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彦昌老师是我最佩服的人,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从河南省临颍县烟草局退休了。但他参加了关工委组织后,仍经常与其他成员一道深入学校、步入社区向青少年讲革命传统、讲伟人故事、讲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为了巩固扩大教育成果,在他的提议下,10多位离退休干部自发地成立了“老干部读报组”、“春雨故事会”。
13个冬来暑往、秋去春来,每逢周末的晚上,临颍县新城区的几十名中小学生都能过上一次故事瘾,在思想上得到洗礼与净化,在知识上得到充实。上世纪60年代他写的唱词《雪夜红灯》在全国不少地方传唱;他创作的戏曲《两个桃》在许昌剧院演出时让观众感动落泪;他写的《拨亮一盏灯,照红一大片》的通讯,几乎占了《河南日报》一个版面的位置。尚老师是个有创新意识的人,他的名言“光增产不节约,等于买个没底锅”,今天仍有人不断引用。他创造的烟草埂栽技术荣获了省科技奖,他还是漯河市的劳动模范。
尚老师是一个勤奋的人。退休后,他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写作上,由于共同的爱好,我经常向他请教。不管严寒酷暑,他白天常骑着自行车去采访好人好事,远的有10多公里路程,晚上把自己订的五六种报刊看完,早晨五点起来写作。
10多年来,他写的200多篇通讯、小说、言论、小故事除发表在当地的媒体外,还发表在《中国火炬》、《老人报》、《大河报》等报刊上,有的作品还在市、省、国家级报刊上获了奖。由于成绩突出,尚彦昌连续多年被临颍县委、县政府和河南省有关部门评为“模范通讯员”。他还成了《关心下一代报》的特约记者,是《老人报》的优秀通讯员,撰写的稿件多次获奖,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也连续多年被《老人报》评为积极通讯员。
写作为他增添了快乐,写作帮他摆脱了孤独和寂寞,写作使他尝到了采访的乐趣。只要一旦投入采访,尚老师就笔耕不辍,一切烦恼就会被驱逐出大脑。写作是他晚年的精神寄托,他不为出名,不为报酬,只图快乐,只图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感恩。
可是,病魔却无情地夺去了他坚强的生命,在他的病床头,人们发现了他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未写完的一首诗:“党啊,您在风雨中,您在艳阳下,您在正常人引吭高歌中,坚定地走过了90个年头。我,一个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耆年之人向您致敬……”
标签:诗作,临颍电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