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守护侨乡光明的电力人

作者:罗培清  2012-03-29

【本网讯】玉壶镇位于浙江省文成县东北部,距离县城17公里,是浙江省著名的侨乡镇,现有旅外侨胞4.6万人分布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3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400多人担任华侨社团副会长以上职务,素有“侨领之乡”的美誉。

胡碎磊是玉壶供电所一名普通的员工,作为侨乡的电力人,他深知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不平凡的意义,那就是一切都与“侨”息息相关。十年来,他扎根侨乡,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在做好侨乡电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价值。

心系群众 真情服务侨胞

玉壶镇有百年华侨史,早在1905年就有侨民出境谋生,尤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掀起了一轮出国热潮,镇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出国经商或务工。如今,大部分的青壮年都走向了世界各地,与之相对应的是,全镇的常住人口大多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中有诸多不便。

为此,胡碎磊总是想方设法,尽自己所能让在家的归侨侨眷享受到更便捷、更贴心的电力服务。于是,他成了同事嘴上那个“坐不住的人”,一有空就往村里跑、往群众家里跑;他也成了老百姓眼中那个“邻家小伙子”,经常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自己身边。

在长期为侨服务的过程中,胡碎磊总结出了自己朴素的经验——“家门口的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日常工作中,胡碎磊经常走村入户,到中村、五四村等地进行用电客户咨询,了解到侨乡“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安全用电知识相对匮乏的实际情况后,他又牵头到村里播放有关安全用电知识的电影,并发放《安全用电常识》、《居民安全用电指南》等宣传资料。

有的老人行动不方便,胡碎磊不仅上门为其讲解用电知识,同时也带上导线、开关等为他们家中更换损坏的线路和电灯;看到有的老人家中缺少人照料,他就利用工作之余主动帮助打扫房屋。

2012年1月,他还专门组织所里的员工到胡建金、胡志俊等子女常年在国外经商的归侨侨眷家中,帮忙检查、更换线路。而每次离开老百姓家里的时候,胡碎磊总忘不了说一句:“以后有什么困难,打电话给我就行了。”朴实而真诚的话语里,体现的是侨乡电力人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关怀。

付出就有回报。一提起胡碎磊的名字,辖区里不少老百姓总是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称赞。

恪尽职守 全力保障供电

履职必须尽责。胡碎磊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6年,受8号台风“桑美”的影响,玉壶供电所辖区32个村有故障不能供电,胡碎磊迅速组织所里的员工对线路进行抢修。当抢修到金星乡洪地村时,通往村里的唯一一条路已被泥石流冲垮,施工车根本无法通行。胡碎磊跳下车二话不说,与同事们一切用肩扛、用手抬,冒雨将各种沉重的工具和材料搬运到抢修工地。

雨水和汗水汇聚在一起,顺着他的脸颊一个劲儿地往下流,浑身上下湿了个透,而他全然不顾,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快速抢修,尽早送电,将停电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受损线路恢复供电,但他来不及休息,又开始了下一个点巡视和抢修工作。

2008年春节期间,因为受五十年一遇的冰冻、雨雪、持续低温天气的影响,玉壶镇多条担负供电的10KV线路跳闸,有28个村无法正常用电。险情就是命令。为了老百姓早日用上电,为了让更多的群众过上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胡碎磊迅速组织员工进行排查抢修,先保证10KV线路恢复供电,再对0.4KV线路进行排查,在巡查过程中由于路面结冰,山上积雪,有很多地方只能靠步行才能到达,仅前往金星878线78#杆的故障点,胡碎磊和同事就步行了将近3个多小时才到达,但他们还是坚持一个点一个点地排查下来,全力保障侨乡春节供电。由于天气和交通原因,部分线路无法及时恢复送电,他们就为老百姓送上手电筒和蜡烛以解燃眉之急,在送出2000多只蜡烛和500多只手电筒后,他们又迅速投入到艰苦的抢修工作之中。

大年三十的晚上,他妻子打来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家吃年夜饭,他心中充满了对家庭的愧疚,却只能告诉她:“我这里抢修还没结束,你和孩子先吃吧。”到了大年初二,已经是冰灾的第6天,胡碎磊也坚守了岗位6天6夜。一大清早,他就起床准备李林876线81#-82#杆的抢修材料,8点多到达抢修现场。

因为要抢修的线路档距有400多米,工作任务比较复杂,必须要做好各项工作准备,才能确保工作安全顺利的完成,他和抢修队员对现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确定最佳方案后,开始了对线路的抢修工作。经过8个多小时的抢修,线路终于架设完毕,经过认真巡查及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李林876线的最后一个村光明村终于恢复送电。当他们回程中经过村子时,有一位老人激动地握住胡碎磊的手说:“终于有电了,你们辛苦了,我在国外的儿子也不用为我担心了,谢谢你们。”

勤学不辍 钻研技术技能

“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会落后”。胡碎磊深知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电力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他从西藏退伍进入供电部门时,对线路这块知识基本不懂,底子较差。但是凭借多年的军旅生涯养成的不服输的精神,胡碎磊一方面利用每天的工作时间,向老师傅们虚心请教,将工作中的要点、技巧牢记于心;另一方面,他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电力系统基础理论知识,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并把学习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他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白天抢修完了,晚上总是要抽出时间对白天的抢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哪些地方需要改正,以便今后在抢修时能尽早完成,因为早一分钟抢修完,侨乡的用户就能早一分钟用上电。

经过十年多时间的学习和钻研,现在他已经成长为一名电力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外线人员,先后三次代表县局参加农电技能比赛,并在2011年市局举行的“三位一体”技能比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在2012年县局组织的技能比赛中获得理论比赛第一名。面对以往的成绩,他没有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而是踌躇满志,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努力进发。

当问起胡碎磊,为什么这样执着努力地去学习时,他说:“懂得多了,才能更好的服务老百姓,才能让他们用上放心的电。”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侨领之乡,文成供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