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没有正式的头衔,也没有哪家高校聘任,却也在圈子里声名赫赫,颇受人尊敬。“教授”不是别人,正是南通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地区调度班的顾志炎。
说来,这“教授”的称谓在班组里倒也传叫了两年了。因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加上业务技能水平过硬,无论是理论的还是现场的不管什么问题一说起来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经常把大家说得心服口服,于是,便有班组同事送上了“教授”的雅号。但“教授”被部门甚至是调度系统里其他单位人员所熟悉,倒还颇有些缘由。
话说今年年初,地调班的同事们讨论班组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由于机构体制改革和管理模式调整,调度系统人员调整变动频繁,专业工作业务量迅猛增加,相应岗位人员补充调整较多,仅地调班的新进人员就占了班组的三分之一。如何加快培训速度、提升培训效率,使新进人员尽快掌握本专业各项业务技能,适应岗位需要,为“大运行”体系建设提供合格人才,已成为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主动分担部门的工作重任,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地调班的同事们经过讨论后,一致决定将编制调度业务实用化培训教材列为班组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个计划立刻得到了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目标确立后,大家立刻开始讨论教材模式并着手制定编纂计划。最终确定了首先编制文字教材,然后进行PPT教材制作,最终形成影像课件教材的制作流程。培训教材的内容也将涵盖调度专业所有各项业务工作的要求,具体按照制定一级目录、细化二次目录、具体章节内容编写的步骤首先开展文字部分的编制工作。
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而“教授”顾志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项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尽管平日里各项业务技能应用起来熟练自如,可真的要把林林总总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变成条理清晰、精炼概括的文字教材,顾“教授”一开始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写起!不过,这可难不倒他,也难不倒班组里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要知道,这可是个平均年龄才36岁的集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了72%,硕士研究生比例高达28%,是高学历人才的集中地,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可是非同一般。于是,大家开始埋头于各种参考资料的学习、收集、整理,各种规程、教材、论文、规章制度等都成了他们的素材;调度、监控、运方、继保、通信、自动化、一二次设备,各个专业的相关业务技术都是他们需要研究的内容;上网查阅、请教专家、集体讨论、实地勘查,顾“教授”和同事们按照编写任务计划忙了个不亦乐乎!
在分组编写、交换审核、集体讨论、班长专职审核和部门领导的审批后,经过层层把关的包括三十三章近八万字的培训教材文字材料终于在六个月后新鲜面世!为了加快后续工作的进展,大家丝毫未敢懈怠,又一鼓作气开始了PPT材料的制作。
PPT教材虽然与文字教材内容一致,但也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一定的视觉效果,要求图文并茂、美观大方且通俗易懂。顾“教授”在和大家讨论后,决定PPT教材采取文字与各类实际现场图片及具体案例相结合的形式,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为此,大家根据教材讲解内容开始了各个现场的素材搜集工作。变电所一、二次设备、电网接线、设备结构、调度实际业务操作、事故典型案例分析等等,都成为他们集中关注的目标。为拍摄到一手资料,他们充分利用变电站现场培训、设备检修、工程新建改造等机会,共拍摄收集了三百多张的现场图片资料,并加紧完成了PPT教材的编制。
所有的文字、PPT素材已经一应俱全,影像培训课件就只剩老师讲课、视频录制这一关键环节了!谁来担纲这一重任呢?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顾“教授”身上。面对大家的期待,顾“教授”没有退缩,欣然承担了课件的主讲重任。
为了试看效果,在同事们的共同协助下,顾“教授”首先试录了一集教材,并请部门各专业人员共同观摩进行点评分析。不看不知道,课件整体效果还真让人眼前一亮,点面结合、图文并茂,既有理论讲解,也有实物案例,而顾“教授”也颇有教授讲课的风范。当然了,毕竟是第一次,大家对顾“教授”的讲课也提了不少中肯的意见,比如吐字要清晰、声音要洪亮、着装要整洁、不能有口头禅等等,顾“教授”一一虚心接受。
接下来的视频录制就比较顺畅了,在顾“教授”的带领下,班组里其他六名年轻同事也加入了课件讲解和视频录制的行列,半个多月后,一整套涵盖调度工作介绍、一二次设备、自动装置与保护装置、调度操作、设备启动、异常及事故处理等各方面的共计19份、长达十余个多小时视频课件完成了录制。调度实用化培训教材的编制工作也在历时十个月后圆满收官!
10个月的时间,顾“教授”和他的同事们不仅收获了一份理论联系实际、兼具实用性和专业性的调度培训教材,为今后的人员业务培训提供了更加实用的素材,还在编写过程中通过强化学习实现了自我培训和提升,顾“教授”更是成了大家心中名副其实的教授!目前,培训教材不仅在实际培训工作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还在上级多次工作检查中获得了高度评价,顾“教授”也越发美名远扬了……
标签:“教授”成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