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肆虐!近日,重庆遭遇连续高温,一场抗旱用电“保卫战”在山城全面打响,不分昼夜。
烈日下的救援
8月17日13时,重庆市骄阳似火,室外气温超过41度。
一阵急促的电话声从市区供电局配电二分工区低压线路抢修班办公室传来。
“又是哪里出问题了?”值班员邹兴看了一眼电话上熟悉的95598 专线号,记录下了故障地址和故障原因:劳动路平桥地区有100多户居民家里突然失电。
“这么热的天,没有电的话,待在那里多难受,我们会尽最快的速度前往进行抢修,请你们稍微克服一下。”就近调派的抢修队员廖维俊等人一边问情况, 一边安慰客户。
15分钟后,他们赶到了事故现场。
设警戒安全网、准备抢修工具……一停车,大家就分头行动,查找故障原因。
“平桥2号配变的低压出线闸刀烧坏一只,必需马上更换。”为了不影响居民用电,抢修队伍决定用带电作业的方式进行更换。
因为带电作业,稍有疏忽大意,就有可能造成短路或触电。作为抢修现场负责人,廖维俊一边发出各种指令,一边检查登杆工人的劳保着装和绝缘工器具等。
做好准备后,2名抢修工人开始登杆,松开固定螺栓,取下损坏的闸刀,再把新的闸刀安装上去。5米高的配变台架上,角钢横担烫得可熟鸡蛋。
30秒。
60秒。
……
约25分钟后,新闸刀安装完成,两名抢修队员下杆,此时他们全身上下都被汗水温透,旁边的居民递过来两瓶矿泉水,被他们一饮而尽,大家缓了一口气。
“叮铃铃。”
刚为100多名客户送去清凉,廖维俊的工作手机又响了起来,他们快速地收拾好东西跨上抢修车赶往下一个抢修现场。“从立秋以来的连续高温天气里,平均每天的故障抢修量约有70件次,抢修工人往往是这里还没有工作完,下一个抢修工单又派到了负责人手里。”低压线路检修班班长王小武说。
“这里施工时将电缆线挂断了,你们快过来看一下吧!”8月20日上午11时20分,两江新区鱼嘴镇一条10千伏高压线被挖掘机挂断。
原来,当地正开展大面积施工平场作业,由于挖掘机升起时前臂不慎挂到附近的电线,造成10千伏鱼复线A项线路完全挂断,C项线路严重受损。
这条线是鱼嘴镇到复盛镇的一条输电线路,也是复盛镇的主要电力输入来源,外力破坏事故导致复盛镇全镇停电。
当日,气温高达42℃,在烈日的烘烤下,施工现场仿佛是一个“烤炉”。
事故就是命令,两江新区配电运检工区鱼嘴运维工作站接到当地施工队报修电话后立刻奔赴现场。
“先将受损导线卸下,再用导管对故障电缆线进行连接。”班长胡先齐紧张有序地指挥着队员们展开抢修工作。热浪阵阵袭来,员工的工作服很快被汗水浸湿,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中午12:31分,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紧张作业,复盛镇恢复正常送电。
深夜鏖战盛夏
夜间也是抢修高峰。
因为高温时刻积蓄一整天的高负荷往往会在晚上集中爆发。
8月12日晚9点40分,位于童家桥正街175号的居民楼电表着火,30余户停电。
在附近刚结束一段抢修,正在返程路上的电力抢修队员电话这时骤然响起。司机熟练调转方向盘,向事故地点驶去。
到达现场后,大家分工有序,立即投入抢修,一名工人爬上电杆将裸线换成绝缘线;电表箱旁,另一名队员正拿着工具将锈死的螺丝锯掉。
汗水不停地从他们脸上滴到地上。
忍受不住闷热的居民,陆续聚集到抢修现场,焦急的等待着,抢修队员一边抓紧时间抢修,一边安抚大家。
11点10分,终于来电了,居民们纷纷道谢,高兴地回家歇凉,抢修队员则收起梯子,再次登上抢修车。“每天晚上平均抢修次数在30到40次左右。”队员们几乎整晚都在抢修路上,但没有人叫苦,因为大家始终坚信“我们多流一滴汗,百姓就少一分热”。
晚上夜巡是一个防范于未然的工作。
8月18日,南岸供电局组织员工对重负荷的220千伏巴金南北、220千伏珞走东西等6条线路进行特巡,并用红外测温仪监控线路温度,确保在盛夏给客户一个凉爽的夏季。
因为红外测温仪属于高精度光感仪器,要避开强光使用,所以只有在清晨与夜晚进行特巡测温工作。
晚上8时,巡线队员带着红外测温仪、药品、毛巾、安全帽等必要装备穿梭在大街小巷、山间田野。
汗水慢慢地浸透天蓝色的工作服,纯白的毛巾也慢慢被汗水染成了淡黄色,但坚定的步伐没有变,巡线员们从20时一直走到了22时40分,顺利完成了特巡任务。
“这几天重庆的气温是直线的攀升,负荷越来越重,我们利用晚上的时间特巡一下线路,没有问题心里才觉得踏实。”参与特巡的张师傅道。
夜巡线路
标签:鏖战盛夏,重庆电力,抗旱保电,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