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郎溪供电公司“郎电先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一支成立于2007年的年轻队伍,别看成立时间不长,短短5年时间里,注册志愿者已从最初16名增至116名。“郎电先锋”青年志愿服务队弘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开展具有供电特色的志愿服务,逐步成长为当地一支特色鲜明的电力服务品牌。
光阴如梭,“郎电先锋”已走过5个年头。5年是一首歌,5年是一首诗。“郎电先锋”这支年轻的队伍,在生产现场、在特困户的家里、在失学儿童的身边,他们一路走来,留下了扎实的足迹,也留下了太多的感动……
吴奶奶的八个孙女
雨淅沥沥下个不停,这几天,家住城关燃料公司宿舍的吴奶奶老在念叨了:“明天雨该停了吧!”原来,每月15日是供电公司营业厅的姑娘约定的上门送电费发票的日子,吴奶奶盼着雨快些停,让“孙女”来的路好走一些。
三年前的一个夏天,营业厅收费员杨青在收费时注意到了吴奶奶。正是大热的天,一位老奶奶颤巍巍走进了营业厅,坐在柜台前掏钱交费,小杨看见老人行动迟缓的模样,关心的建议老人,天这么热,下次不要亲自来交费,让子女们来交费,一句话却惹来老人直抹眼泪。这位老人就是吴奶奶。吴奶奶当时已有七十多岁,一生无儿无女,老伴在十年前就去世了,在郎溪没有亲戚,一个人独自生活。
小杨用心记下了老人地址,从此开始每月定期上门收费,有事时,就由其他的同事送去。
三年时间里,吴奶奶和营业厅的八个姑娘们建立了深深的信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吴奶奶家客厅里,贴着营业厅电话号码的纸片,方便老人在需要时随时拔打电话联系。逢人问起来,吴奶奶总是高兴地告诉人说这几个常来常往的“都是我的亲孙女。”
爱让中秋月更圆
捧着手中香甜的月饼,姚村乡的张俊潮小朋友和同学们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虽然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可是他们和郎溪供电公司叔叔阿姨们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佳节。
今年夏天,张俊潮在学校里认识了郎溪供电公司的叔叔阿姨们。这些叔叔阿姨给和他一样的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送来了新书包,新文具、新图书,教给他们怎样安全用电,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很快大伙成为了好朋友。
中秋节到了,叔叔阿姨们没有忘记孩子们提出共度节日的愿望,带着月饼、零食来看望他们,联欢、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一起品尝中秋月饼,教孩子们给远在外地的父母发短信,撒下一片欢声笑语。
长期以来,郎溪公司团委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学生活动,不定期走进校园、走进村组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和留守家庭建立稳定的联系方式,提供上门服务,奉献一份爱心,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安全套餐”送校园
幸福乡是郎溪县劳务输出大镇。幸福小学是当地唯一一家公办小学,在校742名学生中约有450名农民工子女。如何增强这些缺少大人监护的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郎电先锋”服务队与学校结成了对子,每个学期都会走进校园送去具有“安全套餐”,呵护孩子们的成长。
“安全套餐”有安全用电知识校园展、用电知识讲座等。青年志愿者们送去专为孩子们印制的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册、传单,摆放色彩鲜艳的宣传展板,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安全用电知识的印象。
近年来,“郎电先锋”服务队共出动青年志愿者40余人次,发放宣传画册1200份,宣传单2500份,安全用电知识笔记本1800余本,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的安全用电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011年,“郎电先锋”志愿服务队还刻录安全用电知识光盘份,分发全县各所中小学校,安全用电知识在校园里得到广泛传播。
“一人巷”的灯光
“啪嗒”一声,开关摁下,柔和的灯光亮起来。寒冷的冬夜里,狭长的巷道一改昔日冰冷的面孔,显得温情脉脉又情深意长。“一人巷”的老住户王福娣舒心地和邻居们说道:“这下可亮堂了。”
“一人巷”原名王家巷,因为巷道狭窄,只能容一人通过,当地的居民都形象地称呼它为“一人巷”。这里居住着许多根生土长的老居民。前不久,属于社区维护的巷道路灯线路年久老化,两盏路灯彻底“罢工”,给“一人巷”的居民们夜间出行带来诸多不便。“郎电先锋”服务队邓群、董莉在抄表时得知了这一情况,立即将情况带了回去。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郎电先锋”服务队为“一人巷”更换老旧线路,更换下坏灯泡……从下午开始,队员们在寒风中忙碌了大半天,重新布上新线路,彻底拆除了旧线路,消除居民用电安全隐患。
多年来,“郎电先锋”将志愿服务融入社区建设,开展“青春光明行”活动,进社区、进街道开展用电咨询、用电安全宣传活动,为困难家庭建立服务档案,提供上门服务、免费服务,受到居民的欢迎。
标签:郎溪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