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说起他,在庆云县电业公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已近知天命的年龄,身体先后遭受过三次重创,但他在厄运面前泰然自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他有“三迷”:看书写东西、听传统京剧、打篮球。散文小说屡见报端,京戏唱得字正腔圆,中距离投篮“百步穿杨”。虽命运多舛,但生活同样被他演绎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他就是庆云电业公司教培中心主任胡月强。
1983年高考落榜后,他不愿“锄禾”和复读的他,选择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两年后,随着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随当教师的父亲转成“非农业”,有幸成为了电业公司的一员。85年分配到庆云县的第一个变电站---任桥变电站当学徒。当时三十万人口的庆云县也只有三个变电站,任桥变电站虽地处偏远,条件坚苦,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由于年轻有文化、头脑灵活、工作勤快,工作中主动向老师傅请教,施工脏活累活抢着干,加上平时买菜做饭,刷锅洗碗,从不喊怨叫苦,不到一年就出徒能独立工作了。当时单位有文化的少,高中毕业的更少,加上个人的努力,他被任命为变电站会计。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他买来专业书,为了不影响白天的工作,起早贪黑,挑灯夜读,弄不懂的就利用晚上去几十里外的县城找老会计请教,不管多晚还要赶回所里。当会计首先过点钱这一关,当时的钱币面额小、零碎,又来自千家万户,清点起来难度可想而知。为保证收电费又快又准,他从银行要来了“练钞币”,一有空就练习,手指磨起了老茧;当时没有微机、计算器,核算电费、记账全靠算盘,他挤时间背口诀、练指法,不到一个月,算盘就打得叮当响,又快又准。在他的努力下,会计业务样样精通,两年没出过一点差错,得到领导和同事们一致好评。
二年后,二十六岁的他被提拔任命为供电所所长。在那个年代同事们都看不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么年轻这么一大摊子能胜任吗?他看出了老师傅的疑问,暗下决心大干一场,给领导和同事们看看。工作中他尊敬老师傅、依靠老师傅,不摆官架,不打官腔,不说大话、空话,吃苦有前,享受在后,冲锋在施工一线,各项工作在公司都名列前茅,年底被评为省电力系统先进个人,从此公司上下对他刮目相看。
1995年公司大靳变电站落成,成立了大靳供电所,他又被调到新的工作岗位。一切从头开始,线路混乱不堪,线损据高不下,电费回收不及时。为了尽快扭转被动局面,他一面组织人员进行线路改造,对各台区进行设备调查、走访各用电户,忙的他是团团转,经常十几天不回家。有一次,孩子发高烧住院,妻子打电话说孩子高烧不退住院了,孩子在电话里哭出着喊爸爸,他强忍着眼泪说:工作实在脱不开身……,妻子气的挂断了电话。“孩子住院4天了,怎么不见孩儿的爸呢?……是不是?……”同室的病友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她。妻子实在无法忍受,气呼呼找到所里、又找到工地上跟他吵了一大通,最后哭着自己回到医院。
96年深秋的一天,10千伏703线更换导线,为了天黑以前恢复送电,他和战友们一天只吃了一顿饭。工程完工已是傍晚,在返回途中,为躲迎面失控的三马车,他的摩托车撞到树上,飞出了十几米,当时就昏了过去。送到医院一检查,命虽保住了,但脚踝骨骨折,不想休息也不行了,但他住院期间仍时刻想着所里的工作,成天电话不断,与同事们商量工作,惹得同室病友很大意见。住院不到一个月,伤还[没好利落,他就一瘸一拐出现在工地上,从此落下了跛脚的毛病。
1999年集团公司代管后,开始了两改一同价工作,他又调到了工作相对落后的后张供电所。时间紧,任务重,作为一个老所长你一定要按时完成任务,上任时领导严肃地和他说。他为了尽快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他的工作更忙了。当时要接管的70多个村线损高、电价高,还经常停电。为了尽快把线损降下来,他带领职工起早贪黑,逐户建立台帐,整理如蜘蛛网般的电线,逐户校验电表,查偷窃电,不到两个月,线损有了明显降低,可他整个人也了廋了一大圈。在农网改造冲刺的时候,当时村民和村里负责人对国家的惠民政策,不甚了解,产生抵触情绪,工作很难开展,面对这种形势,他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分昼夜,披星戴月带领大家走访当地党委政府,争取他们的领导和支持,走西村访东村,挨着白眼、听着刺耳的话,耐心细致的与个别不知真相的群众做工作,磨破了嘴跑断了腿,苦口婆心陈述改造的利弊,人瘦脸黑眼窝陷,回到家妻子心疼又担忧,不住地劝慰:“干不了别干了,咱不能为工作把命都搭上……”。
领导的期望,同事的重托,让他意志更坚,斗志更强。他奔波各个工地上,抓安全,促进度,协调理顺关系。历尽半年鏖战,村民自筹的表以下材料费和公司返还的施工费全部结清,职工、农电工和临时雇用工的工费也全部兑现到位,70个村农网改造终于宣告竣工,自此后张供电所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规,荣获了年度公司先进集体。
正当他大展宏图准备下一步的工作时,命运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一天早上小便时发现有血,同事们劝他到医院查一查,他一拖再拖。“是命要紧,还是工作重要……”妻子追到供电所没鼻子没脸闹一顿,他才到县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完,建议到大医院看看。他感知病情的严重,去济南齐鲁医院前,他把供电所的副所长、会计叫到身边,安排下一步的工作。手术后醒过来,他发现在重症监护室,身上插满的管子,得知自己摘除了一个肾。亲人们都为他的身体担忧,妻子更是愁眉苦脸,但他自己却看不出一点精神负担,躺在病床上时常和病友们嘻嘻哈哈地开玩笑。
出院后领导让他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可刚一周,他惦念着所里的工作,不顾妻子的千叮咛万嘱咐,偷着去上班了,他比妻子晚走一会,早回来一会,很长时间都没被发现。妻子说:我们家老胡现在可听话了。
一天我到供电所检查工作,发现他正在供电所给职工开大会,嗓门很高,不像一个大病初愈的人。原来是一个企业拖欠了几天电费,会计因他有病就没有向他汇报。
会后我说:老胡,生命是革命的本钱,现在你的工作是养病……
“只要我一天在岗,就坚决负责到底……”老胡面色严肃,说话掷地有声。
2003年,领导出于对他身体的考虑,调回了公司机关任教培中心主任,他带着“满身硝烟”,拖着“伤痕累累”的病体,告别了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们,告别了他工作二十年的基层工作岗位。
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再立新功”时,一次飞来的车祸让他的身体又一次遭受到致命的打击。2004年春节,他与妻子骑摩托车看望同事的母亲时,被一辆无证驾驶的面包车侧向撞飞……。妻子无恙,只受了点皮外伤。他腹腔出血,脾破裂,不得不又做手术。第二天去看他时,身上又插满了管子,他面色蜡黄,有气无力。“没事儿,我死不了……”。死不了了,平时的大嗓门没有了。
出院后领导让他休息半年,可他只休息了二个多月,在家就呆不住了,主动要求上班了。他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找出教育培训的薄弱环节,制订了《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严格了考试纪律,实行了考试奖惩制度,扭转了教育培训走过场的被动局面,在省市公司组织的调考中多次名列前矛。
调回机关后,工作相对轻松的许多,他的潜能和特长终于得以尽情发挥,工作之余,打篮球、唱京剧、写小说忙得不亦乐乎。几年功夫,他就在省市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近百篇,其中散文《哦,月饼》获得山东省新闻奖副刊作品银质奖。
胡月强,越活越强。遭受重重打击的他,不但没有倒下,反而站得更挺,意志更坚。他痴心不改的电力情,永不言败的工作作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无时不刻不影响着我们,他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脚印,正是“历经风雨见彩虹”最好的诠释。
标签:胡月强,庆云县电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