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杨光照是平塘供电局检修试验所主任,1975年11月,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身高不过一米六五,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力检修试验工人。他干过运行工、检修工和变电站管理人员,然而,这位普通的工人却在员工中树立了的一面旗帜。因为他参加工作17年,工作总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17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动和模范表率,逐渐成为领导信任的骨干,职工敬爱的干部。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人生因平凡而精彩。他曾多次带队参加都匀电网安全知识竞赛、变电运行技能竞赛、设备检修技能竞赛获奖。连续多年获得都匀供电局优秀共产党员,平塘供电局优秀中层干部等荣誉,2011年6月,获贵州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填充了平塘供电局基层党员未获过贵州电网公司优秀党员荣誉的空白。
杨光照同志入党11年,接受任务从来不讨价还价,始终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哪里有困难,领导首先就想到他;哪里有需要,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他是领导信任的骨干,是员工信任的师傅。
检修工作现场的“党旗”
党员,始终是他不变的本色。2008年,平塘供电局成立了检修试验所,杨光照同志担任主任,从此在平塘供电局的2个110千伏变电站、8个35千伏变电站的检修工作现场,我们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2011年6月的35千伏掌布变和35千伏大塘变投运工作中,因时间短任务重,他率着修试所的弟兄们吃住在工作现场,那几天有时温度高达38摄氏度。一天干下来,他的工作服湿漉漉的,脸上被晒得脱皮。为不影响工程进度和避开高温天气,他和同事们清晨5点就起床做好施工前准备,顶烈日,冒酷暑,努力地工作,每天往返于掌布和大塘之间,等到晚上收工时,身上多处被蚊虫叮咬。杨光照说:“人这一辈子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苦,我们承担了任务,就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们硬是用短短四天时间完成了两个变电站设备的检查测试,为变电站设备的投运提供了根本保障。
“我们的主任就是一面党旗,在哪里他都以党员的要求自己和要求我们,他是始终是我们的榜样”,检修试验所员工张勇同志这样评价杨光照。“杨光照是个吃苦耐劳的人,工作中从来不会被困难吓倒。记得2010年6月一个周末的晚上下大雨,110千伏变电站发生跳闸故障,接到电话的他顾不上瓢泼大雨,冒雨骑摩托车到达变电站时已全身湿透,大家都为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和他一起共事多年的党员杨宏锋同志如是说。“他工作太敬业了,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跟着他我们经常加班到深夜,有时会为一个小的工作细节耗上半天,我们非常佩服他”检修试验所员工杨泰平说道。
抗冰保电战场上的能手
2011年1月,平塘电网遭受了覆冰大考验。平塘局启动抗冰保电工作应急预案后,杨光照迅速按照工作组的划分,组织员工进入了工作角色。35千伏双桥变、110千伏平塘变、110千伏通州变、平塘集控中心到处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设备调试、整定值测算、电缆头装设等工作主宰了他全部的时间。1月6日,平塘局决定开展短路融冰工作,但这项工作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研究这个项目的重任落到了杨光照的肩上。为此他熬了两个通宵,在经过多次测算线路阻抗、融冰电流、输入电压、线路长度等数值后,终于敲定了利用龙塘电站水能发电机组交流短路对10千伏龙大线进行融冰的方案,经生技、调度统一会审后决定进行试验,此方法的利用不仅解决了发电机容时不够的问题,还实现了融冰电流、电压的可调控,同时不用对线路上的配变及电气设备进行隔离,而且环保和低损耗,属该局自主创新科技融冰项目之一。1月8日,该项技术在在龙塘水电站进行试验,在准备工作中,只见杨光照同志的一只眼睛被纱布蒙着,询问时才知道是前两天熬夜造成的。虽然只能用一只眼睛,但他并没有闲着,在发电机房、变电站之间来回地跑,19:30分融冰水力发电机组交流短路取得成功,平塘局融冰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当媒体记者的摄相机对准他,要他谈感想时,他只是摆摆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然后又忙着去抄设备的相关数据去了。
同事眼中的好哥们
提起他的名字,平塘供电局的人无不竖起拇指,吃苦而劳、和蔼可亲、敬业、实干、不张扬······等词汇成了大家对他的评价。杨光照作为技术上的负责人,从不隐瞒自己的技术,检修试验所的大多数员工都是刚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业务技术不太熟练,他总是尽其所能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碰上周休日,也是随喊随到,班里的人都亲切地叫他杨哥或照哥。2010年,杨光照在班内组织培训60多个课时,现场培训40多次,在他的指导下,有两位新人通过了晋级考试。“他把我们都当成亲兄弟,在工作上关心,生活上也关心,很耐心教给我们新的业务知识,他就像阳光一样照着我们”,刚入职不到一年的检修试验所新员工蔡松江操作一口瓮安话这样说。和检修试验所有工作来往有较多工作来往的生产技术部、调度运行所、变电运行工区的部门负责人在记者的采访中,均对杨光照同志给予着高度的评价。变电运行区工区张建荣说:“和杨光照同志合作是非常愉快的事情,在工作中,他不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会协调好整个工作,是我们非常信任的哥们。”
家里的“坏人”
杨光照的家安在平塘供电局老职工宿舍区,在他的家里,记者见到了他的7岁孩子杨昌茂,当问及小昌茂爸爸去哪里了时,得到的回答却出乎大家的意料。小昌茂说“他去哪里了我也不知道,反正他是经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的人,我这个星期都没看到他,因为他回家的时候我睡着了,他出门的时候我还没睡醒。”杨光照的妻子则说:“他工作拼命得很,天天都在忙,我在乡下上班,好几次他到乡下工作时离我上班的地方就几百米远,但他都没有时间来看看我,但我没有怪他,毕竟他从事的属于高风险工作,只要他安心工作,平平安安就好。”
杨光照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色彩斑斓的传奇,追溯走过的路,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勤勤恳恳的工作,平凡而淡薄,淳厚而朴实。
标签:平塘供电局,杨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