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在岗位上尽责、为事业奉献,这就是共产党员的风采。一名专业知识精湛、思想觉悟高的政工干部,一名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的党群管理示范岗,一名胸怀坦荡、勤于创业的党旗执掌手。当我们沿着他成长的足迹寻觅的时候,发现处处闪着光辉,他就是通渭县供电公司的共产党员胡俊林。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句名言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凭借自强不息的毅力、持之以恒的信念,历经十多年风雨兼程,终于缔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话。他被《中国电力新闻网》等20余家刊物及网站聘为特约记者、通讯员。成为150多家论坛的斑竹,成为250多个媒体记者群中的一员。在电力系统刊物上发表各项工作、技术革新方面的论文达30余篇,在《国家电网》、《中国电力报》、《星星诗刊》等各类媒体发表散文、小说新闻50余万字,作品多次被各种刊物出版成册。其管理的部门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组,单位也多次被市、县评为新闻宣传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他个人先后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定西供电公司各种奖励15次。在互联网搜索“通渭胡俊林”关于他的文章和单位亮点有几十页。《中国电力报》、《定西日报》、《中国电力人物》、《每日甘肃》等报刊网站多次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十五年的工龄,在基层工作十二年。在陇山变电站担任值班长时期,每个深夜,别人与甜美的睡梦作伴,他还在灯下翻资料、看图纸,埋头苦干、刻苦钻研业务。他先后参与了陇山变、鸡川变、石关变、李店变、文树变等5座35KV变电站的改造、新建项目,完成了5座变电站的主变保护屏、线路保护屏、开关的二次接线,完成了5个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及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在施工过程中他尤其注重安全防护,“防人”和“防己”处处检查。一次在石关变电站安装过程中,一名技术人员按错了送电按钮,正在开光上调试的他因为“送电时注重安全防护”远离开关,躲过了一劫,被队友戏称带着“金钟罩”。
在陇山电管站担任站长时期,他勤于用脑用心,一有时间就到自已的“责任田”去巡查,对供电台区的每一条线路,每一根电杆,每一块表计,每一位用户的用电情况都了如指掌。他率先推行了线损分相管理法,把台区线损率始终控制在12%之内,走在了全公司线损管理的前列。他经常把电力客户当作自家人,一次他得知客户张维君在外打工期间出了人身意外无法索赔时,他自掏腰包帮助客户缴电费,还通过网络邮件给民政部门反映情况,帮助客户联系律师打赢了官司,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思想政治部工作期间,他作为部门的主任,兼职公司纪检监察、工会、新闻宣传、党务、综合治理、政工等工作。他在工作中经常给公司领导充当喉舌,跟随领导调研工作,撰写调研报告。经常穿梭于每个办公室之间,和中层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打成一片。在开展多项工作时兼顾写作,报道公司的亮点。尤其当他被定西供电公司党委批准为“党群管理示范岗”以后,他把“一个党员一面旗”当成了教条,时刻发挥着党群管理示范和引领作用,主动帮助同事向党组织靠拢,不仅打破了通渭公司入党人数为零的历史,如今入党积极分子达15人。他经常主动帮助同事解决困难,处理问题。在他的带领下,通渭县供电公司的党员亮身份、党员做承诺,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感人的事迹。党群、干群结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群众对党员的认识提高了,党支部的核心堡垒作用也增强了。
他以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赢得了客户的尊重和职工的认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优秀员工的杰出业绩,撰写着当代电力人无私奉献、播撒光明的可贵品质,成为单位共产党员的一面镜子。
有一种追求,看似平凡渺小,却闪耀着非凡的人生;有一种追求,看似朴实无华,却蕴藏着动人的故事;有一种追求,看似简单平淡,却映射出高贵的品质。这就是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追求。他说自己已经确定了奋斗的方向,不论梦想居住的地方有多么遥不可及。只要一步一步去接近,即使遇到艰难阻碍,终究能达到目的地。相信他会离自己的奋斗目标越来越近。
标签:胡俊林,通渭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