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邹峰,江西省万载县供电公司经理,以他的年龄和资历来说,他属于少壮派:28岁就独当一面,先后担任了袁州区电力局局长、万载县公司经理等职务。强烈的事业心,始终支持着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打基础 深谋远虑求发展
2003年5月,邹峰调任万载县公司担任经理。面对全县只有一个110千伏电源点和7座35千伏变电站,电网结构薄弱,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局面和公司管理基础差,综合线损率高,效益低的状况,他百感交集。
邹峰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尽快加快电网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有效地满足工农业用电需求。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基础管理,降低线损率,提高公司效益,从而全面提升公司整体实力。
为改善电网结构,他四处奔波,与各方面协调,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筹集资金改造了该公司原有的7座变电站,新建了4座35千伏变电站,从根本上改变了万载县供电网络的落后面貌。
降低综合线损率,是邹峰加强企业管理,开辟的另一条战线。他成立了降损领导小组,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入手,不断完善线损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节能降损的设备和线路改造,淘汰落后、高耗能的供电设施,加装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装置。通过几年的努力,换来了可喜成果:2009年,该公司售电量比2003年增长192.89%,综合线损率为8%,比他到任时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创特色 企业文化聚人心
邹峰常对员工说:“一旦思想正确,目的明确了,就不会走弯路,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更不至于浪费资金。”他认识到,企业的核心就是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导向作用。为此,他根据国网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制订了《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出版了具有“万电”特色的《做万载光明使者》企业文化读本,创办了宣传企业文化的内部报刊《万载光明使者》,把企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不断渗透到每位员工的内心。
为了让企业文化在员工中“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邹峰舍得投资,也舍得花时间,几年来,他坚持每月在万载县公司举办一次企业文化讲座。不断在员工中传播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让员工长了见识,开了眼界。
加强员工学习,提升员工素质,引导员工更加了解企业文化,是邹峰推进企业文化的又一手段。他在万载县公司制定出台了相关管理规定,同时与各高校积极联系,选送骨干进行脱产深造。经过多年的努力,员工队伍中取得大专文凭的人数上升了25%。在“比、学、赶、帮”的热潮中,该公司员工面貌焕然一新,责任心大大加强,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工作质量明显改善。2005年底,该公司顺利实现了创“省公司县级一流企业”的目标,连续四年在地方行风单位评比中位列第一。
胸怀博大 勇担社会责任
邹峰做人处事,给自己立了“三好三不”的标准,即“工作好、学习好、为人好”和“不怨、不恨、不害”。他认为,“工作好”是基本前提,“学习好”是增加底气,“为人好”是人格魅力。为人处世要有爱心,不恨天恨地;遭遇困难要胸怀坦荡,不怨天尤人;行事要有善心,始终保持“阳光”心态。
2008年初,万载县遭遇了50年罕见的冰冻雪灾,17个乡镇因电力线路倒杆断线及配电设备损坏而造成停电。在这关键的时候,邹峰带领该公司全体员工冲锋在前。2008年2月6日是除夕,一大早,他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赤兴乡抢修点。当时气温已接近零下3度,天气恶劣,频频传来倒杆、断线的消息。他顾不上严寒,冒雪前往查看灾情。由于路滑,平时几十分钟的路程,他踏着齐膝的积雪,一步三滑,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他不顾劳累,召集员工对灾情进行抢修,直到全乡通电,他才又奔向另一个抢修点。在二十多天的抗灾过程中,他始终穿梭在各抢修点,查灾情、定方案、做部署,确保了全县人民过上了一个亮堂堂的春节。
邹峰就是这样一个人,宁折不弯,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但在他的身上,又有着温暖的爱心。为支持万载县总工会筹措特困基金,他带头以个人名义捐助了1000元。在他的感召下,该公司全体员工共捐助8万元,支持此项公益事业。
希望工程、扶贫工程、汶川大地震……他始终不遗余力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爱心。
邹峰,为电力事业舞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先后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和“抗冰救灾先进个人”。如今,他又带领万载县公司全体员工向创“国网公司县级一流企业”进发了。
标签:劳模,万载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