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沙”和“达维”一样,于9月末选择以一场凶猛而狂肆的暴风雨登场,海南变成泽国,海南电网历经考验。
从“达维”到“纳沙”,时隔六年,一样的灾难,但有同又有不同。最大的变化是海南电网的网架、管理、服务、应急意识……
受损10千伏电杆从2万多到2千多
2005年9月26日凌晨1时左右,当年第18号强台风“达维”向海南东部沿海逼近,在其登陆前的几小时内就造成海南电网35千伏及以上线路跳闸400多条次。
2011年9月29日,第17号强台风“纳沙”登陆海南后,受其影响,海南电网35千伏及以上线路跳闸101条次。
“纳沙”导致受损的10千伏电杆2571支,仅为“达维”的十分之一。
这些数字锐减的背后,折射出海南电网硬件和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不断增强。
六年来,海南电网逐步摸索电网设计如何应对强台风破坏,明确海岛电网规划设计原则,不断调整优化电网规划设计标准,加大电网建设投入。海南电网“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近百亿,是“十五”投资的两倍。
目前,海南电网已通过500千伏海底电缆与南方电网实现连接,实现220千伏主网架从“单环网”到“双环网”到“日字型”再到“目字型”的转变,全省县级电网实现双电源供电,配网实现从“单回路”到“手拉手”,网架结构不断增强。
六年来,海南电网以“三基”为抓手,不断推进生产规范化建设,通过施工工艺规范化、输电线路管理标准化、配电运行管理规范化、生产班组规范化等,逐步实现从电网施工建设到后期生产运行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损失电量从2.6亿千瓦时降至0.23亿千瓦时
2005年“达维”来袭,海南电网成功实现全国首例全岛“黑启动”,这项壮举的背后,是海南电网人面对电厂连续跳机解列、系统瓦解的沉痛。
教训刻骨铭心!俗话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海南电网人绝不允许出现第二次系统瓦解。
于是,海南电网人依靠科技力量不断提升驾驭电网能力。
2006年始,在南网支持下,海南电网完成“海南电网台风期间运行方案研究”,根据台风的中心风力、登陆区域、覆盖范围、持续时间、网架运载能力等因素,形成多套台风袭击时电网运行方式。
立足绿色电网,做好经济调度和节能调度,注重厂网协调,优化机组检修和发电安排,加强水火互济,优化安排可再生能源、水电机组发电,最大限度减少弃水,实现社会、电网、电厂共赢。
综合海南实际,认真研究电网“孤网、联网”“双系统”运行特性,超前分析电网运行“九大风险”,制定相应数据库和应对模型;更加注重继电保护、安稳系统、通信、自动化等二次系统管理;开展智能化调度研究,丰富电网调控手段,随着外部环境及电网运行情况的变化,即时采集电网传输数据,即时做出正确决策判断,避免传统经验的盲区。
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年后,强台风“纳沙”来袭,海南电网昂然挺立,保护和自动装置100%正确动作,损失电量0.23亿千瓦时,明显少于“达维”时的2.6亿千瓦时。
仅有1台应急车轱辘到6台移动应急发电车
2011年9月30日9时22分,昌江城区医院突然停电,而此刻正有一位伤者欲进行手术。危急情况下,昌江供电局将应急车的电源接入医院设备为医院供电,保证医疗设备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时间追溯到2005年9月26日1时25分,全岛电网解列,南山电厂急需应急电源启动发电机组。而当时的海南电网,仅有一台车轱辘,没有驾驶室,只能短距离移动的应急发电“车”,历尽艰辛,耗费近8个小时才将其从三亚市区移至南山电厂。
应急技术装备的更新、应急供电能力的增强,是海南电网整个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缩影。
应急装备,时隔六年,从1台发电车,发展至今天拥有6台移动应急发电车、6辆UPS电源车、应急抢修车、综合试验车、电缆探测仪等新设备。
应急队伍,时隔六年,从临时抽调队伍转变为日常储备应急队伍。
应急预案,时隔六年,已形成一套完备的省级电网防风防汛应急预案。
应急体系,时隔六年,已建立省公司、市县局、站所三级电网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应急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涵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应急信息报告发布、应急决策和指挥、应急响应、公众沟通与动员、应急保障、恢复与重建以及与政府、社会各界合作应急等。
与此同时,注重将预案细化编制、信息采集、设备巡检、树障清理等工作纳入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何时做?做什么,如何做?海南电网人心中都有数,做到拉得出,打得赢。
95598每人每日话务量增长近10倍
应对“达维”,95598的12位客服,平均每位座席每天接听35个热线电话。
应对“纳沙”,95598的24位客服,平均每位座席每天接听327个热线电话。
除热线电话外,95598还及时向客户发送电网受损和抢修复电信息,让用户更好安排自身生产和生活。
多年来,海南电网一直致力于客服信息平台建设,对内,抓好95598客服平台建设,增加客服人员,丰富平台功能,利于用户及时查询电网信息;对外,建立合作机制,借助政府等力量,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布电网各类应急信息,增进用户对电网企业的了解。特别是应急情况下,主动上门为用户做好设备检测、应急电源检测等工作,尽可能保障用户侧用电安全。
平台传递信息,信息浸润服务,服务饱含真情。
有人说,电网企业的服务之道,不单是寻常日子里的万家灯火画卷,更应是风雨中护佑光明的坚强臂膀。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从“达维”到“纳沙”,展示“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的深意,展示海南电网人执着向前发展的情怀,更展示海南电网人迈向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的铿锵步伐。
标签:海南电网,达维,纳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