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介绍
500千伏惠茅甲线单改双线路工程是粤东电力外送通道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起于500千伏惠州变电站,止于500千伏茅湖变电站,同塔双回线路全长108.569千米,途经惠州、汕尾两市。工程投资116447万元,建成投产后,将增加粤东电力送出250~300万千瓦。
非常时期,非常任务!
今年广东电力供应紧张,堪称“救命工程”的500千伏惠茅甲线单改双线路工程投产时间被提前至4月30日前。
任务紧急,困难如山。工期紧张、气候无常、青赔反复等问题,导致工作计划频繁调整、人员和设备高速流转,广大建设者夜以继日坚持鏖战。在电力供应形势严峻的非常时期,南方电网的建设者们选择了奋力拼搏,背水一战。
从本期起,本报联合南方电网公司基建部推出“重点工程巡礼”栏目,对惠茅线等重点工程进行连续报道,敬请垂注。
3月7日23时,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的员工在E5号塔进行混凝土基础浇筑施工,50多名员工一直持续工作到次日凌晨4时。
珠三角用电“救命工程”
截止2月底,广东最高错峰已达到286万千瓦,预计今年最大电力缺口将达到950万千瓦。
现在,广东省内“东电西送”的大幕正在打开,正在打造能源基地的汕尾市,在建电源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投资超过10亿元的500千伏惠茅甲线单改双线路工程投产后,将增加粤东电力送出250~300万千瓦,这一工程也因此成为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救命工程”,将发挥“雪中送炭”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专门就本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赵建国高度关注工程建设,亲自协调相关工作,并深入一线看望慰问员工。“一个单项工程受到这么多高层领导的关注,我工作了20多年,还从没有经历过。”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项目经理黄细元说。
由于广东电力供需形势日益严峻,工程投产时间被提前至4月30日以前。目前,工程进入竣工倒计时,但“天字一号”工程的“天量”任务让时间显得极其窘迫。
复杂的地方协调工作和沿海滩涂施工困难等因素,使得工程的任务量远超常规项目,仅修路的挖方量就超过30万立方米。在B5号塔,一座塔的挖方量就达到4万立方米,需要8000车次卡车进行运输。“整个工程的建设者超过6000人。”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总经理李庆江说,为了抢进度,现在投入的人员已经是同等工程的5倍以上;预计到放线的时候,将投入全公司70%以上的人力,“铁军不是说出来,是关键时刻干出来的!”
加大投入尚且可控,最让大家担心的是梅雨时节变化莫测的气候,以及反复的青赔等协调工作。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项目副经理徐敏说,工期越紧张,越要采取非常规的施工方式;越是非常规的方式,越会增加工作量和复杂度。例如,为赶工期,大部分地区要修路进行汽车运输,修路和频繁的运输又容易引起一些村民的阻拦,导致工期更加紧张。惠州供电局副局长郑宇说,现在已经进入“技术困难期、施工高风险期、环境恶劣期、青赔反复期”的攻坚时刻。
徐敏说:“几乎每天晚上都在调整计划,见缝插针,能多干一点就尽量多干一点。”李庆江自嘲是“夜总会”的老总,施工队长廖富强对他“颇有微词”:“有几次,夜里12点打个手电筒来工地,吓我们一跳。”
“硬骨头”也是“硬舞台”
“施工不能停哪怕就一分钟,不要说下雨,就算下刀,也要坚持到最后浇灌完成了才能休息。”施工队长罗文强在雨中踩着满地泥浆走来走去,丝毫看不出疲惫的样子,其实他已经连续熬夜三天,“混凝土都要一次浇筑成形,从没在凌晨2点前结束过。”他说,为了不让自己睡着,只好不停抽烟,“有时候熬一夜下来,要抽三四包烟。”
施工关键时期,“轻伤”不下火线者比比皆是。徐敏在检查质量时遇到施工队长陈彬汉,发现他感冒症状严重,状态很差,立刻安排他休息,陈彬汉“粗野”地拒绝:“我顶得住,这一段我最熟,别人去我不放心。”说完就赶往了下一个工地。
为了整个工程的进展,工地甚至不乏“绝情”的男儿。3月5日晚9点,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项目经理刘宝华接了一个电话,只说了几句话:“哦,知道了,吃点药吧,我正排工期,晚点打给你。”夜里12点,同事们听到他焦急地打回电话,又是问候又是赔罪,这才知道他的妻子生了病,在最需要关心的时候却被他“狠心”回拒,“谁的家里没点事,谁都有困难要克服,这是关键时期,家人也会理解的。”
身体上的磨练与家庭的困难能够克服,但一些外在的复杂因素却让人头疼不已。说起施工中协调工作的种种困难,现场协调员陈志新一肚子苦水:“反复应对大量刁难,觉得身心几乎要崩溃了。”在B46号塔,几十平方米的塔基,有人抢“栽”荔枝树近2000棵,密得人几乎可以站在树梢上行走,当事人振振有词:“这是我的地,我栽的时候你们还没征地,你管得着啊!”据了解,现在已经有人开始打听下一条线路开建的时间,摩拳擦掌准备继续“大干一番”。
整条线路施工,几乎每座塔都遇到过阻拦,甚至出现过不法分子持刀威胁施工的情况。今年2月底,在500千伏茅湖变电站旁,上百人拿着斧头、砍刀涌到现场,强抢拆卸下来的塔材和导线。有一名员工用手机将场面拍下来,立刻被几个人持刀追赶,一直追进变电站,强行将拍摄内容删除。
现在,青赔等协调工作不时反复,但紧张的工期要求协调人员必须迅速“扑火”,让政府和参建单位的协调工作人员“焦头烂额”、身心憔悴,“有时甚至想跪下,说求求你们别闹了。如果有效果,我们还真愿意。”
“尽管如此,我们苦并快乐着。”采访中,很多员工表示,参与这样的工程,将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次宝贵经历和财富,值得倍加珍惜和努力,“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啃硬骨头’,吃过的苦,流过的汗,都将成为记忆,但我们的成就感无可取代,经验无可取代。”相关单位负责人也表示,这个“硬骨头”工程将成为练兵的“硬舞台”,对于队伍建设大有裨益。
标签:惠茅线,珠三角,救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