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新乡供电公司:星光里的平凡

作者:刘俊海  冯楠  2012-03-22

题记——平凡的石头总会有它变成星星的时候,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星星背后不平凡的平凡。

在新乡供电公司,有这么一群闻名遐迩的“大明星”:任平力、朱清杰、史辛琳、孙新新……他们或是凭借高度的责任感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发现并消除设备隐患,维护了河南电网的安全运行;或是抒发一己才华,歌唱出普通职工内心深处的感动;或是把服务窗口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用一串串金牌业绩装点了自己的多彩青春;或是在各大竞赛的平台中展露头角,快速成长为国网公司技能专家。然而透过荣誉的光芒,走到“星光”背后,我们看到了别样的风景。

任平力:不要轻视简单

身高180,体重180,任平力着实有一副好身板。人说心宽体胖,这话放在他的身上,也很合适:开口说话总是笑呵呵的模样,仿佛一切都不在意——又或者是成竹在胸。新乡公司继电保护一班副班长、继电保护专业高级技师,省公司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抛开这些头衔,眼前的任平力是如此简单。

他也是如此忙碌,以致听闻记者的采访对象是他时,门口的保安大叔都大声感慨:“任平力?那可是个大忙人!要想采访他,恐怕你得多跑几趟!”果然,三次邀约后,记者才看到了从变电站匆匆赶回的任师傅。

闲话家常中,或许是得知记者的父亲与他年纪一般大的缘故,任平力在谈话中不时用到“我们这代人”或是“你们年轻人”之类的词眼。他也确实有着60年代生人的特点:生活中顾家爱家,尽可能的为父母家人分忧;闲时爱看看军事小说,还饶有兴致的与记者探讨起“历史人物有无自知之明”这个话题;工作上严谨、细致,一些简单的原则在他那里恪守到“死板”的程度:保护工作中,可拆可不拆的线,他一定要拆;可做可不做的试验,他一定要做。“没有100%的技术,只有100%的责任,这是我的工作信条。”任平力坦言。

记者注意到任平力的手。这双劳动者的手也太不粗糙了,厚实的手掌比想象中白净许多。然而也是这双手,把别人眼里“扫灰抹油紧螺丝”的继电保护工作做到了极致。或许,一切技术,到了最后最神秘的地方,其实完全来自于人们自身。自我强大,则判断能力变强,正如任平力所说: “不要轻视简单,简单意味着坚固。我的工作没有出奇的地方,把手头每一件简单的小事都做好做到位,自然会有个好的结果。”

朱清杰:我已在理想与生活间找到平衡点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朱清杰去了无数次北京。

一首《家的牵挂》让他声名鹊起。作为电力系统的文艺标兵,朱清杰频频在央视的各种舞台上出现,或一展歌喉,或侃侃而谈——此时的他是如此淡定从容,北京也只是一个地方而已。

但是让我们把时钟往回拨,穿越到1993年的北京,那时的朱清杰只有22岁。混迹于众多北漂青年中的他,长发飘飘,放浪形骸,以科特·柯本——美国垃圾摇滚乐队涅槃的主唱——为偶像,醉心于摇滚、音乐、梦想等想起来就让年轻人发烧的东西。“那时候生活充满了无数可能,时间都是自己的,天空没有一丝阴霾,仿佛阳光都显得格外耀眼。”朱清杰如此描述那段时光。

在寻找一种“真正的纯洁,真正的美和好”的同时,朱清杰也无法忽略当时生活的窘境:绵薄的积蓄不足以维系生活,他曾两次饿到浑身出虚汗、眼冒金星的程度,在朋友的接济下才度过难关,“连泡妞的资本都没有,哪怕女孩儿对你很有意思,”朱清杰笑言。

一种无法描述的虚无让他开始思考:“当你外在的物质处于极度贫乏的状况时,你的内心也不会特别强大富足。虽然稳定不等于幸福,但是某种程度上,对生活的掌控、预知还是必要的。特别是,你还肩负有家庭与现实的责任。”痛苦的求索外加现实的推动,结果就是朱清杰离开北京,回到新乡,当起了一名普通的国家电网员工,这一干,就是18年,愤青的棱角慢慢磨平,生活也逐渐从容起来。

现在,刚刚40岁的朱清杰坦言自己已没有“惑”,“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担起自己该负的责任,顺着时代的轨迹往下走,该来的东西会来的。”经年不辍的词曲创作带给他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对生活的热爱。

“朋克不死,但我不再迷恋形而上的东西,这不是妥协,也称不上回归,这只是一种理想与现实能够平衡的状态。至于荣誉,来了就来了,挺好的,这也是对自己、对家人的一个交代。接受它,但也仅此而已。”朱清杰说。在他身后的书橱中,放着一本《道德经》。

史辛琳:我的偶像是杨澜

“没心没肺”,这是史辛琳对自己的描述。说这话时,她脸上绽放了一个大大地笑容。宛若小女孩的神采让人很难想象,不久前,她刚刚荣获全省首届魅力女性“翡翠奖”。

史辛琳确实像个女孩儿。第一次采访时见面,她正快言快语的和别人讲电话:“你把资料从网上给我传过来。对,齐天大圣,我的网名是齐天大圣!”合上枚红色的手机套子,她俯身操作电脑,一支漂亮的浅绿色簪子在屏幕上移动,那是她设置的光标。谈话间,同事因为制服太紧的缘故嚷嚷着要减肥,她又麻利的给人介绍起“过午不食加适量运动”的法宝,一脸兴奋神采。

工作改变了史辛琳许多。原本内向、喜静的性格显然不适合供电服务的一线窗口,在与客户的交流中,她变得开朗起来。这种改变无疑是成功的。同事对她的评价是“细心、热情”,工作给予她的肯定是诸多荣誉:国网公司劳动模范与十佳服务之星、河南省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河南省电力公司十佳金牌员工……史辛琳则用一颗感恩之心回馈着企业带给自己的一切。“作为国网公司的一员,能够奉献出哪怕一点点微弱的力量,我都觉得这是一种幸运。”

史辛琳也是如此的肯定着自己的生活状态:“我很幸福!你看,我有一个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工作舞台,还有一个这么和睦的家庭,还有一个可以保护我、能让我撒娇的儿子,我很满足!”没错,拥有一个“劲儿往一处使”的家庭,还能跟六岁的儿子撒撒娇,享受一个小女人的“弱”带来的满足感,这是史辛琳快乐的源泉。

若说有一点小小的不足,那就是她觉得自己还不够有魅力。史辛琳说:“我的偶像是杨澜。我希望能像她那样睿智、知性,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生活,并且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我还在修炼成‘魅力女人’的路上!”

孙新新:下辈子我想做差生

在别人眼中,孙新新无疑是成功的: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快速成长为国网公司技能专家、高级技师、新乡公司首席员工、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只用了8年时间。

在朋友眼里,孙新新是一个“无趣”的人。“哎呀,新新太没有情趣了,不爱玩,整天就知道学习,喊她逛街老是没空。”公司变电运行部副主任王好英嗔怪着评价她,语气中说不出的亲昵,仿若新新是自己的妹妹。

在记者面前的孙新新,则是和女儿快乐嬉戏的幸福母亲。她谦逊的将自己的成绩归于幸运:“是机遇的青睐,才让我一步步取得了这些成绩。”那些堪称痛苦的回忆,她却将其藏起。

从1999年参加竞赛“一举成名”以来,孙新新就成了“竞赛专业户”。备战竞赛时,经常需要把一箱子书在两个月内背完,要做到这些,“不脱层皮也得老十岁。”封闭训练时,她躲进宾馆的卫生间背书。“压力太大,经常看着看着就魔怔了,一直盯着一句话。到后来发展到根本不能看字,什么都看不进去。那种感觉,简直不堪回首。”

有次带女儿一起值班,却遇到突击检查。为了不影响解说,新新把7个月大的孩子锁在空屋里。由于陪伴的同事没有育儿经验,女儿又认生,到最后检查结束时,孩子已经哭到喘不过气的程度。事后老公狠狠吼了她:“为了工作,至于把孩子弄成这样!”

现在回忆起这段经历,孙新新仍然心痛不已。她爱怜的摸了摸女儿的头发:“女性能做点事业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像一位同仁说的,我爱自己的事业,也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多时候不能两全。也许是从小优秀惯了,我一直不忍做差生,让家人和领导失望这太纠结了。如果有下辈子,我真想做个差生,不用这么累。”说着这话的孙新新用眼睛追逐着可爱的女儿,一脸向往。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新乡供电公司,星光里的平凡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