 徐伟  2011-06-22

在2000年的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里,甩着一双长长麻花辫的郑华倚靠在村头老槐树下,清纯秀丽,脸上泛着羞羞的浅浅的笑意,酷似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中的静秋……

没有想到11年后,在乡亲仍心中永远不知愁苦的“静秋”小姑娘成了四川宜宾电业局农电队伍中的技术能手。前不久,她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农电优秀技能人才的荣誉称号,成为宜宾农电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女职工。她热情服务于当地群众,努力为乡亲们排忧解难,被大家亲切称为“电闺女”!

学习“静秋”

2001年,年仅20岁的郑华中专毕业后考上了宜宾电业局南广供电所的营业管理岗位。

“当时,自己还是有些犹豫:一是供电所工作是合同工,‘泥饭碗’!二是有朋友介绍自己到城里工作,条件优越。村里人都认为那才算是跳出了农门!但最终儿时的一段记忆坚定了我到供电所工作的选择。” 郑华说。

郑华回忆道,上个世纪80年代,她家所在的小山村用电相当艰难,电压不稳、经常停电。有一次,她以为象莹火虫一样亮的电灯能象煤油灯一样可以“拨亮”,而徒手“拨灯”,险些触电酿成悲剧。

电在山区农民的心中是一盏不能熄灭的灯!

扎着麻花辫的郑华带着“让乡亲用电更明亮更方便”的朴实心愿来南广供电所报到。上班不到几天,郑华有些“失落”了。原本学国土专业的她对电专业几乎一窍不通,是个典型的“门外汉”。 

“理想是美好的,努力是实际的!”郑华“套用”了一句“名言”来激励自己脚踏实地去圆入行时最初梦想。

拜师、当助手、多揽活、勤加班、多揣摩。窗口收电费首先要数钞票。郑华来到银行柜台向银行营业人员请教。银行人员告诉她,数钞票要手稳心稳气顺才准。于是,郑华把纸切成钞要大小叠成一堆,每晚下班数百次才休息。为学好电脑,郑华自费到宜宾市区进夜校进行培训。

南广镇离市区10多里路。下班6点多钟后,郑华便啃上几口面包匆匆挤上公交车赶城里赶。晚上赶回家时,已是10点。郑华继续挑灯夜战至11点多钟才休息。当时,刚参加工作,工资还不高,郑华还省吃简用为自已购置了电脑方便学习。

一年后,凭着这些“钻劲”,郑华手脚麻利多了,抄表、收电费以及其他工作样样熟悉,领导愿意交办给她更重要的工作,同事称她是所里成长起来的“电算盘”。多年后,供电所里的老职工还把郑华“入行”的故事告诉给新入行的农电人。

技术“静秋”

许多人学技术满足于能适应岗位就行了,往往遭遇技术提升的“瓶颈”。郑华不是这样的。而让自己成为当地农电系统降低线损率的“高参”,郑华坦言是“逼出来的”。

低压线损率一直是困扰基层供电所的一个技术难题,人为原因、客观因素交织在一起。有一年,南广供电所因线损率过高受到上级处罚,所里员工的奖金被全部扣除。郑华最心疼的不是奖金没了,她细算了一笔帐,照此“居高不下”,国家一年将流失20、30万度电,折合人民币10万多元,多么可惜啊!

郑华和几名同事承担了所里降低线损率的攻坚任务。寻根溯源、模拟测试,郑华查得仔细、算得精确,最终拟定了一套完整的“降损”实施办法。

为了规范电工抄表程序,避免漏抄、误抄,郑华甩开脚丫子“走村入户”重点复查,还与年龄跟自己父辈相仿的老电工“逗硬”,对其实施经济处罚。正是凭着这份特有的执着,几个月后,南广供电所负责的叙大线10KV线损率由原来的12.5%降低至7.12%,成为系统内降线损的“标兵”供电所。曾经因工作失误被郑华经济处罚过的“老电工”笑得很开心,由衷地体会到了郑华的“苦心”。而郑华却因为过度劳累和吃饭不及时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郑华还全程参与了《江南供电局农电“三率”》考核办法的编制,使江南供电局负责的农电线损率由高到低,并稳定处于较低的水平。截至目前,江南供电局农电10KV线损率仅为3.31%,低压线损率仅为7.45%。

郑华练就农电“蓝领”的寻梦之路没有停止,她考取了农电营销高级工专业技术职称,边工作边考取了本科文凭,并一手带出了几名“技术明星”和一个四星级服务的班组。 



服务“静秋”

缴电费不方便是农民头疼的一件事情。南广供电所辖区内有1万余户农村用电客户。每逢赶场天,前来缴费的农民群众便排起了长龙。

郑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向领导建议“营业厅赶场天提前半小时营业推迟半小时下班”。所长采纳她的意见后,郑华主动承当了繁琐的收费工作,并将收费窗口从2个增设为5个,大大减少了群众排队等候的时间。

而对于生活困难或行动不变的用户,郑华和同事们确定他们为所里的“绿色亲情用户”。 南广镇杉木村困难群众蒋德坤无儿无女,郑华逢年过节都要去探望,请电工师傅为他检修线路,老人亲切地称她为“电闺女”。

基层供电所是电业系统的窗口,工作人员的素质客观反映着这一行业的文明程度。说话和气、常常挂着微笑的郑华也有吃“闭门羹”的经历。南广镇一家砖厂多次拖欠电费,郑华打电话催收,砖厂的负责人电话都懒得接。有人劝郑华“一关了之”,等企业上门完清电费后才供电。郑华没有采纳“好意”,而是往砖厂跑。结果,吃了好几次“闭门羹”。

最终,企业主刘玉莲不好意思“躲避”了。郑华不急不躁,站在客户的角度为企业节约用电想办法出主意。她提出的“错峰用电、选用节能设备”等建议被刘玉莲全部采纳。第二个月,砖厂的用电费用从以往的25000余元下降到20000元。郑华的“情真意切”让刘玉莲从此再也不拖欠电费了,并成为郑华的好朋友。

心向客户,供电所不再是“电老虎”,而是受人尊敬的“电保姆”。南广供电所出现了以郑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质服务标兵,南广供电所成功创建为“宜宾市青年文明号”。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技能人才,宜宾电业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