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他们是奋战在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的上百名农电员工,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农电团体,一个能征善战、勇于奉献的优秀班组。
他们驻守河湟两岸,输送光明温暖,用自己的真诚和执着,搞好农电服务;他们甘守清贫寂寞,加强线路管理,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洒在民和大地。是热血浇铸于三新公司神圣的企业之中;是真情融入民和七万用电客户的内心深处。
创先争优,他们写下了优美的动人诗篇;确保供电,他们记载着难以忘却的回忆。
面对跳闸,心急如焚
民和,是青海的东部门户,是天路的起点;走进民和,便进入了雪域高原;走进民和,便踏上青藏天路。
民和业务部位于青海省“东大门”之称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主要承担海东供电公司委托的民和县七镇、十四乡及乐都县两个乡、化隆县三个村、甘肃省永登县河桥镇一个村的供售电任务,及所辖区域10千伏线路18条978.837千米,配电变压器798台,总容量39765千伏安的运行维护工作,营业区有68692户约32万人口。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11年元月份民和业务部刚刚运营,面对受托业务,共产党员、业务部主任杨成筠踌躇满志,走马上任不到三个月,他怎么也想不到,10kv线路给他一个“下马威”,先一路,古一路,川五路都被列入了高跳高损线路,线路跳闸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用户投诉多,客户反映的意见多,供电线路售电量也相应减少……
面对困境,杨成筠对所辖17条10KV线路一一分析了解,尤其是对高跳线路,他致力发扬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干部的带头精神,组织部下施工检修班三十多名精兵强将,从头到尾巡了一遍,他们发现线路跳闸的主要症结在于树患和缺陷。就拿10KV先一路来说吧,该线路全长66.892公里,大都分布在官亭三川地区,官亭三川地处黄河岸畔,是个土族聚居的地方,素有“青海小江南”之称,田埂地畔栽满了白杨树,以及核桃树、苹果树等经济林木,繁密茂盛,3条银线挤入树枝中间,经常导致断线停电,接地跳闸。杨成筠主任积极编制整改计划,申请三新公司和海东供电公司,将先一路等高跳线路纳入集中整治范围内,从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7月19 日,民和业务部出动60名党员干部和员工,分成 5个小组,赶赴官亭三川地区,砍伐树木,清除缺陷,通过两天的集中砍伐树木和消缺、改造线路,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这次共砍伐削剪树木381 株,消除缺陷 22 处,有力地遏止了线路频繁跳闸,降低了线损。
2011年,民和县供电公司下达给民和业务部的跳闸次数里全年46次,截止目前,控制在26次。看到这个数据,杨成筠和他的同事们开心的笑了,他说:“尽管我们的工作成绩见效了,但是距离老百姓的要求还甚远,今后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的目标是零跳闸,低线损。”
据悉,民和县业务部今年查出各种缺陷601处,消除 601处,消缺率100%,砍伐修剪树木 1285 株。
但他们深知,对于这些线路历史欠账太多,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他们深知,线路的运检维护才刚刚开始,路就在脚下。
堵漏增收,苦尽甘来
民和业务部所辖8个供电所共有798个台区,68692户用电户,对这些变台的低压线损,民和供电公司下达的线损率指标是11%,售电量是3150万kwh.
其实在这之前,线损率能够达到指标内的变台并不是太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供电线路供电半径过长,不符合要求,导致理论线损较大;二是农村电网改造历经十年之久,供电线路、设备老化陈旧,线损难以控制;三是大马拉小车现象严重,像北山乡一台10kvA变压器只带4户人家,其余的用电户都异地迁移了,他们月用电量不到20多度;四是以前管理比较松散,抄核收监管不到位,估抄漏抄现象时有存在,所以,高损台区较多是他们最头疼的事。针对这种情况,民和业务部生产技术组研究攻克线损难题,他们借省公司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之力,主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业务部与供电所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将指标分别下达到各供电所,同时就各所按台区状况将指标分降到人,这样,台区线损管理落实到人,如果发现高损台区,责任人和负责人向营销专责、主任说清楚;并拿出整改措施,以便实施;二是加大“抄核收”监督检查力度,杜绝抄表员漏抄估抄现象出现,对高线损台区进行核对落实分析,并制定措施整改,直到见成效为止;三是搞好用电检查,查处“三电”“三乱”,杜绝电量人为流失,致力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四是将创先争优活动融入降线损,保电量的活动之中,要勤劳务实,立足岗位多做贡献。
苦尽甘来,有付出就有回报。通过创先争优活动,通过采取多项措施,民和县业务部全年实际完成售电量3508.7578万KWH,超额完成售电量358.7578万KWH,线损率实际完成9.52%,售电量提前一个月完成。
确保运行,风雨兼程
在刚刚结束的民和业务部周会上,主任杨成筠提出要给予施工检修班“特殊贡献奖”,参会人员毫无异议,大家深知,这个荣誉来之不易,也是他们风雨兼行、默默奋斗的结果,是应该,也是应得的。
民和的地形极其复杂,交通不便,民间有“两个谷地三大垣,八条大道八大山”之说,978.837公里的10KV线路就分布在这里的山山梁梁,沟沟坎坎,确保它们的安全运行,保障它们的正常供电是运检班的主要工作任务,不论春夏秋冬,不论严寒酷暑,他们这些配电工巡视、检修、维护,往来于这些山山峁峁,换来的是减少了断线事故,减少了随时停电。
为了集中力量加大线路整治,业务部建立了杆塔档案,健全了生产资料,夯实了管理基础。8个供电所全员行动,深入一线,对所有10kV供电线路14404基杆塔一一拍照,并一杆一档,按照线路装订成册,建立档案,为维护线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做到了基础数据信息与现场100%相一致,同时,着手编写《民和地区农配网评价报告》,做到配网管理基础扎实,各项线路数据准确详实,并对 10kV驼三路进行了三位图像拍摄与PMS系统进行了关联,能做到这样的工作业绩,他们付出了一定的心血,付出了不少劳累。
时序进入11月份,民和高原寒风嗖嗖,青海三新农电公司大修技改维护项目下来了,按说,业务部的领导们应该高兴起来,有这么多资金注入线路改造建设,线路状况会好起来的,但他们感到此时天寒地冻,不好工作,尤其是安全问题。但面对重大任务,面对恶劣的天气,他们选择了企业的责任,选择了无私的奉献,当12项目任务下达后,这个任务落在了施工检修班,“有活就干好,为了电网坚强,为了减少停电断线,和线路跳闸,我们吃点苦不算啥。”施工检修班工作负责人李兴华说。
高原的天说冷就冷,寒风嗖嗖,雪花飘落,但这些员工仍旧奋斗在农电一线,他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偏远山村,他们的足迹留在山间小道。施工期间,缺少车辆,他们将工具材料背到目的地,在工地上吃不上中午饭,他们啃干粮,吃榨菜,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这次工程完成12项,投入资金 119 万元,其中,更换电杆49 根,配电箱 41 个,消除了长期以来无法根除的顽疾,确保了电力的正常供给。
“在全年各项任务完成之际,我做为民和业务部领导,对奉献在一线的党员及广大员工表示十分感谢,在许多生产经营现场中,共产党员始终跑在第一线,他们争先创优,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表扬和学习”。民和业务部主任杨成筠总结道。
瞧,“双节”期间,他们又担负保电任务,冒着严寒踏着积雪,又走向巡线的道路……
标签:民和县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