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南网是一座傲然挺立的大厦,那么,我们就是她一块坚固的基石;如果说南网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那么,我们就是她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如果说,南网是一篇唱响国内外的颂歌,那么,我们就是琴键上一个动人的音符!
他有一个朴实的名字,1959年12月出生的他,现在已是知天命的年纪,50多年的风风雨雨造就了他诚恳、平和的人生态度;1978年,在贵州省余庆县敖溪镇后坝小学,踏上了他教书育人之路,11年教学历程坚定了他鞠躬尽瘁、诲人不倦的心态;早年的务农在家,让他深刻的体会到,百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1998年,他获得党的认可,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他初窥门径,开始承担起水电站外线管理工作;2000年,勤劳朴实的他,正式踏步走进了电力事业,加入中国南方电网的大家庭。他,曾今是一名诲人不倦的教师。他,曾今是一名辛苦耕耘的普通人。他,曾今是一名的矜矜业业的电力工人。他,现在是一名为了“万家灯火暖人心”的南网人。他就是时刻常怀感恩之心的老党员——余庆供电局敖溪供电所党支部书记杨正禄。
“我是从小水电站划转到农电工,再由农电工通过组聘上岗的普通一员”当被问及工作经历时,他却总用带上他那标志性的笑容、平和的话语回答大家。其实同事们都知道,他饱经风霜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一个“有故事”的老党员。勤俭、务实的他,总是不断提醒自己“干好眼前事”。所里面的同事们看在眼里都明白,杨支书是一个不善言辞人,平日里都是以实干为主的大老实人,交谈时总是带着他那富有亲和力笑容,只言片语、简单、凝练,却总能给人以明悟。“在工作中要常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尽职尽责去努力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他总是身体力行,用一桩桩故事来阐述自己的工作态度,用汗水诠释“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
天灾无情人有情
2011年,“天无三日晴”的贵州省遭遇了70年一遇大旱洪潮的袭击,余庆县更是被列为全省11个特旱县之一。作为供电部门“抗旱救灾、供电抽水”成了关乎民生的首要大事,37℃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烘烤着供电人的意志。全县多个乡镇已经面临断水的危机,敖溪镇更是“力拔头筹”成为了第一个断水的乡镇,全镇30000多人的饮水,每天都是靠消防车从60公里外的抽水点运水,抗旱工作异常艰苦。
7月30日17:30,和往常一样,杨正禄和所里职工苏绍军一同前往敖溪镇官仓村窝凼组抗旱抽水点,为百姓义务安装抗旱抽水表计。工作完成后,又立即马不停蹄的赶往远在7公里外的箐口村岩头组,检修抗旱抽水线路。到了现场,为了尽快的完成检修,保证抗旱抽水工作能够持续开展,两个商量一下决定分头对线路进行排查,分工完毕话不多说,两人分别前往各自的目标。
此时的太阳正在渐渐下山,但空气中积累一天的暑气却没有丝毫减弱,鼻腔内一呼一吸间都充斥着令人窒息的热气。今天已经连续工作了近8个小时的他,已经渐渐有了体力不支、头晕目眩的感觉,但是为了同乡百姓能够早些抽上水,他继续咬牙坚持着,1分钟…5分钟…10分钟…在检查线路的途中,终于坚持不住从驾驶了多年的摩托车上晕了过去,疾驰的“坐骑”立刻失去了控制,连人带车翻到在路上,惯性的牵引下在路面滑出了10多米的痕迹后才停下。
路旁的行人吃惊的看到这一幕,好心人帮忙联系了所里人,一同前往的检修的苏绍军得知消息后,更是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将情况向所进行了汇报。事态严重、刻不容缓,同事们立即将他送到敖溪镇慈心医院,面对已经摔得头破血流、深度昏迷的杨正禄束手无策,建议立即转往大医院。于是一行人又急急忙忙的带着他来到邻县湄潭进行就医,检查结果出来了:面部擦伤并且伴有颅内出血。情况万分危急,院方没有足够技术力量,害怕耽误救治时间,不敢实施救治,建议赶快带上病人前往遵义市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救治。一连转了两次医院都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让同行的众人都为他揪起了心。
来到市医院后,立即得到治疗,7月31日晚上02:15,焦急的大家终于等到杨正禄清醒过来,此时的杨支书头上缠着绷带,脸颊上一条条触目惊心的划痕清晰可辨,苍白的嘴唇抖动着,表明现在哪怕是最微小的动作,都会给他带来难以承受的疼痛。“没事,我没事,都不要担心了,现在就是头有点痛而已,休息休息就会好的”虽然他的辩解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但是能够醒过来也令在场的众人都为他松了口气。
这时他的却目光停留在同事苏绍军的身上,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什么“对了,今天下午我们两个去检修箐口岩头的线路,现在线路恢复运行了吗?那个片区的有好几个抽水点,千万别耽误了。”“恢复了…都恢复了,那个时候我这边工作刚刚完毕才送上电,就接到电话说你出事,你还是先关心关心你自己的情况吧”“哦,恢复了就好,恢复了就好”这一问一答间的话语不禁让众人感到无奈,大家都在关心他的身体情况,但是刚刚醒过来的他却“心系抗旱工作”。这就是杨正禄,一个勤勤恳恳的热心人。
走进医院真诚服务
8月29日,余庆供电局组织各供电所先后开展“为民服务 创先争优”六走进系列活动。当日敖溪供电所选择走进医院开展服务活动,手持“党员服务队”旗帜带领小队前往敖溪慈心医院的正是杨支书,本应该继续在市医院观察病情的他,在入院一个星期后,得到医生“可勉强出院,但要多加休息,不要太过劳累”的放行令,果断“强行”办理了出院手续。闲不住的他,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对敖溪慈心医院进行了义务“体检”,面对“体检报告”他十分气愤“医院自己的电工,一点都不负责任,每次维修都是用老旧材料,他们的目地只是让不亮的灯亮起来就行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管!”本着宜紧不宜松的工作态度,他带领服务小队对原来已经不满足运行需求的电力线路、刀闸设备进行了免费更换。“以前医院电路不归我们管理,现在让我们发现了隐患就要立即消缺,我们可不能和闲散电工比,因为我们是正规军!!”
虽然已是大病初愈、但他依然全力以赴的对待;虽然已是年过半百,但他依旧充满活力。他用自己的行为述说着一个个故事,他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常怀感恩”的态度,他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起到的带头作用。他,是一位刚刚通过组聘的“南网人”;他,是一位不知疲倦却又默默奉献的人。他的名字叫做——杨正禄。
标签:党支部书记,贵州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