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一位普通农电工,他将自己的生命与挚爱联系在一起,二十五年如一日服务群众用电。他常说:“俺来自农民,应当为农民着想。”他就是河南修武县王屯乡后南孟村农电工蒋巨武。
“心里要装着群众”
蒋巨武是王屯乡后南孟村这个仅有150户人家的小村农电工,负责2个台区及9.5千米400伏线路的维护和管理。他给自己规定,每天查看一遍台区设备、线路,每周查看一次家用保护器,把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他还养成一个习惯:只要出门,工具兜就不离身,无论是骑车还是走路,一双眼睛总是不停地往路两旁张望。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这是在观察线路。他常说:“网改没有整改下户线,隐患多,俺要经常看看。”东家电线刮断了,西家电灯接触不良,只要一个电话,他二话不说,拿上工具就冲出门。
2010年冬天,村里进行线路改造,蒋巨武攀登一根旧杆时杆体突然折断,他跌到地上,手臂骨折。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住院仅5天时间,蒋巨武就出现在改造现场。他说:“线路改造正需要人,俺不能在这个时候装熊。”他吊着胳膊奔波在工地,还要兼顾村里的用电管理,却没有耽搁过每个月的电费结零。直到现在,一遇阴雨天气,他的手臂就要隐隐作痛。
为了方便乡亲们用电,蒋巨武从他仅有的580元工资里挤出钱,购买了一部旧手机,并将号码刷写在村内显眼处。村民蒋自立讲述了一件他至今难以忘怀的事:“今年4月的一天晚上,一阵狂风把我家的一根接户线刮断,孩子要做作业,我赶忙去找巨武。谁知当晚他有施工任务,回来时已经很晚了,但他一听说这事,顶着风扛个梯子就来了。” 住在村口的刘莲风老人说:“巨武可是好孩子呀!他帮我安灯接线不收钱不说,还从来不在我家里吃饭。”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位孤寡老人成为蒋巨武常走动的“亲戚”,他不仅替他们垫付电费,还帮忙干些活。村党支部书记蒋战成说:“俺常听说一些农村电工为收不齐电费头疼,俺村可从来没有收费难的问题,也从来没有因电费、电价等问题上访告状的村民。”用蒋巨武自己的话说:“干这一行,就得有这一行的道,你心里装着群众,为群众供好电、服好务,群众不会不缴电费的。”
“不学习就要被淘汰”
在供电所成立电工班后,蒋巨武常说:“这里是我们农村电工的家。”他热爱这里,每天总是第一个到,里里外外打扫卫生。闲暇之余,书本成为他的好朋友。有时同事笑他:“都快50岁的人了,还能干几天,学个啥?” 他听后总是嘿嘿一笑说:“如今科技进步快,不学习就要被淘汰了。”他用学到的知识义务为群众修理家电、电机等上千次。还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管理上,他设计出村里的用电情况网络图和负荷运行表,把每一户的用电负荷装在了脑子里,每一块电能表记在了心上。他说:“只有掌握了用户的用电情况,管理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在他的努力工作下,他所负责的辖区线损率每年都在9.5%以下。
“俺对她有愧呀”
蒋巨武有两大特点:一年四季工作服,随身携带小烟袋。不知道他的人都说他真会过日子,可贤惠的妻子了解他的心。蒋巨武清楚家里的负担有多重,70多岁的老母亲身患多种疾病,还有3个孩子上学,一年下来就要花去2万余元。家中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他每个月280元工资、几亩地和妻子喂的两头老母猪。谈到妻子,蒋巨武总是心存感激和惭愧:“该是一个大老爷们操劳的,她都替俺干了,俺对她有愧呀!”农忙季节,正赶上他施工紧张,妻子只好召集娘家亲戚来帮忙。但最让妻子感到无奈的是,不久前,一位朋友接到一笔电气安装业务,叫他请假去帮忙,也能赚点钱贴补家用,但他却说:“俺去赚钱了,村里的电谁来管。”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洒在蒋巨武的身上,望着他憨憨的笑容,笔者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标签:修武县,蒋巨武,王屯供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